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民俗学伦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时间:2017-06-17 07:02

  本文关键词:民俗学伦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说到民俗学伦理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1999年8月在芬兰图尔库参加第五届民俗学者暑期学校的课程培训,其中的第四工作坊专门致力于"民俗学研究伦理"(Folkloristic Research Ethics)。印度学者萨迪哈纳·奈沙尼(Sadhana Naithani)将该工作坊的有关讨论抽绎为一个非常直观的关系图,后来我在研究生田野调查的课程教学中也使用过这个图。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民俗学研究;民俗学者;暑期学校;图尔库;物质文化遗产;四工;萨迪;中国民俗学;美国民俗学会;民族文学研究;
【分类号】:K890;G112
【正文快照】: 说到民俗学伦理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1999年8月在芬兰图尔库参加第五届民俗学者暑期学校的课程培训,其中的第四工作坊专门致力于“民俗学研究伦理”(Folkloristic Research Ethics)。印度学者萨迪哈纳·奈沙尼(Sadhana Naithani)将该工作坊的有关讨论抽绎为一个非常直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J];民俗研究;2010年01期

2 尚光一;;我国民俗学教材的回顾与思考——以五部代表性民俗学教材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从经验中来到经验中去:民俗学研究的新路径[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2期

4 钟琴;;试论日本环境民俗学研究带来的思考[J];大舞台;2010年12期

5 ;民俗学的拓展与回归(三篇)[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赵世瑜;;传承与记忆:民俗学的学科本位——关于“民俗学何以安身立命”问题的对话[J];民俗研究;2011年02期

7 张翠霞;;常人方法学与民俗学“生活世界”研究策略——从民俗学研究范畴和范式转换谈起[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张翠霞;;民俗学“生活世界”研究策略——从研究范式转化及常人方法学的启示谈起[J];民俗研究;2011年03期

9 董晓萍;;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学科规划中理性求变[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高丙中;;民俗学的学科定位与学术对象[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铁梁;;村庄记忆——民俗学参与文化发展的一种学术路径[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2 ;成长在山东省民俗学会的大家庭里[A];“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3 党明德;;我与民俗学会[A];“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4 潘鲁生;;文化现实与学术使命[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5 马知遥;;热爱从热爱民俗开始[A];“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善民个人简历及加入山东省民俗学会以来的学术成就[A];“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萍;云南省民俗学会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新兰 沙岩;芬兰民俗学: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翟江玲;民俗学发展重在学科理论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曲彦斌;民俗学应为社会进步作贡献[N];光明日报;2002年

5 张晶;《中国艺术民俗学》略评[N];光明日报;2009年

6 张耀华;我省首家民俗学研究机构在都匀成立[N];贵州日报;2011年

7 李公明;都市中的当代生活与……民俗学故事[N];东方早报;2014年

8 沙野;汪玢玲民俗学研究的古代文学底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朱振华;民俗学研究关注整体性民俗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马子雷;“热”潮之下 “冷”藏其中[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龙;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D];山东大学;2007年

2 穆昭阳;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端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新艳;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盖新亮;常识——一个民俗学的范畴和研究向度[D];温州大学;2009年

5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娜布其;蒙古马鞍具的民俗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琚利芬;洋节在上海发展转型的民俗学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向奎;孙作云民俗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茅正圆;回归民俗的生活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萌明;叶大兵民俗学研究特色初探[D];温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民俗学伦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57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7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