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甘肃会宁县苏堡村梁洛寺庙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4 21:19

  本文关键词:甘肃会宁县苏堡村梁洛寺庙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甘肃省会宁县苏堡村 梁洛寺 庙会 庙会功能 庙会本质


【摘要】:关于“庙会”,《辞海》的解释是“俗于一定日期,假庙宇为贸易市场,贾贩汇集,谓之庙会。”(1)吉发涵在《庙会的由来及其发展演变》中指出“它(指庙会)是依托宗教祭祀庆典节日等时间,在佛寺道观及其附近,集游艺、商贸、宗教于一体,群众广泛参加,延续多天的大型综合性民间活动。”我国庙会历史非常久远,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独具特色的活动形式,寄托了不同民众群体的美好向往和心理期待,反映民众的信仰、心理、文化、民俗等内容。作为一种信仰及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选题以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会宁县土门岘乡苏堡村苏堡社梁洛寺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历史风俗,以田野调查为手段,结合历史文献、碑文石刻等全面系统考察以梁洛寺为代表的西北农村庙会的历史与现状。所用理论以宗教学知识为背景,参考借鉴邻近相关学科理论方法进行研究。苏堡社梁洛寺信仰结构以三代爷、四代爷、显神爷和土地爷为主,选题探讨了苏堡社梁洛寺庙会的三代爷、四代爷、显神爷、土地爷及其它信仰形成的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分析了梁洛寺庙会出行、烧马、开戏、烟火、祈福、烧戏、求雨、念庙、赌咒、娱乐、超度、打整、求学、禳病等仪式特点以及相关仪式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圣俗表现。解读苏堡社梁洛寺信仰结构、社会功能、本质内涵及其与邻近苏堡村郭家集社二龙山庙会的关系等。苏堡社梁洛寺从功能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乡村历史发展的集体记忆,二是民众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三是行为规范群体整合的体现;从本质内涵来看,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道教佛教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二是宗教观念与节庆作息的结合,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方式的联姻,四是神灵作用与群体需要的流变。同时,从苏堡社梁洛寺与邻近郭家集二龙山庙会关系来看,具有等级有别、性质相同等特点。凡此种种,对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甘肃省会宁县苏堡村 梁洛寺 庙会 庙会功能 庙会本质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29;K892.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6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11-12
  • 二、庙会学术史回顾12-14
  • (一)国内研究动态12-14
  • (二)国外研究动态14
  •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14-16
  • 第一章 会宁县苏堡村梁洛寺概述16-22
  • 一、会宁县情况16-17
  • 二、会宁县土门岘乡苏堡村情况17-18
  • 三、苏堡社梁洛寺及其庙会18-22
  • (一)梁洛寺庙会的历史18-19
  • (二)梁洛寺庙会的现状19-20
  • (三)梁洛寺庙会管理模式20-22
  • 第二章 梁洛寺庙会的信仰结构22-34
  • 一、梁洛寺信仰内容22-26
  • (一)“三代爷”信仰22-23
  • (二)“四代爷”信仰23
  • (三)“显神爷”信仰23-24
  • (四)“土地爷”信仰24
  • (五)其他信仰24-26
  • 二、梁洛寺相关法物法器26-28
  • (一)占卜用具26-27
  • (二)其它法器27-28
  • 三、梁洛寺与邻近二龙山神灵关系28-34
  • (一)二龙山庙会概要28-29
  • (二)梁洛寺与二龙山神灵关系的形成29-30
  • (三)梁洛寺与二龙山庙会神灵体系分析30-31
  • (四)梁洛寺与二龙山神灵构成分析31-32
  • (五)梁洛寺与二龙山神灵关系的影响32-34
  • 第三章 梁洛寺庙会信仰仪式活动34-49
  • 一、梁洛寺庙会仪式活动的时间结构34-42
  • (一)腊月二十三“送灶”34-35
  • (二)大年三十“上坟”35
  • (三)正月初一“出行”35-36
  • (四)正月初三“烧马”、“开戏”、“烟火”36-39
  • (五)正月十五“祈福”39
  • (六)正月二十三“烧戏”、“跳火堆”39-40
  • (七)二月二“求雨”40-41
  • (八)三月三“念庙”41-42
  • 二、梁洛寺庙会仪式活动的空间结构42-46
  • (一)寺内仪式活动:“赌咒”42-43
  • (二)戏场仪式活动:娱乐43
  • (三)家中仪式活动:“超度”43-44
  • (四)村庄仪式活动:“打整”44-46
  • (五)其他场所仪式活动:二龙山庙、郭家集社46
  • 三、梁洛寺典型仪式活动解析46-49
  • (一)求学46-47
  • (二)禳病47
  • (三)求雨47-49
  • 第四章 梁洛寺的形成与庙会功能解读49-59
  • 一、梁洛寺的形成49-52
  • (一)自然原因49-50
  • (二)社会原因50-51
  • (三)心理原因51-52
  • 二、梁洛寺庙会功能解读52-59
  • (一)乡村历史发展的集体记忆52-54
  • (二)民众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54-55
  • (三)行为规范群体整合的体现55-59
  • 第五章 梁洛寺庙会本质探析59-73
  • 一、道教佛教与民间信仰的互动59-66
  • (一)田野访谈59-61
  • (二)对联牌匾61-65
  • (三)性质分析65-66
  • 二、宗教观念与节庆作息的结合66-68
  • (一)宗教观念与民俗节庆的结合66-67
  • (二)宗教观念与生产作息的结合67-68
  •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方式的联姻68-70
  • 四、神灵作用与群体需要的流变70-73
  • (一)神灵作用的流变70-71
  • (二)群体需要的流变71-73
  • 结语73-75
  • 参考文献75-79
  • 相关田野照片79-95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95-96
  • 后记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森;李建增;;放社 黄土高原的民间福音[J];西部广播电视;2010年05期

2 王楠;;活的纪念碑——延安老醮会[J];文化月刊;2011年07期

3 马·格尔雷罗·科特斯;;加泰罗尼亚的人塔[J];世界;2002年05期

4 房光;;几种农民的“棋”[J];山西文学;2007年07期

5 邱名广;;海南习俗:行“军坡”[J];椰城;2010年01期

6 桂胜;;端午节的意象与文化内涵[J];文化月刊(下旬刊);2012年05期

7 周虹;“龙牌会”初探[J];民俗研究;1996年04期

8 陈石;马岩岩;;瀚匾园 三千个家族的岁月遗痕[J];环球人文地理;2013年16期

9 黎维丽;;一布依族村落随礼民俗变迁研究[J];文化学刊;2013年04期

10 吴少珉,,周群华;试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经纪人及其活动[J];洛阳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茆耕茹;;张渤信仰仪式的跳五猖[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刘福国;民间活动管理:不能遗忘的重头戏[N];中国妇女报;2012年

2 李猛;浅谈大型民间活动警卫[N];人民武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清;甘肃会宁县苏堡村梁洛寺庙会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19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519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4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