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后柳田时代的民俗学——福田亚细男教授北师大系列讲座第三讲

发布时间:2017-07-29 08:14

  本文关键词:后柳田时代的民俗学——福田亚细男教授北师大系列讲座第三讲


  更多相关文章: 柳田国男 在野之学 学院派民俗学 方法转换与新视野


【摘要】:日本民俗学以1908年为起点,以柳田国男为开端计算,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的"在野之学"具有非常明显的柳田国男特色。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民俗学研究所关闭、民俗学何去何从的讨论中,出现了将民俗学研究纳入大学教育体系之中的思路。大学中的民俗学教育始于1958年,柳田国男此时仍然健在,但是民俗学开始迈向柳田国男直接指导之外的另一个方向,这就是在大学里进行的民俗学研究,即"学院派民俗学",也称为"后柳田时代的民俗学"。
【作者单位】: 柳田国男纪念伊那民俗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柳田国男 在野之学 学院派民俗学 方法转换与新视野
【分类号】:K890
【正文快照】: 日本民俗学以1908年为起点,以柳田国男为开端计算的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前50年带有浓厚的柳田国男的个人色彩,民俗学研究不是在大学或研究机构里面进行,民俗爱好者集中到柳田家里接受指导,并开展自己的研究。1927年,柳田国男开始在自己家中的书斋里对热爱民俗学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敬文;口承文艺在民俗学研究中的位置[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2 薛洁,吕连江,石收鸽;1991-2000年民俗学文献分析[J];民俗研究;2002年02期

3 胡鸿保,孙庆忠;尽责守土 锐意创新——关于《民俗学原理》的对话[J];民俗研究;2002年03期

4 山曼;民俗学的艺术视野——读张士闪著《艺术民俗学》[J];齐鲁艺苑;2002年04期

5 廖明君,刘晓春;民俗学的当下关怀[J];民族艺术;2003年03期

6 户晓辉;第6届国际民俗学暑期培训班侧记[J];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7 张文生;历史学与民俗学关系析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8 陈泳超;我对于民俗学的学科理解[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3期

9 刘德龙;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民俗学"——读江帆的《生态民俗学》[J];民俗研究;2004年04期

10 ;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田国男;关敬吾;王汝澜;;民俗学研究的出发点[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2 萧放;;钟敬文与历史民俗学的学科建设[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钟敬文;;序言[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4 理查德·多尔逊;田小杭;;民俗学[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5 上野和男;陈秋帆;;都市民俗学[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6 石国义;;论民俗学在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地位[A];水家学研究(四)论文集[C];2004年

7 肖立;;礼失求诸野:论钟敬文的民俗学研究[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陶思炎;;回忆钟老的几点教诲与鼓励[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9 刘铁梁;;村庄记忆——民俗学参与文化发展的一种学术路径[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10 田克华;;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的退位与升温[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萍;云南省民俗学会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新兰 沙岩;芬兰民俗学: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翟江玲;民俗学发展重在学科理论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杨敏;民俗学研究“盯上”网络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民俗学小史[N];北京日报;2002年

6 曲彦斌;民俗学应为社会进步作贡献[N];光明日报;2002年

7 辽宁社会科学院 吴世旭;民俗学:先看懂自己[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黄敏辉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蔡丰明;民俗学真到如此境地了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李霞;民俗学向哪里去?[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张晶;《中国艺术民俗学》略评[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龙;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D];山东大学;2007年

2 穆昭阳;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端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新艳;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盖新亮;常识——一个民俗学的范畴和研究向度[D];温州大学;2009年

5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杨春;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影视记录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娜布其;蒙古马鞍具的民俗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琚利芬;洋节在上海发展转型的民俗学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向奎;孙作云民俗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茅正圆;回归民俗的生活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8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588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f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