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印禁忌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3 19:58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禁忌习俗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阳师范大学》 2013年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印禁忌对比研究

舒坦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但由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即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在跨文化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障碍。中国人和印度人之间也是如此。本文把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印禁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找出中印禁忌的异同,分析中印禁忌不同所产生的原因,并从禁忌的角度,,对中印两国人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提出了建议。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对跨文化交际与禁忌习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等。第二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阐述禁忌的定义,对中印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禁忌进行了对比。第三章,在中印禁忌对比的基础上,从风俗习惯、思维观念、宗教信仰等角度挖掘中印两国禁忌差异产生的原因。第四章,通过访谈问卷的方式,对中印两国常见的禁忌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中印两国人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92.24;K893.51;G0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世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蔡建平;英汉禁忌语及其文化异同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3 张爱容;;国内外英汉语言禁忌研究的综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彭世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景兰;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非言语禁忌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君富;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刘娜娜;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彩霞;跨文化交际禁忌习俗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章礼强;民俗与民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董宏程;;试论网络交际者与网络言语的语用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杨鹏飞;词汇的民族色彩与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10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袁瑛;;刍议侦查语言学[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李国明;;佤族禁忌的起源及演变初探[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郭法琦;;论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理性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林莉;倪盛俭;;文化移情之于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元煦;;玉皇大帝的由来及其信俗发展的原因[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8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朱岚晖;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徐洁琳;人格对在沪美国旅居者和定居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郁,张泳;浅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2 刘熠;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话语系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侯洪,晏红;走向跨文化研究的坦途——中比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题综述[J];当代文坛;2000年01期

4 李奈,刘萍,许桃香;中英两国女大学生Internet态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5 范庆华;禁忌语浅论[J];东疆学刊;1999年01期

6 张丽华,李元墩,杨德礼;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冲突及其管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赵晋萍;国际企业的跨文化冲突与管理[J];对外经贸实务;2002年08期

8 祖利军;夏彩霞;;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趋势浅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1期

9 寻阳,孙岩;语言禁忌与语用失误浅议[J];大学英语;1999年09期

10 易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秀敏;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赵耀;禁忌语社会人际观的综合分析[D];北华大学;2007年

3 李君富;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陈松;英汉禁忌语的语用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5 肖素芳;文化定势下的汉英禁忌语和委婉语的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朝霞,史明兰;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曹小红;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汉英跨文化交际[J];滁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3 杨舒;西方文化研究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林娜;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李娅琳;试论跨文化交际中平等交流意识的缺失及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桂琴;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语用差异及其文化背景[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7 孔玉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8 车丽娟,胡英坤;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茌家飚;论导游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J];高教论坛;2005年05期

10 郭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刘源甫;;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图式——共性与差异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杨梅;童铸;;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奥林匹克运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黄斌;;中国大学课堂中的文化多元性及其实用价值[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孙玉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俄语篇章教学[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伟 于晓华 秦静;[N];吉林日报;2010年

2 ;[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戴晓东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靳琰 曹进;[N];光明日报;2004年

5 薛小梅;[N];光明日报;2003年

6 记者李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贾文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8 宫丽;[N];文艺报;2006年

9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李旭 山西财经大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郭晓川;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熊欣;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翁立平;文化动态观下跨文化交际社会心理过程论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7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勤;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四川大学;2004年

2 温福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伟;深层文化迁移现象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易;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臣;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与翻译”[D];中山大学;2010年

6 柴玉炜;跨文化交际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俞莲年;口译中文化差异的协调—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透视口译[D];厦门大学;2002年

8 伊曼;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周华北;跨文化交际视域里的《红楼梦》中的食谱翻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莉莉;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禁忌习俗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12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c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