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跨文化视野下中国春节与阿塞拜疆春节对比

发布时间:2020-11-16 20:20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方针,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往来和融合。文化交流一直以来都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方式,文化包容和民心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开展跨文化交流是合作的重要基石。阿塞拜疆地处中亚,是“一带一路”战略上的重要国家之一,因此,加强中阿两国之间文化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战略的实施。春节是中国和阿塞拜疆共有的节日,也是两国的重要节日之一,本文以两国的春节文化和习俗为切入点,比较分析两国文化的异同,为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文化符号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中阿两国关于春节文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阐述了对文化和节日的定义,分析了传统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文化和节日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意义。第三章研究了中国和阿塞拜疆春节的起源和形成历史,为后续的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第四章分别从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味觉符号和精神符号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和阿塞拜疆春节的各种传统习俗。通过分析发现,中阿两国的春节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各具特色,中国的春节符号有春联、年夜饭、庙会、祭祀、拜年等,阿塞拜疆的春节符号有种麦苗、唱歌、七鲜桌、占卜、跳火等,虽然两国的习俗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第五章主要分析了中阿两国春节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春节文化中,家文化、孝文化及和文化贯彻始终,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社会的态度。在阿塞拜疆的春节文化中,感恩、崇拜和欢快是节日的主题。通过对比发现,中阿两国都非常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在节日期间走亲访友,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在春节期间,两国人民都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并表达美好祝愿。两国春节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信仰和文化内涵的不同上。阿塞拜疆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从春节的起源到各种仪式都与宗教信仰相关,而中国是一个多种信仰的国家,仪式也多种多样,南北之间也各有不同。文化内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礼仪风俗上的不同。对于中阿两国来说,春节是本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两国人民精神追求的传承,也体现了两国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奋进的高尚品质。研究两国的节日文化有助于了解两国的历史,增进交流。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891;G0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1.3.2 关于文化符号的研究
        1.3.3 关于中国春节文化的研究
        1.3.4 关于阿塞拜疆春节文化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节日和跨文化交际
    2.1 文化的定义
    2.2 节日的定义
    2.3 文化符号和节日符号
    2.4 跨文化交际
第三章 中阿春节的起源和形成
    3.1 中国春节的起源和形成
    3.2 阿塞拜疆春节的起源和形成
第四章 中阿春节习俗比较
    4.1 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4.1.1 视觉符号
        4.1.2 味觉符号
        4.1.3 听觉符号
        4.1.4 精神符号
    4.2 阿塞拜疆春节的习俗
        4.2.1 视觉符号
        4.2.2 味觉符号
        4.2.3 精神符号
    4.3 中阿春节习俗比较
第五章 中阿春节文化对比分析
    5.1 中国人的春节文化
        5.1.1 春节的家文化
        5.1.2 春节的孝文化
        5.1.3 春节的和文化
    5.2 阿塞拜疆人的春节文化
    5.3 中阿春节的相似之处
        5.3.1 合家团圆,和谐共处
        5.3.2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5.4 中阿春节的差异
        5.4.1 信仰文化的差异
        5.4.2 文化内涵的差异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琳;;跨文化视野下的日本文学课程教学[J];校园英语;2016年33期

2 王文;;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跨文化视野下的实践体验式教育[J];现代教学;2017年11期

3 柳玲;;中日文化和文学在跨文化视野下的分析[J];芒种;2017年04期

4 彭媚;;中美广告中的幽默——跨文化视野[J];校园英语;2016年21期

5 刘勇;姚舒扬;;跨文化视野下的《新青年》[J];学习与探索;2015年07期

6 张曦;;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视野的探究[J];文教资料;2015年15期

7 张丹;;跨文化视野下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9年02期

8 刘丹;;跨文化视野下的外宣翻译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Z1期

9 张荣翼;潘兴惠;;跨文化视野中文学研究异质性的三个层次[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杨光子;;相聚金秋时节,共话浪漫情怀——“跨文化视野下的浪漫主义”全国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南平;永远的“他者”:跨文化视野中的金山客形象[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奥尔汗(NOVRUZLU ORKHAN);跨文化视野下中国春节与阿塞拜疆春节对比[D];安徽大学;2019年

2 欧梦越;《英文汉诂》:严复的跨文化视野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柯焱;”观看与表演“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大陆英剧迷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曹丹;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及其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骆禹;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方师生授学关系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6 薛天舒;跨文化视野下媒介仪式的符号学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唐丹萍;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女性形象书写[D];广西大学;2014年

8 黄露;跨文化视野下出境旅游行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洪辉;跨文化视野下的自然审美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莹莹;跨文化视野下中美文化认知的差异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6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886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d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