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庐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25 21:02

  本文关键词:西方文化与庐山社会及其旅游资源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林业大学》 2012年

庐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徐满  

【摘要】:对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是评价保护区环境质量及保护效益的有效手段。本文使用巢式分析法,借助RS和GIS技术,对20002009年庐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土地利用的变化,包括土地利用的面积变化、转换模式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讨论了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庐山自然保护区的林地面积净增加了1837.71hm2,林地面积百分比由65.31%增加到71.21%;灌草丛、耕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670.40hm2、302.13hm2,面积百分比分别减少了5.36和0.97个百分点;保护区外围林地面积的净增加量为1667.34hm2,林地面积百分比由13.54%增加到15.52%;灌草丛、耕地面积百分比分别减少了2.81、3.20个百分点;2.保护区植被正经历正向次生演替过程,而保护区外围因为高强度的人为干扰,逆行次生演替过程占优势;3.景观水平上,保护区的破碎化程度低于保护区外围圈层,多样性水平高于保护区外围,体现了保护区的保护效益。但同时,在研究时间段内,保护区内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强、多样性水平上升,景观由某种或某些景观类型主导的程度减弱;4.各种自然及地理过程及政府决策、人口变化、旅游发展是保护区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01;P20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炳新;重游庐山访美情[J];中国旅游;1997年04期

2 李福鸿;关于庐山区域性产业结构的构想与建议[J];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11期

3 郭代习;西方文化与庐山社会及其旅游资源开发[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4 丁绍民;庐山发展国际旅游的条件分析与目标选择[J];求实;2002年06期

5 文文;;庐山一游[J];高中生;2002年10期

6 李海燕;许小轩;李子青;;峻秀庐山“神仙宅”[J];江西画报;2009年01期

7 张启元;;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庐山[J];文史知识;1998年01期

8 ;卷首语[J];中华民居;2009年09期

9 邵平平;从“庐山号”的兴衰谈铁路短途客运市场营销策略[J];铁道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10 王宪章;庐山《五百罗汉图》历险记[J];武汉文史资料;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坤;姜良美;全斌;;“两型社会”建设下的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国良;高小红;亢健;邹婵;;基于遥感和GIS的北川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张轶秀;千怀遂;;广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4 李昱;张弛;周惠成;沈必成;;SWAT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5 蒲雯;张超;杨建宇;;基于CA复合模型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肖瑶;王艳慧;尹川;;基于TM影像的北京城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7 刘凤莲;林爱文;;基于RS的襄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估[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鹤饶;郑新奇;曹新;;基于CA-Markov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韩华丽;朱玉碧;杨子生;赵乔贵;杨兴杰;;中国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滇西南中低山盆谷区近八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潞西市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10 程锋;周小萍;;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林;[N];安徽日报;2000年

2 李桂庚 江跃城 戴健;[N];华东旅游报;2001年

3 撰文/本报记者 李桂庚 杨振雩 邹伟军 罗文霞;[N];九江日报;2005年

4 郁鑫鹏;[N];江西日报;2004年

5 刘平 郭力根;[N];江西日报;2004年

6 见习记者 李进 本报记者 廖新军 ;[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7 特约记者 崔小毅;[N];九江日报;2009年

8 记者骆雪;[N];光华时报;2009年

9 常俊云 记者 袁东来;[N];九江日报;2009年

10 徐亮;[N];九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蔡为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性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海林;安徽杭埠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庆菊;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丁菡;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与预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周忠学;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效应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泠;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9 李向军;遥感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10 龚新梅;新疆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D];新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奇峰;松嫩平原典型荒漠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美香;县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杨咙霏;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滇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吴晶晶;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漫;河池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预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姜宁宁;基于GIS的渭北旱塬LUCC分析及其驱动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焦红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子龙;伊金霍洛旗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与驱动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毅娜;兰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发展相互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郭营;安仁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文化与庐山社会及其旅游资源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3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23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