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

发布时间:2017-08-10 08:16

  本文关键词: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表情包 新媒体 青年亚文化


【摘要】:本研究基于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的分析视角,通过在线田野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表情包大战"的网络传播特点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梳理表情包图像符号的类别构成及其意义流变。研究发现表情包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在帝吧出征的过程中发生了原主题消解的作用,而作为一种网络青年亚文化的集群传播行为,其"抵抗"色彩已被淡化,"消解"成为"抵抗"的现有形态。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表情包 新媒体 青年亚文化
【基金】:广州市大数据与公共传播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中山大学三大建设“公共传播大平台”〔项目编号99123-1882330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122;G206
【正文快照】: 表情包是一种网络表达符号,多为静态图片或者GIF动态图片,既有表情、动作,也可含有文字,意义,简洁直接,表达诙谐有趣,更兼一目了然、互动快捷的特点,仅仅一图就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蕴意,已经成为当今网络各类社交平台最常见的沟通符号。发生于2016年1月Facebook(以下简称FB)平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J];文艺研究;2010年12期

2 张红兵;;运用网络文化载体 推进青年亚文化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黄瑞玲;;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青年亚文化建设[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邵蕾;;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的变迁[J];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05期

5 郑芷莲;张煜;;俄罗斯青年亚文化刍议——“嬉皮士”文化的异变[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胡疆锋;;恶搞与青年亚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6期

7 王文捷;;现实的困顿与精神的探望——论青年亚文化中的“80后”[J];文艺评论;2011年01期

8 梁明;;文化身份认同——由火星文而及的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分析[J];魅力中国;2010年03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早报记者 杜方舒;“新媒介让青年亚文化空前活跃丰富,也良莠不齐”[N];东方早报;2012年

2 刘柠;时尚文化的原动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魏仁;面对青年亚文化:主流精英宜谦虚[N];中国商报;2007年

4 魏武挥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新媒体观察员;弹幕背后的青年亚文化[N];文汇报;2014年

5 马宇飞;烛照当下文化张力场[N];文艺报;2008年

6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研究院 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胡疆锋;文化研究的核心是文化政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龙凤;全球化背景下中俄青年亚文化对比[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恒路;网络微视频与青年亚文化风格转向[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冬杨;俄罗斯青年亚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孙姣;俄罗斯青年亚文化[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崔璨;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背包客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丹阳;伪娘文化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49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649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6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