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西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与应对思路

发布时间:2016-12-17 15:28

  本文关键词:西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与应对思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2年

西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与应对思路

王亚莉  

【摘要】:纵观历史,我们常常能够发现,一个国家、民族延绵不绝的根基往往来源于一个坚定、统一的价值观:当一个国家强盛的时候,总有一种主导(或者说主流)价值观维系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主导价值观遭到其它价值观巨大冲击而发生裂变的时候,也就是国家开始走衰落的时候,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相互斗争,最终导致国家陷入动乱不止,分崩离析的境地。而价值观往往通过文化来传播、传承,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大众文化都是价值观的体现。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进程在西方出现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金民卿在《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中认为“大众文化是反映工业化技术和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日常生活,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味,为大众所接受和参与的意义生产和流通的精神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1]”这一文化现象表现为商业化、消费化、通俗化、流行化、模式化等特点而得到迅速发展,被大众所接受,波及全球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众文化随经济发展而迅速兴起,特别是进入21世纪,受WTO、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影响,大众文化越来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甚至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的流行文化。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在文化领域最突出的效应,西方大国藉经济优势向世界各国推销其文化,达到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同质化世界的目的;各国文化主权独立性遭到最大的威胁就是西方国家强势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政策,比如西方大众文化凭借电子传媒产品如影视、微博、游戏、网络平台、商业广告及跨国公司、快餐、超市等生活消费文化向我国大众输出其价值观,进行文化渗透、扩张。当前在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中国传统价值观更是受到西方价值观的猛烈冲击,特别是在市场机制下,人们的收入差距扩大,阶层划分日益明显,两级分化日趋严重,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建立、健全和完善。这些都导致人们在价值观上的冲突不可避免,,表现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失落,对传统价值观的否定;对西方价值观不同程度的认同,甚至全盘接受西方价值观。因此,要使社会稳定,保持积极有序发展,就需要把这些冲突与矛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程度,更需要使主流价值观在与各种价值观碰撞中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相互交融,达到合而不同,成为维护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我国价值观理论的研究大致经过了几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价值观理论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认识论上,这是由于我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新的经济、文化模式引起人们价值观向多元化转变造成的。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受外来的价值观的冲击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变动的影响,人们价值观念产生剧烈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学者们对价值观理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价值观与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观的多元化及其冲突进行深入探究。 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也是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的出现、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以及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引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大众文化不同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它是伴随着经济形态的改革而出现的新的文化样式,是一种文化工业,具有商品性、消费性、娱乐性等特点,商品性是其本质属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大众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文化呈现出平面化、碎片化、流水线化的特点,吸引学者们用批判的精神对大众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综合前人研究大众文化的成果,从五个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价值和价值观、西方大众文化三个概念进行梳理,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探讨西方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方式,并提出对西方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从西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内容与表达开始,深入研究西方价值观的扩张方式;第四部分深入对西方大众文化承载和传播价值观的影响进行分析,特别是其传播过程中对中国价值观的影响,逐步揭开其本来面目——利用大众文化将西方的价值观进行输出、渗透,以其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本文第五部分就中国如何应对西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提出思考和对策,本文认为当代西方大众文化对中国大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很深,也对中国大众的文化生活和消费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也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因此,中国要增强防御西方大众文化渗透的能力,并创造出符合中国民族特色的大众文化产品,构建符合中国当代国情的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0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侯俊,陈坚达,陈爱莲;实用主义与当代美国人的价值观[J];理论月刊;2004年05期

2 李智;试论文化外交[J];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洪晓;;试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4 俞可平;;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J];学术月刊;2006年04期

5 董娅;;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方式及对青年影响的变化趋势[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罗建波;;中国崛起的对外文化战略——一种软权力的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7 苏斌;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历史脉络[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郑永年;张弛;;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以及对中国软力量的观察[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7期

9 张小明;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分析[J];美国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纬亘;西方生态主义政治思潮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玉华;大众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静;从冲突走向融合: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价值观[D];新疆大学;2004年

3 王冠伟;大众文化到消费文化:“神话”向世俗化的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郭锐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民主输出的特点及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宫维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逻辑进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阳春花;易志高;;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观念障碍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刘小彪;全球化下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9 宋庚一;美国媒体对伊斯兰世界的形象建构——以《时代》周刊个案为例[J];阿拉伯世界;2004年02期

