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门洪华、周厚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传播途径

发布时间:2016-11-18 08:45

  本文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传播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门洪华、周厚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传播途径   Post By:2012-4-6 15:26:27 [只看该作者]

门洪华、周厚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传播途径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1]相互依赖影响着世界政治和国家行为。一国对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取决于本国的利益和追求,而且也取决于对他国的感觉、评价及情感,即他国的国家形象。正如汉斯·摩根索指出的:“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同我们的实际情形一样重要。正是我们在他人‘心境’中的形象,而不是我们本来的样子,决定了我们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2]然而,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拥有一个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似乎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对于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而言,就面临着如何建构和维护良好国家形象这一棘手的战略难题。在国际上,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从“中国责任论”到“中国不确定论”,中国的国际形象在国外舆论中总被有意无意地误读、歪曲甚至丑化;在国内,中国社会进步有目共睹,但社会问题依然突出,国民对国内形象的认识存在巨大偏差。由于西方国家在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依然高度敏感和脆弱。我们必须认识真实的中国,更有必要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乔舒亚·库珀·雷默指出:“国家形象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假如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那么许多其他困惑和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国家形象问题是中国当前最棘手的战略问题。……就战略层面而言,中国现在首要战略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台湾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中国的国家形象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中国改革发展的前途和命运。”[3]因此,塑造良好、积极的国家形象,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750 年后,西方的中国形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邪恶堕落的东方专制帝国的中国形象在西方不断加强。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推进,东西方文明——处于上升和下降的两条截然不同发展曲线被实现历史性的交汇,而且一开始交汇就伴随着血与火的碰撞,由此衰败落后就成为了近代的中国形象;近代以来中国自身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也就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重塑的过程。当前,中国融入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中国常常被描绘为“威胁邻国”、“缺乏民主”、“侵犯人权”和“贪污腐败”等等,其中变种繁多的“中国威胁论”更是大行其道。冷战结束后,关于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如何认识中国以及执行何种对华政策问题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激烈的辩论,白宫、国会、国防部对中国都有各种不同看法。美国关于中国“他形象”的互动和博弈在西方主流社会中普遍存在,也为中国在西方的“复合形象”提供了经典案例(如表 1)。

        国内公众对国家形象的“我形象”与国际公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他形象”存在巨大的差异。2008年,美国著名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在全球24个国家进行了专项调查。在中国境内的调查是通过和3200多名成年人的面对面访谈进行的。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民众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非常乐观。将近八成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其他国家对中国怀有正面的印象,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在全球范围内所有的接受调查者中,日本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人数比例最低,只有14%。中国民众对中国经济现状以及中国发展趋向的乐观程度居于世界首位,86%的人对中国发展趋向感到满意,这一数据要比位列第二名的澳大利亚高出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有82%的中国人对于中国经济也表示满意和认同。而在六年前,这两个比例分别是48%和52%。55%的中国人认为,其他国家对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实力持正面看法。[8]

        中国国内公众对本国国际形象评价高,表明中国国内公众对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强大的凝聚力。但另一方面,现实的与理想的国家形象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在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同时,也应该客观地看待中国国内形象的不足之处。例如,中国GDP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拥有的社会财富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现代化的大都市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媲美,但同时广大农村仍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中国制造”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但同时由于缺少“中国创造”使中国产品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底端。[9]同时,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依然悬殊;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三高”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分配不公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社会腐败、食品安全、环境恶化等关系到国内民众切身利益的许多社会问题使得他们的抱怨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这些也成为了许多国外媒体用以攻击中国的主要角度。

        一国国家形象的构建过程,既是其内在一种自身的行为,又是其他国家与之互动的一种外部的行为。一个国家或公众对某个国家的形象认知与评价往往受到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利益关系、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是造成所谓“形象失真”、“形象错位”以及国际形象与其国内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差异的基本原因。2006年,《新闻周刊》曾以“谁会害怕中国”为封面文章,探讨“中国国家形象遇到危机”的话题,认为“中国国家形象已不是简单的‘好’或‘坏’所能涵盖的,其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认知和外国人对它的看法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相信强大会让他们获得良好形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10]我们必须看到,任何一个国家在塑造其自身形象的过程中,其错位形象都在所难免。

        以江泽民同志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中国国家形象问题提高到了外交战略的重要位置。1999年2月27日,江泽民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1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充分汲取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使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2009年7月,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胡锦涛对构建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提出了纲领性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外交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15]当前中央领导集体致力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呈现出理性、务实、温和与坚定的特点。



  本文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传播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0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e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