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17:09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产业 产学研协同创新 协同机制 协同度评价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文化产业,并希望文化产业能够逐渐转化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而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科技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保障竞争优势的支撑条件。因此,调整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关键就是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与机制。首先,本文对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并对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发展现状以三重螺旋理论为基础,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系模型。其次,依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运作的流程与特点,系统提出了包括动力协同、运作协同、知识管理协同在内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协同机制:(1)从协同学视角运用序参量、控制参量分析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外部动力及内外部动力的协同效应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2)从要素协同、路径协同、过程协同三个方面阐释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运作协同机制;(3)以知识发酵理论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特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机制的运作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再次,本文从动力协同、运作协同、知识管理协同三个维度构建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省x报》的转型策略创新项目”的协同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针对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 产学研协同创新 协同机制 协同度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创新点摘要7-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文化产业相关研究13-14
  • 1.2.2 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研究14-15
  • 1.2.3 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研究15-16
  • 1.2.4 研究现状评价16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9
  • 1.3.1 研究思路16-17
  • 1.3.2 研究内容17-18
  • 1.3.3 研究方法18-19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19-24
  • 2.1 概念界定19-21
  • 2.1.1 文化产业19
  • 2.1.2 产学研合作19-20
  • 2.1.3 产学研协同创新20-21
  • 2.2 相关理论21-23
  • 2.2.1 协同论21
  • 2.2.2 三螺旋理论21-22
  • 2.2.3 知识发酵理论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24-29
  • 3.1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投入力度不强24-25
  • 3.2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出质量不高25-26
  • 3.3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度较低26-28
  • 3.4 本章小结28-29
  • 第4章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模型及协同机制研究29-43
  • 4.1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模型构建29-31
  • 4.2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运作的协同机制31-42
  • 4.2.1 动力协同机制32-34
  • 4.2.2 运作协同机制34-38
  • 4.2.3 知识管理协同机制38-42
  • 4.3 本章小结42-43
  • 第5章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协同度评价研究43-61
  •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3-46
  •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43-44
  • 5.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4-45
  • 5.1.3 评价指标的含义45-46
  • 5.2 评价模型确定46-50
  • 5.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50-55
  • 5.4 案例研究55-60
  • 5.4.1 案例概况55-57
  • 5.4.2 协同度评价与结果分析57-60
  • 5.5 本章小结60-61
  • 第6章 推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61-67
  • 6.1 加大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投入61-62
  • 6.1.1 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61
  • 6.1.2 加大产学研科技活动经费投入61-62
  • 6.1.3 增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功能62
  • 6.2 促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产出62-63
  • 6.2.1 加强产权归属管理62
  • 6.2.2 注重科研成果转化62-63
  • 6.2.3 促进文化产业人才的产出63
  • 6.3 提升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协同度63-65
  • 6.3.1 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外部动力63-64
  • 6.3.2 促进协同创新要素的充分融合64-65
  • 6.3.3 增强利益分配的合理性65
  • 6.3.4 提高知识创造与知识对接效率65
  • 6.4 本章小结65-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2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72-74
  • 附录A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问卷调查表74-79
  • 附录B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度评价问卷调查表79-82
  • 致谢8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菲;;内隐外显协同机制对研究生阅读的突出作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涛;任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协同机制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李井海;;基于实施视角下的生态红线规划探索——以成都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金振文 通讯员张冠男;国网天津电力深化协同机制应用[N];国家电网报;2014年

2 记者 张琨;建立完善协同机制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N];绵阳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王_g 张一鸣 唐沙砂;河北扶贫需要京津冀协同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4 郭萱;公司全面推广“五位一体”协同机制[N];国家电网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郭惠 特约记者 任立国;整体联动,构建服务协同机制[N];国家电网报;2014年

6 特约记者 李金玮 通讯员 张冠男;处处看得见 时时都在用[N];国家电网报;2014年

7 记者 李文华 通讯员 陈锌;蒙东电力建设“五位一体”协同机制[N];中国能源报;2014年

8 叶菁 朱云法 余传椿;浙江台州建立军地应急协同机制[N];中国国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邹祖虎;五位一体”协同机制的成功实践[N];国家电网报;2014年

10 韩玉刚;健全皖江城市带的联动协同机制[N];安徽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邵静野;中国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孟琦;战略联盟竞争优势获取的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李承宏;基于组织知识获取和创新的管理的协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张亚娟;适应性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碧艳;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张利君;科技园区系统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卓;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协同机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2 王洋洋;我国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张秋实;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黄舒婧;桂林市社会治理政社协同机制的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杨明晗;区域通关协同机制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6 陈业鹏;县域经济与大中型企业协同机制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7 鹿斌;公共服务协同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9 钟雯;基于战略协同机制的东航大学创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10 李光祥;组织系统内部团队间协同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2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732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