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郭嵩焘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20:55
   在以往对郭嵩焘的研究中,重点往往放在其中西文化观上。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觉得更加有必要把目光投向郭嵩焘文化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史学思想上。作为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以及湘军集团的重要代表,郭嵩焘的学术成就在同时代人中也是十分优秀的。鉴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中史学的重要地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习惯于在面对社会和文化危机时使用史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以及以往学术界对郭嵩焘史学思想的研究尚属空白,所以笔者觉得有必要对郭嵩焘的史学思想作一系统的研究,以便更全面的把握作为一个整体的郭嵩焘的思想脉络。本文从研究郭嵩焘学术性格入手,系统的阐述了郭嵩焘史学思想的渊源以及影响郭嵩焘史学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学术背景,认为汉宋兼采、经世务实的学术性格是郭嵩焘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郭嵩焘虽然一宗宋学,以治经为本,但在其历史观中继承了明末以来的朴素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反映出了日渐明显的历史主义态度,同时又不可避免地矛盾地存在着伦理主义的历史观,仍然以三代作为其历史观的坐标;郭嵩焘在史学理论上继承前人丰富的史学成果,对史学性质,史学家的素养,治史方法进行了独到的阐述,特别是在治史方法中引进了中西对比研究法,从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论证了其中西文化观;作为一名传统的学者,郭嵩焘在具有中国史学特色的史论方面也有为时人所推崇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对历史人物事件渊源的追溯,对历史时间原因背景的分析,对历代制度变迁及其影响的考察,对历史发展大势的论述四个方面;郭嵩焘在其著作中,对《史记》和《湘军志》两本史学著作关注颇多,评析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在《史记札记》和《湘军志平议》两本著作的基础上对郭嵩焘的评论作了整理,并分析了其背景、原因。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K0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彪;;梁启超史学思想之变化及其原因[J];华章;2011年13期

2 朱敏仪;;试论黄宗羲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3 李甜田;;浅析郭嵩焘的税收思想[J];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何周;;浅论吕思勉的史料观[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5 杨志光;;坚守与求新——简述丘浚的史学思想与经济思想[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6 马婉君;;不该被遗忘的声音——读张荫麟《中国史纲》[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7 韩璐璐;;浅谈鲁滨逊的史学思想[J];黑龙江史志;2011年11期

8 董明;许鹤;;唐德刚史学思想述论[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张祥干;;孔子史学思想研究[J];湖南农机;2011年07期

10 李吉杰;;清廷官员对西方议院的认知(1861-1895)[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房奕;;留英期间严复与郭嵩焘交往研究[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2 孙老虎;;若论新旧转茫然——论陈三立的政治新旧观兼及近代新旧之争[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3 坂野正高;;清季一个外交家的西洋社会观——张荫桓撰《三洲日记》札记[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4 刘晓琴;;严复与晚清海军教育[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5 张承宗;;六朝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高啸云;;沈葆桢主持船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8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9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0 张越;;《十批判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刍议[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郭光东;“汉奸”郭嵩焘[N];南方周末;2003年

2 刘 扬 白 丹;郭嵩焘与申报的名誉纠纷[N];中华新闻报;2004年

3 程念祺;陈寅恪史学思想的精义[N];文汇报;2009年

4 诚逊;宁可史学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09年

5 吴子桐;“一个民族已经起来”[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贝天祺;走向世界的中国第一人[N];中国邮政报;2002年

7 张惟英;郭嵩焘与中国驻外使领管的创设[N];学习时报;2005年

8 郭飞熊;晚清变局三大失误[N];南方周末;2004年

9 韩三洲;众人皆醉他独醒[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10 秦晖;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张光华;萧一山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褚新国;塔西佗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爱卫;朱希祖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朱潇潇;专科化时代的通才之辨[D];复旦大学;2008年

8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江增华;清初历史文化视野中的施闰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波;晚清旅西记述研究(1840-1911)[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华;郭嵩焘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2 邓李志;郭嵩焘的文献学成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保森;郭嵩焘三《质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栾芬芬;李Xh史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锋;王

本文编号:2817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817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