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当代中国主导性与多样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08:15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主导性与多样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软实力 主导性 多样性 建设模式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彰显人民创造力的标志,是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硬实力的碰撞,也体现在软实力的博弈,一个国家若想在如此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占领文化的制高点,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丰富给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满足,提升了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同时日益开放的文化市场也给人们带来商品拜物教、道德滑坡、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负效应,引起不少年青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动摇。面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如何在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中抓住机遇、有效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如何广泛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多样性发展?这些问题均是涉及国家文化事业前途和命运、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难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支撑,以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建设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围绕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主题,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角出发,在总结和提炼国内外文化思想源基础上,深刻阐述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科学内涵;根据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属性,揭示中国文化软实力模式的主导化性与多样性特征;提出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模式的方法论原则及其重要价值;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我国文化建设所处的历史背景、现实问题等挑战因素,同时揭示抓住深化改革与和平发展环境带来的大好机遇;依据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的范式,设计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体系构架;着重从构建马克思主义主导的意识形态认同机制、创建文化多样性发展平台、完善政府主导性与大众多样性统一的文化市场协同治理体制三个层面,系统阐明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主导下广泛调动大众的民主积极性,采取体现民族风格的文化多样性内容、形式、渠道,形成以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为基本特征的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模式。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主导性 多样性 建设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5
  • 1.2.1 关于“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由来12
  • 1.2.2 关于意识形态认同研究12-14
  • 1.2.3 关于文化软实力建构研究14-15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5-16
  • 1.3.1 研究的主要方法15
  •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15-16
  • 1.4 创新之处和难点突破16-18
  • 1.4.1 创新之处16
  • 1.4.2 拟突破的难点16-17
  • 1.4.3 不足之处17-18
  • 第二章 当代文化软实力的内涵界定及其重要价值18-34
  • 2.1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18-22
  • 2.1.1 文化及文化软实力18-20
  • 2.1.2 文化软实力模式的中国化特征20-22
  • 2.2 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模式的基本原则22-25
  • 2.2.1 坚持一元主导性与大众多样性发展的统一22-23
  • 2.2.2 坚持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统一23
  • 2.2.3 坚持传承与弘扬的统一23-24
  • 2.2.4 坚持软实力建设与硬实力建设的统一24
  • 2.2.5 坚持民族化、科学化与大众化的统一24-25
  • 2.3 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模式的依据25-30
  • 2.3.1 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25-26
  • 2.3.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26-28
  • 2.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8-29
  • 2.3.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9
  • 2.3.5 党的文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29-30
  • 2.4 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模式的重要价值30-34
  • 2.4.1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30-31
  • 2.4.2 促进硬实力发展31-32
  • 2.4.3 保障国家文化安全32
  • 2.4.4 鼓舞人民追求中国梦32-34
  • 第三章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4-46
  • 3.1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挑战34-41
  • 3.1.1 理想信念动摇34-36
  • 3.1.2 社会不正之风的裹袭36-37
  • 3.1.3 网络文化的失控37-38
  • 3.1.4 文化市场的负效应38-39
  • 3.1.5 苏东剧变的冲击波39-40
  • 3.1.6 西方腐朽意识的侵蚀40-41
  • 3.2 当代文化软实力建设获得大发展机遇41-46
  • 3.2.1 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未变41-43
  • 3.2.2 文化体制面临深化改革43
  • 3.2.3 公共文化市场建设投入日益加大43-44
  • 3.2.4 经济快速发展为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44
  • 3.2.5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精神文化生活44-46
  • 第四章 在深化改革中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模式46-69
  • 4.1 构建马克思主义主导的文化意识形态认同机制46-51
  •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46-48
  • 4.1.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8-49
  • 4.1.3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49
  • 4.1.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9-50
  • 4.1.5 巩固马克思主义网络文化阵地50-51
  • 4.1.6 抵制西方不良思潮侵蚀51
  • 4.2 创建文化多样性发展平台51-62
  • 4.2.1 加大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效投入52-53
  • 4.2.2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众化传播方式53-57
  • 4.2.3 构建民众为主体的文化建设体系57-60
  • 4.2.4 促进民众多样性全面发展60-62
  • 4.3 完善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的文化市场协同治理体制62-69
  • 4.3.1 强化文化市场治理制度建设62-63
  • 4.3.2 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化监管63-65
  • 4.3.3 健全统分结合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65-66
  • 4.3.4 构建人本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66-67
  • 4.3.5 提高文化多样性开放水平67-69
  •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6
  • 附录76-8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的科研项目81-82
  • 后记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凤志;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6期

2 陈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新视阈[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3 仰海峰;;葛兰西论知识分子与霸权的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4 石书臣;;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法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5 孙波;;文化软实力及其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6 代云;;现代化、意识形态危机与共产主义[J];理论界;2008年12期

7 孟宪平;;葛兰西领导权思想及当代价值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孙焱杰;张德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与实践[J];岭南学刊;2012年06期

9 刘莲香;;关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8年12期

10 任忠惠;;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年15期



本文编号:613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613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6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