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8:26

  本文关键词: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现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更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民族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收获知识的主要手段,理应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手段。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正是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探索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新途径。本文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切入点,以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县民族实验学校、独峒乡中心小学、梅林乡中学、富禄乡中心小学、同乐乡中学、八江乡中心小学6所学校作实地调查,梳理了该县“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演变过程,素描了活动的实施现状,分析了活动取得的成效及影响因素,探究了活动面临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引发了关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关于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政策、关于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思考。研究表明,让民族文化走进学校,依托学校教育手段来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良策。
【关键词】:民族文化进校园 民族文化 学校教育 文化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9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9-11
  • 一、研究缘起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1-15
  • 一、国内学术研究回顾11-14
  • 二、国外学术研究回顾14-15
  •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5-17
  • 一、概念界定15-16
  • 二、理论基础16-17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7-19
  • 一、研究思路17
  • 二、研究方法17-19
  • 第一章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概况及“民族文化进校园”演变过程19-26
  • 第一节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概况19-21
  • 第二节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演变过程21-26
  • 一、20 世纪 50—70 年代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状况21-22
  • 二、20 世纪 80—90 年代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状况22-24
  • 三、21 世纪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状况. 1624-26
  • 第二章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现状26-42
  • 第一节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地调查情况26-38
  • 一、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实地调查26-28
  • 二、独峒乡中心小学实地调查28-30
  • 三、梅林乡中学实地调查30-32
  • 四、富禄乡中心小学实地调查32-34
  • 五、同乐苗族乡中学实地调查34-36
  • 六、八江乡中心小学实地调查36-38
  • 第二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概况38-42
  • 一、教学实践主体38
  • 二、教学实践内容38-40
  • 三、教学实践形式40-41
  • 四、教学实践管理41-42
  • 第三章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成效及影响因素分析42-55
  • 第一节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成效42-49
  • 一、开辟当地民族文化传承的新途径42
  • 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42-43
  • 三、打造学校特色和知名度43-44
  • 四、培养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44-45
  • 五、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45-46
  • 六、丰富课程类型和内容46
  • 七、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46-47
  • 八、成为辅助其他教育的有效手段47-48
  • 九、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48-49
  • 第二节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影响因素分析49-55
  • 一、活动管理者49
  • 二、活动执行者49-52
  • 三、活动直接实施对象52-53
  • 四、活动间接实施对象53-55
  • 第四章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55-66
  • 第一节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55-61
  • 一、缺乏健全的支撑体系55-57
  • 二、评价机制单一57-58
  • 三、师资力量不足58-59
  • 四、教学内容发掘不深59-60
  • 五、教学管理不到位60
  • 六、家庭及社会负面思想的影响60-61
  • 第二节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改进策略61-66
  • 一、建立完善的支撑体系61-63
  • 二、改革评价机制63
  • 三、统筹教师队伍的建设63-64
  • 四、加深教学内容的发掘64
  • 五、加强教学管理64-65
  • 六、杜绝社会负面思想的影响65-66
  • 第五章 由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引发的思考66-75
  • 第一节 关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的思考66-68
  • 一、“民族文化进校园”与其他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关系的简单探讨66-67
  • 二、国家教育政策的普适性与少数民族教育基础政策的特殊性的矛盾67-68
  • 三、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评价存在不合理之处68
  • 第二节 关于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政策的思考68-71
  • 一、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68-69
  • 二、一些民族地区落实国家民族文化政策不到位69-70
  • 三、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创新与发展70-71
  • 第三节 关于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思考71-75
  • 一、建立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教育71-72
  • 二、教育质量与文化传承并行72-73
  • 三、学校教育应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任73-75
  • 结论75-77
  • 参考文献77-81
  • 附录81-89
  • 后记89-9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不要钱也能办事[J];财政;1958年06期

2 邓兰英;;繁荣发展县域特色文化 服务柳州文化强市转型——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建设为例[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3期

3 毛正三;;关于《鼓楼情话》的创作[J];民族艺术;1988年02期

4 ;广角[J];风景名胜;2010年11期

5 金裕美;;侗族与客家的绣花鞋变化比较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旅游活动为背景[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吴炳金;;一桩阻碍水文勘探的事件[J];中国民族;1985年07期

7 覃琮;韦益金;;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民族旅游舞台表演——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8期

8 金裕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民族族群的多样性——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汉族和他们的手工艺品为例[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2年00期

9 ;风情三江 民族生态后花园[J];女性天地;2009年10期

10 宋玉琴;;瑰丽三江[J];绿化与生活;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国勇;;发展三江侗族医药之我见[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韦明耀;;同乐侗族刺绣服饰[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董明;探索多种模式 改善群众生活[N];柳州日报;2013年

2 记者廖婧;明年2月前完成任务[N];柳州日报;2009年

3 日报通讯员 俞晚霞;大侗寨彰显宜居特色[N];柳州日报;2010年

4 日报通讯员 龚普康;韵浓城缤纷 景美情揽客[N];柳州日报;2014年

5 记者 刘兴标;柳州市县共签责任状[N];广西日报;2009年

6 杨强 孟萍;三江打造中华侗文化体验之都[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记者 刘丽;我市编成灾后重建十方案[N];柳州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韦国政;乘势而上跨越新高度[N];柳州日报;2011年

9 日报记者 廖婧 董明 实习生 范桢;城乡同心干 农民挑大梁[N];柳州日报;2013年

10 通讯员 梁克川;五业并进打造新三江[N];柳州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明胜;清代以降桂中三江会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莫彬彬;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现状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3 刘琳;侗族侗款的遗存、传承与时代性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现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9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