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我国现代文化实力建设的实践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7-05-05 19:10

  本文关键词:我国现代文化实力建设的实践性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加速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现代文化实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与日俱增。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综合国力增长迅速,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然而与经济实力相比,我国文化实力的国际较量却差强人意。整体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制度建设、文化事业管理、文化体系整合等尚处于深化改革之中,其优势难以充分发挥。鉴于文化实力的突出功能,党的十八大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习近平主席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高度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而建设文化强国目标的关键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而增强文化整体实力重要的是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实力不仅包括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财富、物质成果的能力,也包括改造人的精神世界而获得精神财富、精神产品的能力,还包括将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产品再复制、再生产的能力,使文化能力呈现出螺旋式发展过程。文化实力具有意识形态化和物质化两种形态和属性,意化形态的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文化传承和创造能力,反映出国家、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它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实力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领域存在许多与健康文化建设相悖的一些文化现象,由于其存在的视觉混淆性、难以识别性、长期性和功利性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市场和影响力,相对于现代文化真实力而言我们称之为文化“伪实力”,各种伪文化多以赚取经济利益、媚俗谗上、猎奇猎艳等方式存在,搅乱着正常的文化市场秩序,牵绊着真正的国家文化实力上升,特别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步伐。伪文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经常变换方式而存在,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难以辨识性。对我国现代文化真伪实力的辨识,应从满足民生精神需求、多类型文化交融、文化再生产的能力及文化发展方向等多角度考量,只要是违背社会发展要求,不能满足人们高尚的精神享受与审美要求,违背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方向要求的,不论其存在的方式如何,是否具有短期的经济效益,都不能被视为国家文化真实力,特别是不能被看作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而发扬光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现代文化实力的提升不是口号是行动,应重点从“唱”、“严”、“打”、“做”几个方面加以努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实现有机融合并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实力的重要基础与核心,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优秀文化标识的中华文化必将成为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精神之基、灵魂之源。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和阐释我国现代文化实力的概念及真伪文化实力辨识的基本标准,引出本文研究使用的诸多概念。第二部分阐述和剖析我国现代文化伪实力的表现方式及原因,以案说理。第三部分是对策研究,即提升我国现代文化实力的实践思考。文章最后是结语,集中展示观点。
【关键词】:现代文化实力 辨识标准 伪文化实力 软文化实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7
  • (一)问题的提出11-13
  • (二)研究意义13
  • (三)研究现状13-16
  • (四)创新观点16
  • (五)研究方法16-17
  • 一、我国现代文化实力及真伪辨识基本标准17-22
  • (一)现代文化实力解读17-20
  • 1.文化实力及其内涵17-18
  • 2.现代文化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关系18-19
  • 3.我国现代文化实力意指“文化整体实力”19-20
  • (二)现代文化实力真伪辨识基本标准20-22
  • 二、我国现代文化伪实力的表现方式及原因22-33
  • (一)现代文化伪实力的主要表现方式22-27
  • 1.低俗不雅和恶搞文化登堂造势22-24
  • 2.官员政绩文化搅乱文化市场规则24-25
  • 3.投机文化变身“潜规则”泛滥盛25-26
  • 4.具有反叛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悄然来袭26-27
  • (二)伪文化“实力”存在的主要原因27-33
  • 1.对传统文化持不当态度而隔离共识27-28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挑战28-29
  • 3.我国文化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29-31
  • 4.美国文化的强势进攻31-33
  • 三、提升我国现代文化实力的实践思考33-38
  • (一)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3-34
  • (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严肃文化行为,,发挥文化正能量作用34-35
  • (三)严厉打击伪文化,为文化真实力建设塑造良好生态环境35-36
  • (四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文化发展融入现实生活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附录41-42
  • 后记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潆晗;;文化实力与大国崛起——德国与中国的比较及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0期

2 仲计水;;试析提升中国“文化实力”的路径选择[J];理论界;2006年04期

3 刘金源;孙晓翔;;文化实力与大国崛起——德国与中国的比较及启示[J];探索与争鸣;2009年08期

4 柯世渝;;加快公共文化建设步伐 不断增强公共文化实力[J];重庆行政;2007年06期

5 ;增强文化实力 打造文化航母[J];中外企业文化;2013年05期

6 修丰东;;以文化实力的提升引领城区功能再造——关于四方区打造青岛中央文化区的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7 郁有满;;改革开放30年苏州、无锡发展比较论(下)[J];江苏地方志;2008年06期

8 温来升;赵方忠;;怀柔区:建设彰显国家文化实力窗口新区[J];投资北京;2012年05期

9 陈刚;;提升文化软实力 建设文化强市[J];传承;2012年03期

10 本刊编辑部;;话剧重镇的光荣与梦想[J];上海采风;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锡君;;以文化实力的提升引领城区功能再造——关于四方区打造青岛中央文化区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徐莹;;打造“沂蒙”品牌 以文化实力赢取城市博弈[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副所长 柯锡奎;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须把握好三个关键点[N];南方日报;2013年

2 记者 蒲平;突出地域特色展示文化实力[N];酒泉日报;2013年

3 实习记者 张子琦;用文化实力推动社会健康发展[N];四平日报;2014年

4 王建勤 赵小龙;以文化实力撬动经济效益[N];酒泉日报;2014年

5 杰夕;用数字考量城市文化实力[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聂恒;胶南加大投入提升城市文化实力[N];联合日报;2011年

7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蒋建国;狠抓文化建设 凝聚行业精神 增强文化实力[N];中国电力报;2012年

8 记者 游怡冰;着眼全域联动 提升文化实力[N];泉州晚报;2014年

9 本社实习记者 郭新新;增强文化实力 创意与文化“联姻”[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10 张玉玲;打造与经济大国相适应的文化实力[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博;文化实力的数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2 孙梦琪;我国现代文化实力建设的实践性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现代文化实力建设的实践性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46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