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传统文化对文化安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21:00

  本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对文化安全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是与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文化并列的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四大文化之一。中国在悠久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更是守卫我国国家安全的精神屏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冲击加速了我国的社会转型,同时使得传统文化这种精神屏障愈发的薄弱。当今时代,国家安全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国土安全的视野,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于一身的更加综合的、全面安全体系。鉴于此,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文化安全建设已是刻不容缓。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以扬弃的态度充分挖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第一章为文化安全概述及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旨在总结诠释文化安全的内涵,分析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内外压力以及目前我国在文化安全领域取得的成就。第二章为传统文化对文化安全的影响,主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不良的传统文化两个方面对我国文化安全建设的两种不同作用做出比对,旨在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第三章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安全新态势,着重分析应当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及如何抵制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从而使传统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安全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以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作为基础,基于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角度,搜集大量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研究,了解当今国内外学者关于传统文化对文化安全的影响的看法,同时通过整理,形成自己对于这方面问题的认识,试图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传统文化对文化安全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充分理解当前有关文化安全的内外环境及文化政策,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文化安全 优秀传统文化 不良传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22
  • (一)研究背景7-8
  • (二)研究综述8-19
  • (三)研究意义19-21
  • (四)研究方法21
  •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21-22
  • 一、文化安全及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22-34
  • (一)文化安全的概述22-28
  • (二)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28-34
  • 二、传统文化对文化安全的影响34-45
  •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安全的积极作用34-39
  • (二)不良传统文化对文化安全的消极作用39-45
  •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安全新态势45-58
  • (一)取精用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安全45-51
  • (二)去其糟粕,克服不良传统文化对文化安全的破坏作用51-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2
  • 后记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骥,齐长安;网络时代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于迎丽;阅读4:文明的多样性与中国的文化安全[J];领导文萃;2001年05期

3 王建辉;新闻出版与文化安全[J];出版科学;2002年04期

4 王桂科;论新时期我国文化安全的对策[J];理论前沿;2002年22期

5 郭玉兰;关于我国文化安全的哲学思考[J];理论探索;2002年06期

6 罗建荣;我国的文化安全与文化应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邢希娜;信息网络化对中国文化安全的挑战与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8 ;如何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10期

9 单泽润;关注文化安全维护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J];民主;2005年02期

10 刘天杰;;论“一元文化体系”与中国的文化安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中锋;;论数字化时代中国的出版文化安全[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2 李秀云;;我国文化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王岳川;;大国文化安全与新世纪文化再中国化——人类应从物质现代化到精神现代化[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刘雨辰;;文化全球化视阈下中国文化安全的建构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5 郭芳;;文化认同与文化安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何晓燕;;浅议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外在建构”[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王勤明;刘西山;;从战略高度维护军队文化安全[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8 谢朝锦;;浅析邓小平的文化安全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郭亚臣;焦凤松;;关于高等学校文化安全若干问题的思考[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10 卓成霞;;我国文化安全语境下的文化产业竞争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仕心;维护文化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慕渝;创新:文化安全的中国语境[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通讯员 郭瑞宏;《国家文化安全论》唤起公众关注文化安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郑岚岚邋刘义雄;确保奥运期间文化安全[N];湛江日报;2008年

5 本报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李雪;为首都文化安全护航[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艾斐;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N];人民日报;2013年

7 杜超;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张平;“入世”后必须加强我国文化安全[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木弓;文化安全[N];文艺报;2001年

10 秦宝琦;清王朝如何维护其文化安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军;列宁文化安全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曲文波;中国文化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戴晓东;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鹏;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安全情势及策略[D];山东大学;2008年

2 何宝峰;文化全球化下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耀宇;网络文化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殷文龙;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默;文化安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邱旭冉;和谐世界构建中影响我国文化安全的因素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7 郭兴中;当代中国文化安全现状及对策[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8 石琪;论马克思文化安全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9 孙姗姗;文化自觉与中国文化安全[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10 张富柯;全球化视角下我国文化安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对文化安全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45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