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刘知几的史学思想_《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6 17:48

  本文关键词:荀悦史学思想新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1年

荀悦史学思想新探

赵涛  

【摘要】:荀悦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政论家,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因此对荀悦史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荀悦史学思想主要包括史家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关于史学工作方面的认识,本文以荀悦的传世著述《汉纪》、《申鉴》为研究对象,选取学者尚未论及的三个方面,对荀悦史学思想进行新的探讨。 一、荀悦的经世思想,主要包括明主忠臣的君臣思想、批判谶纬的人事思想、尊奉礼法的治国思想、针砭时弊的救世思想。首先,荀悦强调君臣思想,目的在于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君臣关系,建立起明主忠臣的良好统治模式,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其次,荀悦希望通过对谶纬的批判,使君主达到去伪正己的目的,从谶纬的迷梦中清醒过来,把精力投入到治国理政之中。再次,荀悦重视礼治在治国中的作用,十分强调依靠法教来维护礼制,提出了礼自上兴论、法教并举论和德刑依时论。最后,荀悦针砭时弊,其目的在于救世,是为汉献帝开出的一道救世良方。 二、荀悦的正统思想,主要包括汉绍尧运的德闰思想、君权神授的天命思想、正名定分的宣汉思想。 首先,荀悦运用“汉绍尧运”的德闰思想,以五行相生的帝系再次论证了汉室的正统。其次,荀悦宣扬“君权神授”的天命思想,对重树汉朝政权的神圣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使荀悦堕入了历史宿命论之中。再次,荀悦的宣汉,意在突出汉朝的正统,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局限下,主要集中在正名定分,对维护汉朝的正统有一定的作用,但他为达到目的,对不利于汉朝的史实进行粉饰,如此的笔法违背了秉笔直书的精神。 三、荀悦的民族思想,主要包括华夷并举的民族编纂思想、同源共祖的民族起源思想、内外有别的民族共处思想。 首先,荀悦在编纂《汉纪》中,把“华夏之事”和“四夷之事”都看作史书的重要做成部分,表现了他客观严谨的修史态度,同时他对于少数民族史料的合理安排,也体现了荀悦卓越的“史才”。其次,在民族起源上,荀悦坚持同源共祖的民族起源思想,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再次,在民族共处思想上,荀悦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主张夷夏有序、先礼后兵、因时制夷的策略,是一种大民族主义的表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宇宏;;析《汉纪》编年体例的政治学功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吴效华;;荀悦和他的《申鉴》[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年02期

3 夏增民;荀悦政治思想简论[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杜永梅;;荀悦政治思想浅论[J];江淮论坛;2007年01期

5 尤佳;周斌;;荀悦的历史动力观——兼论其“大一统”史观[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6 郑先兴;荀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J];南都学坛;1999年04期

7 杨金运;荀悦对儒学思想的贡献[J];南都学坛;2004年05期

8 尤佳;周斌;吴照魁;;荀悦历史观辨析[J];南都学坛;2008年04期

9 潘喜颜;;荀悦《汉纪》所用史论方法浅析[J];理论界;2008年09期

10 张新民;司马迁、班固的民族观及史学实证精神异同论——从《史记》、《汉书》“西南夷传”谈起[J];民族研究;199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江玉;荀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潘喜颜;《汉纪》的编撰特点与价值浅论[D];郑州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林东;苏冕与《会要》——为会要体史书创立1200周年而作[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商原李刚;;“道治文化”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李良玉;;孔子与历史教育[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10 朱智武;;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奕;;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东英;袁丹丹;;试论《福乐智慧》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平飞;;守死善道与行权合道: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意蕴[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张新民;;大一统冲动与地方文化意识的觉醒——明代贵州地方志的文化现象学探析[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5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6 范麗梅;;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与《子羔》篇性质小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7 黄麗麗;;《老子》篇次演变与时代背景[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8 杨双;;汉画像“乐舞百戏”图中“狂欢化”的文化解读[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红莉;;陕北汉画像石所见“鸡首人身”“牛首人身”图像辨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芳;羽调和徵调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减缓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荀悦易学思想初探[J];北方论丛;2000年06期

2 白寿彝;司马迁与班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3年04期

3 王萍;道家思想在东汉中后期的发展[J];东岳论丛;2001年05期

4 汪文学;再论中国古代政治正统论[J];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06期

5 张涛;荀悦的经学思想与汉代经今古文学之争的终结[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6 郑先兴;荀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J];南都学坛;1999年04期

7 程宇宏;荀悦思想研究综述[J];南都学坛;2002年06期

8 杨金运;荀悦对儒学思想的贡献[J];南都学坛;2004年05期

9 夏增民;试析荀悦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J];洛阳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10 傅永聚,范学辉;论正统儒学对东汉史学的影响──以《汉书》、《汉纪》为中心[J];齐鲁学刊;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治立;荀悦的法治思想[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6期

2 汪高鑫;论荀悦的历史编撰思想[J];人文杂志;2002年05期

3 王萍;道家思想在东汉中后期的发展[J];东岳论丛;2001年05期

4 李振平;荀悦的“除四患”和“行五政”[J];神州学人;1996年07期

5 刘隆有;试论荀悦撰写《汉纪》的政治目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6 尤佳;周斌;;荀悦史学思想新探——以历史著述思想为中心[J];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7 赵俊;;荀悦思想浅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8 刘隆有;;荀悦和他的《汉纪》[J];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03期

9 杜洪义;荀悦的人性学说与治国理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张涛;荀悦徐幹德才思想比异[J];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燮军;;两晋南北朝史体优劣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胡喜云;;魏晋南北朝皇朝史书编纂“序例”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承宗;;六朝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池田秀三;洪春音;;“序在书后”说再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张越;;《十批判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刍议[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6 薛匡勇;;历史观演变对档案观的影响[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7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8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0 于梦衍;;中国学术界关于《高丽史》的研究:成果与展望[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亮;[N];经理日报;2009年

2 张保振;[N];人民日报;2004年

3 程念祺;[N];文汇报;2009年

4 诚逊;[N];光明日报;2009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 瞿林东;[N];人民日报;2011年

6 江苏省泗洪县人民法院 冯念学;[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张二辉;[N];中国税务报;2002年

8 周国林;[N];光明日报;2003年

9 杜洪义;[N];光明日报;2007年

10 徐松竹;[N];经理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徐俊祥;建安学术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褚新国;塔西佗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张光华;萧一山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王爱卫;朱希祖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朱潇潇;专科化时代的通才之辨[D];复旦大学;2008年

9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江增华;清初历史文化视野中的施闰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涛;荀悦史学思想新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梦萱;荀悦《申鉴》“治世”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卢姣丽;荀悦《申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娟;两《汉纪》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艳军;论荀悦人性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统一[D];河南大学;2007年

6 潘喜颜;《汉纪》的编撰特点与价值浅论[D];郑州大学;2007年

7 袁丽;《汉纪》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刘腾杰;《汉书》《汉纪》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曹伟;《汉纪》的体例创新及文学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有珍;袁宏《后汉纪》史学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荀悦史学思想新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66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8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