10 姜丽丽 ,周士新;浅析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玥;;“文化全球化”对香港青少年的影响——以“哈裹·波特现象”为例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徐小立;秦志希;;广告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田维绪;;贵州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社会学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罗阳富;;试论外传播中历史文化的实施策略[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杜云南;;城市·消费·文学·欲望[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泓;;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A];“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进己;;东亚文化圈发展的展望[A];“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建华;;从“路标”到“路标转换”:1860年代以来俄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明;欧洲联盟的集体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3 董海军;转轨与国家制度能力研究:一种博弈论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马峰成;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8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2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兰喜阳;关于新世纪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马宏伟;冷战后东亚安全形势和对我国安全的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刘若钢;全球化趋势认识误区的理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马俊平;吉尔平《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评析[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7 曹赛先;翻译对文化的迁移作用[D];湖南大学;2001年

8 黄筱瀛;双语教育态度与民族文化认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唐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意识形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旭东;论冷战后的亚太安全格局[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祥;能力本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吗?[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张冠文;视听传媒中的西方文化霸权及抵御对策[J];编辑之友;2004年01期

4 孙晶;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霸权思想考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杨慧霞;网络传播社会监控的难点及其可能性[J];传媒观察;2003年12期

6 王正祥;文化霸权在互联网中消失了吗[J];滁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7 郭凤志;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黄凤志;;数字鸿沟与国际关系知识霸权[J];东北亚论坛;2006年03期

9 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J];当代电影;2001年04期

10 张剑荆;“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炳信;论美国妖魔化中国[D];暨南大学;2003年

2 何传添;东盟经济外交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缪开金;中国文化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秀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主权[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2 杨梅;网络舆论的发展与社会控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磊;新世纪中国文化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4 孙红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外交[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义宾;后现代历史语境中的西方大众文化[J];齐鲁学刊;2000年01期

2 王永杰;对价值观冲突与定位的思考[J];前沿;1996年Z1期

3 ;书榜[J];文化月刊;2001年05期

4 傅守祥;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反拨与突破——批判理论的批判与理论多元的开放[J];宁夏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5 陈新汉 ,冯溪屏;新世纪中的价值观冲突和人文精神——第六届全国价值哲学暨第一届中韩价值哲学研讨会纪实[J];哲学研究;2002年09期

6 孙建丽;;论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冲突和伦理困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09期

7 周毅;冲突与再铸:市场价值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薛晓芳;;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大众文化防火墙的构筑[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惠敏;;西方大众文化研究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04期

10 左鹏;章淑玲;袁娜;;从“星座热”现象透析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J];文化学刊;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润琦;;论中国当代价值观变革的几个问题[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张兴林;;我国竞技运动员价值观问题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余祖光;张俊茹;;职业教育中价值观教育课程的新范式[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静;郭永玉;;物质主义与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冲突: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困惑[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袁潇;;以人为本视域中的当代军人价值观冲突与构建[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6 杜悦;徐启建;;人文建设在大众消费文化中突围——访刘士林教授[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范义;;行政伦理行为与价值观一致性努力[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兴林;;我国竞技运动员价值观问题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周念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N];南方日报;2011年

2 陈章亮 作者系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N];文汇报;2000年

3 黄楠森;[N];学习时报;2008年

4 姜华;[N];光明日报;2007年

5 杨秀香;[N];中国改革报;2008年

6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庆霞;[N];光明日报;2008年

7 戴联荣;[N];人民日报;2011年

8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红基学校校长 柯中明;[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大连市纪委监察局;[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10 马宇飞;[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银心;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初中华文教材中的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仕平;社会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周晓菲;中医医德伦理思想根源及其内涵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罗志敏;大学学术伦理及其规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杨龙波;发展的文化权利[D];复旦大学;2012年

9 赵卓嘉;团队内部人际冲突、面子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莉;西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与应对思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尹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价值观的发展与变迁[D];辽宁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惠;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4 郑琳;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的嬗变[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5 张明晖;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及其思考[D];西华大学;2011年

6 李俊才;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冲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杜鹃;不同文化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刘曼曼;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师范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小小;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重塑[D];延安大学;2010年

10 张乐雅;小学新生母亲教养子女价值观之探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与应对思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17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9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