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03 01:10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对策研究


【摘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特别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颁布及其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使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十三五期间保护区非遗保护工作走向新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是解决目前保护区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安徽省直工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
【关键词】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对策研究
【基金】:2015年度安徽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基金项目(QS201566)
【分类号】:G127
【正文快照】: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下称《总体规划》)第二阶段——中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开局年,在揭开新一页之际,有必要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下称“保护区”)走过的8年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对《总体规划》第一阶段——近期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敏娟;左金刚;晋文婧;;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问题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03期

2 许敏娟;;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法制建设问题研究[J];新闻世界;201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人旗;;高度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敏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利山;“C、B、M、E、A徽州五要素”初探——学习江总书记关于徽州文化重要指示的一点体会[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刘伯山;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朱国兴;关于发展徽州文化旅游的优势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郑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J];美术之友;2002年04期

5 叶鸣声,郗延红;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理论建设;2004年01期

6 汪大白;徽州文化传统与黄山文明建设[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余建华;;安徽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徽州文化全书》[J];全国新书目;2005年09期

8 叶显恩;徽州文化的定位及其发展大势——《徽州文化全书》总序[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徽州文化小资料[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俊;;新列“国保”的徽州文化[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徽州文化的二重性特征及其思想渊源[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解光宇;;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金久余;;《徽州文化全书》的编撰与出版[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叶鸣声;郗延红;;徽州文化中和谐传统的古今观照[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国标;;徽州文化与徽州人的精神[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苏平凡;;让徽州文化跻身于时代的先进文化之列——在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上的讲话[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脉贤;;徽州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价值[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孔翔;陆韬;;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以徽州文化研究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刘伯山;;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徽州文化[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金绍兵;;徽州文化中的水文化初探[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研究徽州文化现象 展示徽州文化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张脉贤;旅游的文化品牌——特殊的文化产业[N];黄山日报;2007年

3 殷明明;全面认识徽州文化[N];黄山日报;2008年

4 汪大白;徽州文化的今生[N];人民日报;2008年

5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副馆长 章望南;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N];中国文物报;2009年

6 陈瑞;徽州文化的内涵、成因和应用价值[N];安徽日报;2010年

7 王翠竹;传承非遗技艺 弘扬徽州文化[N];黄山日报;2012年

8 赵登岩;传统徽州文化焕发新活力[N];合肥日报;2013年

9 方静;徽州文化的自然美学特色[N];黄山日报;2013年

10 郗延红 朱万曙 鲍义来;传承徽州文化开创美好未来[N];安徽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毅聪;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研究徽州文化的国际推广[D];安徽大学;2012年

2 许波;徽州文化背景下的黟县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3 汪s,

本文编号:511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511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6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