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风景园林app_2q风景园林价值观之思辨2572字_图文_第2页

发布时间:2016-10-02 14:06

  本文关键词:风景园林价值观之思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导读: LAForum表1园林发展的三时段[5]注:该表最后一列内容为作者增加。文化在园林上的缩影,它始终伴随着人、自然还有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而发展: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对园林美的追求,是特定时期特权阶级偏好下的产物;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时期

LA Forum

表1 园林发展的三时段[5]

注:该表最后一列内容为作者增加。

文化在园林上的缩影,它始终伴随着人、自然还有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而发展: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对园林美的追求,是特定时期特权阶级偏好下的产物;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时期对功能和人予以关注,是对大众日常需求和民主平等的社会诉求的回应;生态主义开始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所反映的是人们对环境危机认识的深化以及环境伦理道德范畴的扩展。总的来说,这些价值观念一直以来都是对此时、此地、此人群的价值表达,并非一种恒定和先验的标准。

在当代的风景园林价值观体系中,笔者认为应当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即美与艺术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生态价值观以及文化价值观①,其中,前三部分是对目前大多数人认同的三价体系的延续,而风景园林学作为一门反映我们的文化如何与自然打交道的学科,其振兴需要依靠文化的复兴。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师詹姆斯·科纳(James Comer)在他编著的《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中指出,当代风景园林的复兴是一场重要的文化活动,“景观和文化意念和意象是不可分割的;认为景观仅是一个风景项目、一个统治性的资源或者严重科学生态系统都是一种对总体的缩减。仅从视觉、形态、生态或者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景观,是不可能发现景观复杂的联合关系和内在的社会结构”[4]。文化价值观念正是针对当代全球化趋势下,地域文化的丧失已经成为新一轮的全球

危机所提出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William Hogarth,1697—1764)的“美的线条”摒弃了古希腊时代以来“数”理化的几何形式,却并未摆脱对形式美学的追求。他的曲线可以看作“理式”化的规整与自然的随意之间的中和产物。这种线条流露出一种对新古典主义的忠诚,即从自然界的偶然与变化以及永恒的“理式”美之中寻求一个理想化的自然。对于风景园林师而言,这一审美取向意味着自然是可以修正和改善的。这就造就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理念:园林模仿自然之美,并且修正自然的“无心之失”[7]。正如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1815—1852)所描述的,自然风景园的设计就是“在自然界中选择最美的景观片段加以取舍,去除所有不美的因素”。

对现实世界自然的模仿与修正也体现了西方几个世纪以来对“自然”含义理解的逐步转变。在柏拉图提出“艺术应该模仿自然”时,他对于自然的描述还是“理式”的世界。而到了18世纪末期,英国风景园林师们所模仿的“自然”,已经是自然界丰富多样的现实本身,而非柏拉图“理式”的理想世界了[8]。从古代希腊到18世纪的英国,这是一种从“世界的自然”到“自然的世界”的转变③[9]。这也可以看作是西方传统园林设计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

然而,尽管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园林,园林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但一直以来,西方园林的艺术追求都是美的。直到18世纪以后,由于审美趣味的转变,“艺术等同于美”这些

2 美学维度下的美与艺术价值观

正如汤姆林逊(David Tomlinson)所指出的:“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园林设计的精髓表现在对同时期艺术、哲学和美学的理解。[6]”在西方传统美学中,对“艺术模仿自然”的强调和建立在秩序、对称和比例概念之上的美的“数”理理论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且二者之间一脉相承②。西方哲人眼中的“自然(此处含义为本性)”作为万物产生的原则,,其外在表现正是“数”理形式,因此,艺术所模仿的“自然”,就是具有“数”理形式的“自然”。在这样的审美导向下,从古代园林开始,在经历了中世纪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后,西方人对于比例、秩序与形式的热爱在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达到了高潮。可以说,一直到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出现以前,西方园林的审美都是围绕着对“自然”的本体论和对“数”理的偏好建立起来的某种艺术原则,其中所包含的和谐审美理想就是对“自然”理性认识的结果,它的焦点集中于整体形式的和谐统一,这不仅因为它运用正规的数学原则描绘景物(例如比例和透视的应用),而且还因为它力图把一种具有深度的理想结构(比如柏拉图的“理式”)转化为艺术。这样的审美观在经验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后开始发生转变。

然而即便对自然风景园影响深远的荷加斯

① 与其他3类价值相比,文化价值具有其特殊性,它很难与其他价值相剥离(详见下文)。因此在表1最后一栏,作者将文化价值观与其他3类价值观并列。

② “艺术摹仿自然”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园林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同样也遵循这个规律。而古代西方的自然(nature)一词包含2层含义:1)自然物;2)本性。自然物表示自然事物之总和,在这个范畴内,自然既指动物、植物,也指人;而本性则指代自然物产生的原则,被认为是构成可见世界的基本的与普遍的形式,蕴含着“可以被认识”的规律。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既是世界的来源和性质,又是世界的存在和状态。因此美的规律也就是“数”的形式规律。该学派对美的“数”理思考开启了西方形式美学的传统渊源,其后在西方出现的各种形式美学概念均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理理论的影响。

风景园林价值观之思辨

③ 该句英文原文为“It was a change from the‘nature of world’to‘the world of naure’”。第1个nature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质;第2个nature则指的是自然物。

41

第2 / 5页

上一页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风景园林价值观之思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8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28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2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