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2 17:04

  本文关键词: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符号,也是这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合理地、科学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维护文化多样性、文化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保证。充分地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也是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论文以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理论为指导,先对怀宁县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整体介绍,然后再针对目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论文引言包括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四个部分,奠定了论文的写作基础。论文第一章从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开始,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产生、发展和中国化进程,进行了总结回顾。然后,介绍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一方面,介绍了怀宁的县情、县貌,突出了怀宁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的秀丽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传统。另一方面,根据怀宁县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统计,介绍了目前怀宁县拥有的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按照遗产等级的不同,将其分为国家级1项、市级7项和县级10项,并对项目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论文第二章主要概述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规划。参考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再结合自身的理解,从整体保护原则、科学保护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四个方面,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问题分别作了阐述。然后,主要从明确保护项目和制定保护规划两个角度,对怀宁县非遗目前的保护状况和县政府作出的保护规划进行归纳总结。论文第三章根据怀宁县政府提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自己在实习期间调查、体验的现实情况,分析了怀宁县政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从保护内容、保护队伍、保护经费和群众保护意识等方面,分析怀宁县政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最后从加强非遗宣传保护、健全非遗保护组织、营造非遗传承氛围以及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角度出发,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希望能对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怀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6
  • 一、选题缘由9-11
  • 二、选题意义11-13
  • 三、研究综述13-15
  • 四、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 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16-45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16-19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产生16-17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确立17-18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中国化18-19
  • 第二节 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19-45
  • 一、怀宁县简介19-20
  • 二、怀宁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6
  • 三、怀宁县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39
  • 四、怀宁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9-45
  • 第二章 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45-56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45-47
  • 一、整体保护原则45
  • 二、科学保护原则45-46
  • 三、以人为本原则46-47
  •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47
  • 第二节 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47-56
  • 一、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7-51
  • 二、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51-52
  • 三、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52-53
  • 四、多方筹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53-54
  • 五、初步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才队伍54-56
  • 第三章 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思考56-66
  • 第一节 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56-59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有待完善56-57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管理队伍有待加强57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有待增加57-58
  • 四、怀宁县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有待提高58-59
  • 第二节 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议59-66
  • 一、加强非遗保护宣传工作,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59-60
  • 二、建立健全非遗保护组织,确保非遗工作有序推进60-62
  • 三、营造良好传承氛围,大力培养非遗传承人才和管理人才62-63
  • 四、做活非遗大文章,促进怀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63-66
  • 结语66-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木;怀宁文化建设沿着高速公路快速奋进[J];黄梅戏艺术;2004年01期

2 柏龙驹;为怀宁民间班叫好![J];黄梅戏艺术;2005年01期

3 徐小平;张亭;;怀宁“采茶调”[J];黄梅戏艺术;2008年02期

4 余延琳;;怀宁方言高洪片单音节声调实验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张亭;;怀宁风俗戏[J];黄梅戏艺术;2010年04期

6 张亭;尊师重道,艺术家的立足之本——著名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与怀宁文艺界同仁一席谈[J];黄梅戏艺术;1988年02期

7 曹水苗;农民经商:益处与弊端——怀宁县黄墩乡调查[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8 郝醒;;奋斗者之路——记怀宁县铝箔纸品厂副厂长江爱兰[J];乡镇经济;1992年09期

9 马乐;;小议年鉴书名的规范化问题[J];年鉴信息与研究;1999年02期

10 ;用劳动向家长换取零花钱可取吗?[J];童话世界(A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培厚;;怀宁地质简史[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江忠纯[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劲松 吴良伦;怀宁小馒头“蒸出”大市场[N];安徽经济报;2007年

2 记者 胡劲松邋通讯员 吴良伦;怀宁主动与科院所结对子[N];安徽日报;2007年

3 吴良伦;万村千乡工程拉动怀宁农村消费[N];安庆日报;2006年

4 吴良伦;怀宁劳务经济打“品牌”牌[N];安庆日报;2007年

5 刘伟;怀宁新型工业化挺起脊梁[N];安庆日报;2007年

6 杨结宝;怀宁5万留守儿童沐浴关爱阳光[N];安庆日报;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 檀志杨;怀宁:效能提升发展提速[N];安庆日报;2007年

8 刘伟;怀宁为政银企合作开辟空间[N];安庆日报;2007年

9 钱续坤;怀宁返乡农民掀起创业潮[N];安庆日报;2007年

10 刘伟;怀宁县学用结合 抓住抓重[N];安庆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子润;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2 陈相琴;怀宁县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黄凡岩;怀宁县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4 王小平;怀宁县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现状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童芳梅;怀宁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孙雯芊;怀宁县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7 闫然;怀宁县县城建设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D];安徽大学;2013年

8 谢辉;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增长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9 刘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怀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72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e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