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江西万安宗祠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07:05

  本文关键词:江西万安宗祠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宗祠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较有特色的一块“阵地”,内涵丰富,极具特点。宗祠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研究宗祠有助于认识和欣赏古代精湛的建筑装饰艺术,还能更深刻了解过去社会历史背景和思维观念。本文首先从万安宗祠的建筑装饰、宗祠的文化意识、宗祠的主要功能进行详细阐述,从宗祠的外在形制到宗祠的内在意识进行层层解剖,充分展现万安宗祠文化风貌,突出该区域宗祠文化的特点。然后,本文对江西万安宗祠在近半个世纪的几个关键时期发生的重要变化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进行论述。最后,对万安宗祠文化在传承保护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这些问题做出研究和思考。万安宗祠文化的发展其实也是中国宗祠文化的缩影,文章通过对其论述,说明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宗祠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尤其是在城镇化运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时期,绝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政府和民间群众都应该以客观、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宗祠这一文化遗物,并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本文的绪论分析了学术界对宗祠的研究成果,在吸收消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有关概念界定清楚,以符合本文论述意图。第一章对于万安地理状况、沿革以及万安宗祠基本情况进行一个大致说明,并对万安宗祠的历史成因进行分析,为本文研究对象作好铺陈。第二章着重分析万安宗祠的建筑与装饰,宗祠建筑是融入传统建筑技术、智慧及伦理观念的文化作品,而装饰则是传统装饰技艺与民俗内涵的细腻呈现。第三章指出万安宗祠的四重文化意识,包括宗法意识、族群归属、祖先神崇拜及风水意识,这些意识贯穿于宗祠建筑和宗祠活动中,与宗祠融为一体。第四章则剖析万安宗祠的主要功能,其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已明显发生变化,传统性功能在逐渐萎缩,而世俗性功能在不断增强。这几章的分析有助于从宗祠建筑中剥离出它含有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及传统思维观念。第五章分析了宗祠在近半个世纪中几个重要时期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是指宗祠建筑实物的变化,还包括宗祠功能、宗祠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人们对宗祠的态度或观念等等的变化。另外,这一章还分析了现今宗祠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第六章则指出宗祠文化传承保护中的问题,如政府缺乏重视、村民意识薄弱、资金短缺,并对这些问题做出思考,提出几条保护措施,但是保护的关键还是在于把握宗祠的本质及意义。当今时代,经济与社会不断变化,传统文化面临诸多困境,亟待解决,而保护宗祠文化的积极内容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江西万安 宗祠文化 建筑装饰 文化意识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9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绪论11-22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11-12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12-18
  • (一)学术专著12-15
  • (二)学术论文15-18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18-19
  • (一)对“宗祠”概念的梳理与界定18-19
  • (二)对“祠堂”概念的梳理与界定19
  •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19-22
  • (一)研究思路20
  • (二)研究方法20-21
  • (三)资料来源21-22
  • 第一章 江西万安宗祠概述22-28
  • 一、万安概要22-23
  • 二、万安宗祠的基本情况23-25
  • 三、万安宗祠的历史成因25-28
  • 第二章 江西万安宗祠建筑与装饰28-37
  • 一、宗祠的建筑——传统建筑技术与伦理观念的巧妙融合28-32
  • (一)从结构上讲,,以砖木结构为主流28-29
  • (二)从形制上讲,宗祠房顶普遍采用硬山顶29-30
  • (三)从布局上讲,沿用体现古代伦理观念的中轴线式30-32
  • 二、宗祠的装饰——传统装饰技艺与民俗内涵的细腻呈现32-35
  • (一)高超的雕刻技艺32-34
  • (二)丰富的民俗内涵34-35
  • 三、宗祠的审美——匠心独运,美如画卷35-37
  • (一)对称美35
  • (二)和谐美35-36
  • (三)工艺美36-37
  • 第三章 江西万安宗祠的文化意识37-42
  • 一、宗法意识37-38
  • 二、族群归属意识38-39
  • 三、祖先神崇拜意识39-40
  • 四、风水意识40-42
  • 第四章 江西万安宗祠的主要功能42-49
  • 一、传统性功能日益弱化42-45
  • (一)祭祀祖先42-43
  • (二)公共议事43-44
  • (三)社会教化44-45
  • (四)管理族人45
  • 二、世俗性功能逐步增强45-49
  • (一)摆设宴席45-46
  • (二)新春团聚46-47
  • (三)拜神求福47-49
  • 第五章 1949年以来江西万安宗祠的演变及现今意义49-55
  • 一、1949年以来江西万安宗祠的演变49-52
  • (一)建国至文革前49-50
  • (二)文革时期50
  • (三)改革开放初期50-51
  • (四)新农村建设时期51-52
  • 二、宗祠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52-55
  • (一)凝聚人心,构建和谐村落52
  • (二)礼制标本,规范伦理秩序52-53
  • (三)文化瑰宝,极具研究价值53-55
  • 第六章 江西万安宗祠文化传承保护中的问题及思考55-60
  • 一、宗祠文化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55-57
  • (一)地方政府缺乏重视55-56
  • (二)村民文化意识薄弱56-57
  • (三)宗祠保护资金短缺57
  • 二、关于宗祠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57-60
  • (一)普及宗祠文化知识58
  • (二)加强对宗祠的等级评定及专项保护58
  • (三)发展宗祠旅游产业58-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7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课题研究及论文发表情况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韶光;;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经济与文化共进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09期

