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真实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31 16:23

  本文关键词:真实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发表 > 真实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真实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日期: 2014-05-07 发布:  

  2014年3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4年3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结晶,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适合开发成旅游资源的。非遗旅游的兴起使旅游以及非遗大放异彩,但也带来了非遗的破坏,学者开始从真实性角度分析非遗的传承问题。本文以真实性为基础,试图找出一条适合我国非遗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论文网
  一、非遗旅游开发的真实性分析
  就非遗旅游开发的真实性问题,西方学者的研究形成了四个主要流派:客观主义真实性、建构主义真实性、后现代主义真实性、存在主义真实性。客观主义真实性认为:旅游客体是真实的,强调其本体意义上的真实。该学派主要有两个代表人物:Boorstin和MacCannell,前者认为旅游提供给人们的是假的东西,人们更看重经过某些人精心策划的假事件,而不是去探访真实的文化。后者认为旅游的目的就是探访目的地的真实性,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充满了不真实,才要去探访真实。建构主义真实性是客观主义真实性的批判,认为非遗真实性是人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知总结出来的真实性,是一种相对的真实性。前两者的观点都认为真实是客观存在的,而后现代主义颠覆了这一看法,它所认为的真实性已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真实既可以存在于历史和现实时空中,也可以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真实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还可以是人们自己虚拟的。后现代主义真实性不关心旅游客体的真实性,而是关心舞台效果,只要模仿得足够真实,是不是客观存在已没有任何意义。而存在主义真实性强调的是:作为旅游主体的旅游者真实的存在状态,旅游客体是否真实不重要,旅游者只是借助某些旅游活动寻找真实的
  自我。
  二、非遗旅游开发发展道路
  (一)树立正确的非遗旅游开发理念
  非遗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在旅游开发中,必须以保护非遗为第一原则,树立全民保护观念,加强非遗宣传和非遗教育。以政府为发起人,举办各类大型宣传活动、展览活动、巡演活动,借助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将非遗保护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传播到群众中去。当然,非遗保护不是一代人的事,需要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所以说,不能着眼于当下的宣传,而应通过非遗教育将非遗保护理念作为社会道德的一种传承延续下去,培养更多科研、管理人才,将非遗保护工作一代代做下去,通过教育为非遗保护工作储备人才。在基础教育中掺杂非遗保护内容,在高校专业中设置与非遗相关的
  专业。
  (二)政府部门加强非遗保护
  我国当前的非遗旅游开发并未重视非遗保护,许多非遗遭到了巨大破坏,也有非遗因过度开发而逐渐萎缩。在非遗旅游开发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力量,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非遗旅游开发行为,也制定一些措施政府开发非遗旅游资源的行为。从中央到地方设定专门的非遗旅游开发机构,设定非遗顾问岗位,与民间非遗组织开展合作,开展非遗科研、管理,加强非遗保护。将非遗保护或是非遗破坏与政府官员的“政绩”挂钩,督促地方政府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吸取国外成功的非遗保护经验,如日本的非遗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适合我国非遗旅游开发的法律体系,使非遗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开发。
  (三)设计独特的非遗旅游开发舞台
  在非遗的申报中,以法律条文形式规范田野调查,确保该遗产的历史、现状、传承方式等细致记录下来。在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上,往往会存在诸多矛盾,而且也无法用法律来说明哪些开发行为是不可取或禁止的。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某些运作机制来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如:非遗开发获得的经济效益与非遗持有者之间的利益反馈机制,非遗开发审批制,避免非遗的过度开发或过度商业化。对于濒危的非遗旅游开发项目来说,可以建立非遗开发责任机制,规范开发商的开发行为,可以借用存在主义真实性的观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虚拟某些非遗旅游资源,让人们感受到旅游的快乐,使开发商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推动该非遗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保护该非遗。打个比方来说:桂林旅游中的《印象刘三姐》这个项目,将电影内容与歌舞民族、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艺术化创作给旅游者带来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给桂林旅游注入活力,也由此带来刘三姐文化的开发高潮。《印象刘三姐》在开发乃至公演全过程都渗透进了前文所提到的“真实性”,既给人带来了旅游的舒适享受,也保护了相关
  非遗。
  再比如说,在民俗类非遗旅游开发中,既可以以民俗村、民俗寨的形式将非遗直接展现在旅游者眼前,也可以以节庆、集会的形式将非遗集中展现在旅游者眼前,还可以建设主题公园,,将散布在一定区域各个角落的民族资源集中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从客观主义真实性流派的观点来看,非遗展演过程中营造出来的舞台效果与旅游客体的真实性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到该旅游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三、结束语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日益深入,国家、社会组织、团队、个人都要认识到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加强非遗保护宣传和教育,为非遗保护工作培养更多优秀科研、管理人才,加强立法建设,加强相关运作机制构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统一,促进非遗的当代性传承。
  (作者单位:佛冈县文化馆)

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线服务

 


  本文关键词:真实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9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29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9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