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10 17:48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结合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治国方略,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探讨心理和谐问题是有着时代紧迫性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心理和谐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时代特征对心理和谐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心理和谐及社会和谐的进一步研究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理论和实证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工作,追溯了心理和谐的思想来源、进行了心理和谐的初步理论构建、分析了心理和谐的主要要素和结构关系。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文献溯源分析探索了心理和谐的直接来源、间接来源和科学来源。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道家观点进行分析,发现心理和谐的内涵与儒道思想的核心观点一致,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心理和谐思想的直接来源;其次分析了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其合理内核是心理和谐思想的间接来源;最后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读,发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心理和谐思想的科学来源。 第二部分:采取理论分析方法构建了心理和谐的指导思想和理论贡献等七大成果。科学发展理论是心理和谐的指导思想;心理...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现阶段研究成果综述
        1.3.1 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关系研究
        1.3.2 心理和谐的概念及内涵研究
        1.3.3 心理和谐的要素及结构研究
        1.3.4 心理和谐的建设及措施研究
第二章 问题提出:心理和谐的创新领域
    2.1 问题提出
        2.1.1 心理和谐研究单一溯源取向
        2.1.2 心理和谐研究尚未系统建构
        2.1.3 心理和谐研究未及影响因素
        2.1.4 心理和谐研究缺少实证分析
        2.1.5 心理和谐选题旨在有所创新
    2.2 研究内容
        2.2.1 心理和谐的溯源分析内容
        2.2.2 心理和谐的理论分析内容
        2.2.3 心理和谐的实证分析内容
第三章 溯源分析:心理和谐的思想渊源
    3.1 直接来源:中国传统文化
        3.1.1 儒家的和谐主张与心理和谐思想
        3.1.2 道家的和谐主张与心理和谐思想
    3.2 间接来源:西方哲学视域
        3.2.1 古代希腊哲学中的和谐观
        3.2.2 西方近代哲学中的和谐观
        3.2.3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观
    3.3 科学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3.3.1 唯物辩证法中的和谐思想
        3.3.2 马克思人学理论中的和谐思想
        3.3.3 心理和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四章 理论分析:心理和谐的理论构建
    4.1 指导思想:科学发展理论
    4.2 理论贡献:丰富和谐理论
    4.3 本质涵义:意识协调统一
    4.4 工作主线:加强人文关怀
    4.5 调节策略:六个正确对待
    4.6 实现方式:心理健康教育
    4.7 实现目标:积极社会心态
第五章 实证分析:心理和谐相关因素(以大学生为例)
    5.1 实证与依据
        5.1.1 相关观点
        5.1.2 理论依据
        5.1.3 实证依据
    5.2 对象与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实验方法
        5.2.3 统计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心理和谐内在因素的相关分析及逻辑结构
        5.3.2 经济文化教育八大因素(自变量)频数分析
        5.3.3 心理和谐内在四大因素(因变量)频数分析
        5.3.4 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影响认知和谐回归分析
        5.3.5 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影响情感和谐回归分析
        5.3.6 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影响行为和谐回归分析
        5.3.7 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影响自我和谐回归分析
        5.3.8 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影响心理和谐回归分析
    5.4 讨论与建议
        5.4.1 心理和谐内生于知情意与人格内在和谐统一
        5.4.2 心理和谐外受于社会环境与文化因素的影响
        5.4.3 心理和谐构建拟强化策略与干预策略的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的成果
    附录3:本研究实证分析所用心理量表
详细摘要



本文编号:3862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862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a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