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文化与经济协同演化发展模式对比分析——以吐鲁番地区与和田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27 01:02

  本文关键词:文化与经济协同演化发展模式对比分析——以吐鲁番地区与和田地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运用文化与经济协同演化模型,以协调度、发展度的耦合指标即协调发展度表征协同演化的过程与结果,对吐鲁番与和田地区的协同演化类型进行判定,进而对比分析两个地区在不同的协同演化作用下形成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4—2013年,吐鲁番地区的协调发展度为0.426 3~0.497 1,增速较缓;和田地区为0.478 9~0.622 0,增速较快,末期值和增速皆高于吐鲁番地区.判定吐鲁番与和田地区主要处于协同演化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尚未进入高级阶段.文化和经济是交互耦合的关系,从协同演化亚型可知,文化与经济在非均衡状态下形成发展张力,并实现互通和联动;区域发展演化是一个多因子、多层次的复杂过程.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文化与经济 协同演化 发展模式 耦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61006)
【分类号】:F127;G127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溯;孜比布拉·司马义;王涛;美克拉衣·艾克拜尔;;和田地区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预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2 汪菲;杨德刚;张新焕;王长建;;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及其内部差异演化和机理分析②[J];干旱区地理;2014年04期

3 周泓;;新疆多元地缘性与地域性文化演变[J];民族论坛;2014年01期

4 肖艳秋;杨德刚;唐宏;张新焕;;塔里木河流域人口-经济分布不均衡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2期

5 潘伟;杨德刚;杨莉;肖艳秋;王国刚;唐宏;;1952-2008年新疆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1期

6 孟召宜;渠爱雪;李红瑞;;基于文化经济共同演化视角的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丰县、昆山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7 韩春鲜;马耀峰;罗辉;;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变机制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0年03期

8 吕拉昌,魏也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J];经济地理;2005年04期

9 渠爱雪,孟召宜;区域文化递进创新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2004年02期

10 李建德,罗来武;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新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道德理论[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佑林;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玲;协同学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颉渊;孜比布拉·司马义;郑丽;帕孜丽娅木·木力提江;;文化与经济协同演化发展模式对比分析——以吐鲁番地区与和田地区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2 蔺雪芹;王岱;王女英;任宇飞;;北京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驱动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03期

3 符文颖;;地方创业与集群转型:一个理论整合的视角[J];地理科学;2016年05期

4 高志刚;刘伟;;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以新疆为例[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5 李磊;王久梗;王培安;;产业结构变迁的要素效应与甘肃工业转型升级[J];干旱区地理;2016年03期

6 刘晓婷;陈闻君;;基于ESDA-GIS的新疆能源碳排放空间差异动态演化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6年03期

7 杨洁明;许辉;;新疆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6年05期

8 郭韬;任雪娇;李锏;;区域环境因素对创新型企业素质的影响——以组织学习为中介[J];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05期

9 方思璇;;道德的经济维度及其决定[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10 秦书茜;朱佩娟;邓超男;高亚琼;刘红;;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高校周边商业街分异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本部校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祁广军;“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2 魏来;中国文化经济的理论渊源与现代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李广科;区域人力资本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大海;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及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赵永杰;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动态能力生成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陈辉;我国区域人文环境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杨天荣;西部地区民间资本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练翊华;利用协同学对W公司项目团队建设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卢珂;江苏沿海港口物流协同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龚琪淋;基于协同取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静;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叶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国明艳;寿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体协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田萦;基于动态演进的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8 杜昭阳;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及时空布局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9 刘斌;军队粮食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赵秋银;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长建;张小雷;杜宏茹;汪菲;;近30a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中国沙漠;2012年06期

2 汪菲;杨德刚;王长建;刘云同;张文彪;;农用地集约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新疆拜城县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2年06期

3 李文杰;张时煌;高庆先;赵凌美;周兆媛;;京津石三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资源科学;2012年08期

4 王长建;张小雷;杜宏茹;汪菲;;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冰川冻土;2012年04期

5 肖艳秋;杨德刚;唐宏;张新焕;;塔里木河流域人口-经济分布不均衡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2期

6 肖艳秋;杨德刚;张新焕;潘伟;唐宏;;新疆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中国沙漠;2012年01期

7 白永平;张宇硕;李慧;;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J];干旱区地理;2011年06期

8 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地理研究;2011年11期

9 关伟;朱海飞;;基于ESDA的辽宁省县际经济差异时空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11期

10 尹贻梅;刘志高;刘卫东;;路径依赖理论研究进展评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欣伟;基于协同学的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孙鹏;基于协同学的公司战略管理理论框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联军;多级库存系统中的协同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4 韩静;我国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协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唐海丹;物流运作中协同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饶志明;刘小新;;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协同演化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建德;程芸;;经济与文化的协同演化[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浩;张朋程;霍国辉;李菲菲;;战略联盟的生态位协同演化及状态评价[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任丽丽;苏丹;;低碳经济下的企业战略变革动因研究——基于协同演化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吴际;石春生;金勇;;制造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适应性评价研究[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孟召宜;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刘洁;基于协同演化的企业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饶志明;企业制度和战略的协同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孙启贵;技术与社会的创新及其协同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李庆东;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理论与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丁卫平;粗糙集属性协同演化约简关键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赵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潘安成;基于组织适应力与战略选择协同演化的企业持续成长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黄林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呈军;关于地震灾害不同救援模式的博弈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2 丁欢;协同演化视角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陈静;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协同演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玲玉;基于云平台的东岳汽车公司价值链协同演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

5 刘娜;技术的生态适应性及协同演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洪枢;生态系统种群协同演化的研究及仿真[D];福州大学;2011年

7 陈君;基于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演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茜;基于区域资源优势的协同演化战略[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年

9 黄明明;基于生长约束的多层复杂网络协同演化建模方法[D];东北大学;2012年

10 周云飞;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演化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与经济协同演化发展模式对比分析——以吐鲁番地区与和田地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88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2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