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中国和马来西亚华裔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影响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5 01:10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文化特点及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师范大学》 2011年

中国和马来西亚华裔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影响的比较研究

吴小立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感的影响。在过去的学术研究中,各国心理学家针对有关课题作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跨文化研究并不常见。本研究就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感的影响进行了中国与马来西亚华人学生间的比较研究。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量化统计分析。笔者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SES)作为测量工具,对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和马来西亚雪隆地区各5所中小学的小五至初中三学生进行调查。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有效问卷分别为296和285,共计581。笔者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 1.中国青少年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同时,这也显示独生子女(中国)与非独生子女(马来西亚)的自尊得分差异显著(p0.01)。 2.虽然,女生的得分略高于男生,但是,两国青少年的总体自尊和不同水平得分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3.中国和马来西亚华裔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4.男女青少年在父母教养方式部分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男生比女生感受到更多来自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马来西亚的男生比女生感受到更多来自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以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的管教。 5.中国青少年的高自尊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与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显著负相关(p0.05);其低自尊感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负相关,与其他因子皆正相关,却不显著。然而,低自尊感与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及惩罚严厉因子存在高相关性。 6.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中的高自尊感与其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同时与父亲的惩罚、严厉,以及拒绝否认因子显著负相关(p0.05);其低自尊感与所有因子负相关,其中与父亲惩罚、严厉非常显著(p0.01);父亲过分干涉、父母亲拒绝、否认显著负相关,(p0.05)。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G7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丽芬;马来西亚华人和语言[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2 赵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年05期

3 李想;;中、西方文化特点及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4 王冰洁;桑青松;;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及发展趋势[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左占伟;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发展特点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年08期

6 韩方明;海外华人三重性及其作用——以马来西亚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年04期

7 任亮宝;舒跃育;;自尊心理及其相关研究的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黄燕华;;论马来西亚华人的社会与文化[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6期

9 王靖原;徐凯;;论青少年自尊的心理意义及其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6期

10 焦潇;;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莉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及其要素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龙辉;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人际信任及自尊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于庆华;高中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孙慧;个体自尊水平与攻击行为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彭文涛;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真莉;马来西亚独立中学学生考试成败归因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邬洁妮;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邓文君;不同自尊水平青少年的自我防御方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袁小燕;自尊发展阶段研究及教育建议[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海均;文燕;田荣;;素质教育的概念厘清和内涵外延疏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陆昌萍;;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基本模式及语用策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冀睿;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法律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夏国锋;;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分层现象与对策——来自安徽农民工的调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赵春菊;;红与黑——透过两个典型意象看《麦克白》中的精神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许海明;;在边缘的折磨和生活的绝望中逃离米格尔大街——浅析《米格尔大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陈祖英;;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看红艳——《林白小说二篇》的一种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吕燕清;;围都里的悲歌——比较爱玛与曹七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会芹;;青少年焦虑心理与自杀现象分析[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黄佳豪;;老人协会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与运行机制研究[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朱晓菲;毕重增;;潜意识成就目标对个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吕德文;;婚姻形式与村庄性质——转型期乡村婚姻形式的一项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陈静;陈光华;;阿德勒人格哲学与英语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谌安荣;;《学记》和谐教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李学迎;;基督教与儒教的禁欲思想比较[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鲍宗豪;;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求理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冯瑞;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朱锦平;会议口译专业口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的追踪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书;农村未婚青年择偶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西武;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魏雪猛;我国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调查与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娟;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冬雷;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小东;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方双虎;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影响[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沈怡芳,张晓莉;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赵建平;;自我概念研究述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张日昇;关于青年期心理特征的中日比较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6 王晓阳;国外关于不同阶层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7 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8 董奇,周勇;关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9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10 赵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王莉娟;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叶苑;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4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美萍;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谷传华;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丽萍;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邢玉凤;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魏晓娅;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海咏;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喜华,符明秋,于志涛,李小军;孤独与父母教养方式、体育参与的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4年02期

2 王中会,刘俊香;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3 王丽;李建明;李丽娜;;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4 黄树香;班兰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易高峰;易连云;;农村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12期

6 王倩倩;刘丹;车宣仪;;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及抑郁之间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3期

7 吴文菊;刘春红;;对藏、汉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8 毕姝蓉;;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侯文峥;;艺术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04期

10 鄢呈玥;吴婷;;浅谈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心理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笳;胡珍玉;张文武;周东升;;民工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袁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探讨[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吴超;杜凌阳;傅正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16PF测试及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小静;;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影响[A];精神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辉;丁万涛;马晓韵;王雷;林春燕;;家庭心理干预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个性的对照研究[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莉佳;何金彩;刘文;寿晓夏;曾雷雷;;网络成瘾倾向青少年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霍素芬;张冬红;李宁;;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8 李微光;程素萍;;父母教养方式、子女自尊和归因风格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启荣;苗国栋;阳琼;余金龙;;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初探[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10 杜文东;肖海雁;;医学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晓琦;[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刘文;[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陈可;[N];民族医药报;2005年

4 河南省心理咨询中心 秦步盘;[N];河南日报;2001年

5 黄 恩 邢少红;[N];金华日报;2005年

6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赵晨滨;[N];健康时报;2006年

7 张磊;[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8 邢少红;[N];金华日报;2005年

9 陈芝蓉;[N];健康报;2004年

10 本报实习生 王宏美 本报记者 邱曙东;[N];解放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申自力;自尊情感模型假设的检验[D];中南大学;2009年

3 许碧云;结构方程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4 俞蓉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周雪婷;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赵莉莉;中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3 高红;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英蕾;青少年自主性、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文;高中生学习倦怠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石晶;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毕珊娜;4-6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与合作行为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8 麻晓磊;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马慧燕;大学生完美主义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文化特点及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2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02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