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03:04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挑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成为一种历史必然。本文以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传统表演艺术、民间文学、工艺美术、民俗四大类;其次根据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保护与传承现状,为传统表演艺术、工艺美术、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适宜的旅游开发模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有效结合,以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其中,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供选择的旅游开发模式是舞台表演、节庆旅游、静态展示、旅游商品开发、动态展示及交流、主题线路旅游;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供选择的旅游开发模式是旅游商品开发、静态展示、动态展示及交流、主题线路旅游;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供选择旅游开发模式有节庆旅游、静态展示、动态展示及交流、旅游商品开发、舞台表演、主题线路旅游。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风险分析,提出客体、主体、环境风险因素,客体风险包括商品化、舞台化、庸俗化、片面化;主体风险包括粗制滥造、后继无人;环境风险包括推高消费、环境超载、文化变迁,并对传统表演艺术、工艺美术、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为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模式 风险分析 天津市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G1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前言8-12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选题意义8
  • 1.2 研究方法8-10
  • 1.2.1 文献综述法9
  • 1.2.2 调查问卷法9
  • 1.2.3 专家评价法9
  • 1.2.4 模糊综合分析法9-10
  •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10-11
  • 1.3.1 研究思路10-11
  • 1.3.2 技术路线11
  • 1.4 研究创新点11-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15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12
  •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影响12-13
  • 2.2.1 积极影响12-13
  • 2.2.2 消极影响13
  •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13-14
  • 2.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评价方法14-15
  • 第三章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15-20
  • 3.1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5-18
  • 3.2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18-20
  • 3.2.1 天津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与传承现状18-19
  • 3.2.2 天津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现状19
  • 3.2.3 天津民俗的保护和传承现状19-20
  • 第四章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20-25
  •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20-21
  • 4.1.1 节庆旅游20
  • 4.1.2 旅游商品开发20
  • 4.1.3 舞台表演20
  • 4.1.4 主题线路旅游20-21
  • 4.1.5 展示场馆(博物馆展览馆等)21
  • 4.1.6 动态展示及交流21
  • 4.2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选择21-25
  • 4.2.1 传统表演艺术的旅游开发模式21-22
  • 4.2.2 工艺美术22-23
  • 4.2.3 民俗23-25
  • 第五章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分析25-39
  • 5.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识别25-27
  • 5.1.1 客体风险——文化内涵丧失25-26
  • 5.1.2 主体风险——传承机理干扰26
  • 5.1.3 环境风险——文化环境破坏26-27
  • 5.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评价模型27-30
  • 5.2.1 选择评价方法27-28
  • 5.2.2 选择评价指标28
  • 5.2.3 建立评价模型28-29
  • 5.2.4 调查问卷设计29-30
  • 5.3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分析30-38
  • 5.3.1 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分析31-34
  • 5.3.2 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分析34-36
  • 5.3.3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分析36-38
  • 5.4 小结38-39
  • 第六章 结论39-42
  • 6.1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建议39-40
  • 6.1.1 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建议39
  • 6.1.2 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建议39-40
  • 6.1.3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建议40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40-42
  • 6.2.1 研究的局限性40-41
  • 6.2.2 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5
  •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5-46
  • 附录46-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鸿雁;;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改革与战略;2007年11期

2 王红宝;谷立霞;;基于旅游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3 王德刚;田芸;;旅游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存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郑宇飞;;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2期

5 彭小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估研究——以桑植民歌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石美玉;孙梦阳;;非物质遗产旅游利用中的三大环节探论——以北京为节点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0年06期

8 王宁;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步[J];中国民族;2003年03期

9 赵悦;石美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三大矛盾探析[J];旅游学刊;2013年09期

10 宋河有;;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中心城市的有形化利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11期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54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0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