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发布时间:2016-10-11 08:32

  本文关键词: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师范大学》 2004年

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董说平  

【摘要】:晚清时期日文史书的中译是近代中日文献交流的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日文史书体现出经由日本学者融会贯通的西方文化思想。日文史书的中译为西方的政治、史学等思想传入中国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是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有三: 其一、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情况。笔者通过对中译日文史书、翻译人员与机构、翻译活动涉及的地区等情况进行研究,认为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活动有三个特点: (1)日文史书中译活动在时间上存在不稳定性; (2)日文史书中译活动在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3)中国翻译人员在日文史书的翻译活动中存在偏重性。同时,笔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日文史书翻译的活跃是缘于中国人所作的各项准备: (1)东文学堂的相继成立; (2)留日学生的派遣; (3)新式翻译及出版机构的涌现; (4)有识之士对日本书籍的介绍; (5)“史界革命”的倡导。 其二、中译日文史书的社会价值。中译日文史书对晚清社会产生的主要作用是启迪国人思想,使中国人从思想上认识到救亡、变法乃至革命的必要性。论文对亡国史、独立史、革命史译书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日文亡国史书的翻译进一步唤醒中国人的危亡意识; (2)日文独立史书的翻译激发促进了中国人独立精神高涨; (3)日文革命史书的翻译深化了中国人对革命的认识。 其三、中译日文史书的学术价值。中译日文史书为中国史学界传入了先进的观念、内容及形式。在历史观念上,中国人吸收了由日文史书传入的体现西方史学思想的文明史观、民史观、进化史观等观念;在史书的叙述内容上,中国学者编撰的新式史书是以日文史书的内容为蓝本的;在史书的编撰形式上,中国史学家继承了日文史书中所采用的新式体例——章节体。此外,中国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文史书的影响,编撰史书的过程中对历史进行阶段性划分,并采用西历公元纪年法。 日文史书的中译与传播是晚清中国社会变革的反映。在政治上,中国人翻译日文史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服务。在文化上,日文史书的中译推动了中日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在学术上,中译日文史书促进了中国的史学变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092.5;K252
【目录】:

  • 绪论6-11
  • 第一章 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11-26
  • 第一节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11-20
  • 第二节 晚清时期中国学习日本的原因20-26
  • 第二章 近代日、中两国史学的发展26-42
  • 第一节 明治时期的日本史学26-35
  •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史学35-42
  • 第三章 晚清时期日文史书中译概况42-63
  • 第一节 日文史书译作、译员、机构及地区分布研究42-51
  • 第二节 晚清时期日文史书中译活动51-63
  • 第四章 中译日文史书与晚清中国社会思潮63-86
  • 第一节 中译日文亡国史的传播与影响63-70
  • 第二节 日文独立史书翻译与中国人的独立思想70-75
  • 第三节 中译日文革命史书与中国人对革命的认识75-86
  • 第五章 中译日文史书与晚清中国史学86-100
  • 第一节 中译日文史书与晚清中国史学观念86-93
  • 第二节 中译日文史书对晚清中国史学内容的影响93-96
  • 第三节 中译日文史书与晚清中国史书编纂形式96-100
  • 结束语100-103
  • 附录103-120
  • 参考文献120-12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建舟;田素云;;《浙江潮》与晚清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2 邓大情;刘思彤;;晚清小说中的留学生形象[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夏飞;夏廷德;;晚清翻译文学发展与中国近代小说观的嬗变[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4 魏兆和;;晚清政府在新疆治理面临的危机与挑战[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晨怡;;湘军名将罗泽南军事思想简论[J];军事历史研究;2011年02期

    6 陈勇;;晚清时期海关洋税的统计与汇报[J];历史档案;2011年03期

    7 周英杰;;愤青太监寇连材[J];文史博览;2011年08期

    8 李佳芩;;从多元体系理论角度论林纾文学翻译的主要特点[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9 魏英杰;;艺术品拍卖 资本导演这场戏[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8期

    10 严迪昌;;晚清词坛名家综论[J];学问;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ntonnia Mary Finnane;;危机地带的来信:晚清时期在海门和崇明的耶稣会教士的信函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2 夏春涛;;从《青县村图》看晚清时期的华北村落[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绪武;;继承与开拓[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4 褚宸舸;;晚清时期西北地区的烟毒及禁政[A];第二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晓琳;刘树勇;;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述活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6 王思明;;西南大儒莫友芝[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7 张耀华;;晚清时期世博会法律规章历史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8 魏开肇;;《北京通史》第八、九两卷编写框架的基本构思[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9 戴焕林;;浅谈老年科技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吴贵飙;;水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卫民 平卫东;[N];抚州日报;2010年

    2 唐浩明;[N];中国文化报;2004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张昭军;[N];光明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李秉钧 廖永恒;[N];郴州日报;2010年

    5 黄桂华;[N];中国商报;2006年

    6 雷晴波;[N];中国商报;2003年

    7 朱平;[N];平凉日报;2008年

    8 董丛林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风帆;[N];宝鸡日报;2010年

    10 艺文;[N];中国文化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说平;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再华;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D];复旦大学;2003年

    3 马占军;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西北的传教(1873-1911)[D];暨南大学;2005年

    4 毛立坤;晚清时期香港对中国的转口贸易(1869—1911)[D];复旦大学;2006年

    5 吴国荣;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1866年-1911年)[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巍巍;真实与扭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彧;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地区传教活动研究(1865-1911)[D];暨南大学;2006年

    8 黄鸿山;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任云英;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灿;晚清时期西方科技在华传播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2 孔英;晚清时期河南东南部社会治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薄芳珍;晚清译著《测候丛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龚颖;明末清初与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角色变化之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裴丹青;从《点石斋画报》看晚清社会文化的变迁[D];河南大学;2005年

    6 李卓华;晚清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研究(1840-1911)[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范文田;浅论西方经济学在晚清时期的传播途径与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梅;《申报》与晚清女子教育[D];苏州大学;2007年

    9 金蓓;李鸿章护侨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王景龙;晚清时期湖南慈善事业研究(1840~1911)[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36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3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