2 冯骥才;;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J];中关村;2013年04期

3 杜米特鲁·吉谢;周琪;;充分利用我们的文化遗产[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3期

4 徐湖平;办好《东南文化》,为文化建设作贡献[J];东南文化;1988年02期

5 郭湛;转向大文化观[J];新视野;1996年03期

6 冯骥才;;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J];中国西部;2013年23期

7 魏然;文化建设对市场的依存与超越[J];东南学术;2002年06期

8 曹伟明;新城区文化建设的创新[J];探索与争鸣;2002年01期

9 徐纪律;论文化资源的实践鉴别[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0期

10 叶启绩;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自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治库;;文化建设与发展应着眼于促进人性的健康发展[A];当代海南论坛’2011冬季峰会——让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海南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论文集[C];2011年

2 高若春;;浅谈大众文化逸形[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3 黄启权;;闽都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特色[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4 沈望舒;;浅述新的文化发展方式[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林坚;;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A];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2012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傅国华;;文化的层次性及其相互渗透研究[A];当代海南论坛’2011冬季峰会——让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海南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论文集[C];2011年

7 梁柱;;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曹维彬;;文化视角下的中国[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李庚香;;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中原崛起[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特邀报告集[C];2008年

10 钟镇藩;;艰苦奋斗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晴;创意创新创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刘克梅;“春节文化”需要创造性回归[N];光明日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 林坚;“文化学”的历史考察[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多元文件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王铁静;更自觉更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6 王艳丽;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N];朝阳日报;2008年

7 河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刘月 贾玉娥;文化自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N];河北日报;2008年

8 庄济远;海关文化五年发展历程的体会与思考[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9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省文联主席 省作协副主席 谭仲池;自觉担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李舫;文化的要义首先是人[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洪涛;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探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庞德英;文化和谐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甘代军;文化变迁的逻辑[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长真;大学文化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邹维一;汉代周边对中原文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晓辉;全球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文化与科技融合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张艺馨;农耕文化符号的转换和再利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陈兴娜;交通场站文化育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郭玉威;文化自觉视域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5 邬伟;当代中国县域文化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丽艳;中国梦的文化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徐玉敏;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刘皓楠;论新世纪大众文化增进文化亲近感的成就与发展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9 武莲莲;恽代英文化思想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10 王俊斐;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演变及经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江西万安宗祠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82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3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