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龙与鹰:中德政治符号与文化象征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08-03 12:21

  本文关键词:龙与鹰:中德政治符号与文化象征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纹章 政治符号 文化象征


【摘要】:中国与德国历史上都曾建立过普世意义上的帝国,并分别选择了龙与鹰作为皇权的象征。中国皇帝试图垄断龙纹,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文化。在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下,兴起了纹章文化,德意志臣民可自由采用鹰纹章作为效忠皇帝的标志,体现了德国封建的自治传统。中国成立共和国后,虽然放弃了龙纹作为国家标志,但龙仍被建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民间最重要的中国象征。而鹰纹章在帝制结束后仍成为德国的国家标志,并为民众所认同。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 纹章 政治符号 文化象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项目号:12&ZD1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04
【正文快照】: 中国与德国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都曾建立过普世意义上的帝国,且分别选择了龙与鹰作为皇权乃至民族文化的象征。龙与鹰作为想象和现实中能飞的动物,一开始就与天和神建立了联系,在文化上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18世纪时,法国汉学家杜赫德(Du Halde)将中国的龙比为罗马帝国的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贲;文化讨论和公民意识[J];读书;1996年07期

2 王玉鼎;评《中国文化象征词典》[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居阅时;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象征[J];长白学刊;2004年04期

4 周金勇;张勇;;节日与社会:仡佬族“敬雀节”的文化象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郑永福;;孝道:韩国民族文化象征之一[J];寻根;2006年06期

6 王岳川;;书法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象征[J];中国投资;2013年09期

7 周兰苣;;对楚文化的反思[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8 顾晓鸣;论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J];社会科学;1987年01期

9 颜舜华;;《中国文化象征词典》[J];读书;1990年11期

10 叶渔;;文化有什么用[J];北方音乐;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玉祥;;如何发展文化产业[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2 罗阳富;;试论外传播中历史文化的实施策略[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晔原;;葫芦意象的审美超越[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4 乌丙安;;和游琪会长闲话葫芦(代序)[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5 王钊;储丽红;于翠;袁素霞;明军;刘春;;中国萱草文化探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宏伟邋贾梦雨;穿越两千年时空的汉文化[N];新华日报;2007年

2 西北大学副校长、教授 李浩;激发创造活力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N];陕西日报;2012年

3 王伟章;一脉相承的昆仑文化[N];青海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宋懿霖 王获羽;珠宝教父点石成“经”——东方五宝文化[N];中华建筑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耿建扩;打造五大特色品牌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N];光明日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汝伦;呈现中国:什么是“中国”风格?[N];文汇报;2009年

7 尹鸿;“娘”文化的价值与反省[N];文艺报;2011年

8 陈子民;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N];丽水日报;2008年

9 李兆汝;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政府重要的职责[N];中国建设报;2008年

10 本版编辑 刘曦林  沈卫星 赵汝蘅 张德祥 蒋巍 解海龙 段宝林;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功立业[N];中国艺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东晔;从“租界”到“风情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梅娟;“石”和“石”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 赵帝;宋词中的梅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志;伯乐与伯乐文化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4 孙涛;语境的力量文化语境及其对产品设计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4年

5 宋体峥;传统建筑屋顶的文化象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周安安;重建祖先与神灵[D];中山大学;2010年

7 梁月凤;广西邕宁区那莲圩的经济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8 朱肖肖;文化产品的品牌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二飞;“第三空间”中的“第三类文化”[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攀;网络时代的文学[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14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614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