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面子问题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9 07:07

  本文关键词:面子:中西方文化冲撞与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年

面子问题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对比研究

肖丽  

【摘要】: 面子与面子功夫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应用方式和应用原则大相径庭,本文旨在论述和研究中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面子问题在交际过程中应用的区别,对交际效果产生的影响以及相互融合的趋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a)阐述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特点;(b)“礼”文化影响下中国人的面子观;(c)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特点;(d)个人主义价值观中面子概念的特点;(e)中国人交往中个人主义的突显。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归纳出中美交际过程中对面子策略的不同运用原则,从其文化根源上,找出相互融合与理解的途径,从而,让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掌握和运用面子原则的同时,从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受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04
【目录】:

  • Chinese Abstract4-5
  • English Abstract5-7
  • Chapter 1 Introduction7-10
  • 1.1 Background of “Mianzi”Research7
  • 1.2 Major Social Functions of Chinese “Face”7-10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0-17
  • 2.1 Definition of “Facework”10-11
  • 2.1.1 “Li”.10
  • 2.1.2 “Lian”and “Mian”10-11
  • 2.2 Theories of “Mianzi”Research11-17
  • Chapter3 Comparison of Facework in Chinese “Li”and Western Individualism17-45
  • 3.1 “Li”and Facework in Chinese Culture17-32
  • 3.1.1 Characteristics of “Li”in Chinese Culture17-22
  • 3.1.2 Confucian Roots of Chinese Concept of Face22-25
  • 3.1.3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ncept of “Face”25-32
  • 3.2 Individualism and Facework in Western Culture32-45
  • 3.2.1 Individualism in American Culture32-35
  • 3.2.2 Influence of Individualism on Concept of “Face”35-41
  • 3.2.3 Characteristics of Facework in American Culture41-45
  • Chapter4 Difference-Narrowing in Facework Between “Li” and Individualism45-54
  • 4.1 Leaning Towards Mixing of Cultures45-50
  • 4.2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sm50-54
  • Chapter 5 Conclusion54-56
  • 5.1 Significance of Study54
  • 5.2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54-56
  • References56-58
  • Paper Published During Study58-60
  • Acknowledgements6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卉;外语教学环境下中国大学生的面子需求及维护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蓓蓓;中美商业广告语中“礼貌”的跨文化语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余馨;中美跨文化商务交际中面子观倾向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洋;面子及面子功夫的中西文化对比[J];北方论丛;2000年02期

    2 廉洁;从西方人的“消极面子”看中西文化及其礼貌言语差异[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赟;;面子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恶性沉默的隐性因素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2 黄晓琴;;语用规则与跨文化语用失误——汉语第二语言言语行为语用失误原因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朱叶丹;;英语模糊限制语与“消极面子”的维护[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王訸曜;;从礼貌理论分析中英寒暄语文化起源(英文)[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2期

    5 唐建敏;鲁莉;;从面子看中英礼貌言语的差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田慧;;从文化差异谈“填鸭式”教学与“放鸭式”教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陈向阳;国内英汉语用对比研究综述[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崔慧丽;;东西方文化中“面子”的比较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9 陈叶红;;中、美选秀比赛看两国面子文化差异[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王钢;国际商事调解技巧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楠;政治语言和语言中的政治[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赵巍;中西面子维护言语策略及变化趋势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于慧莹;言语交际中面子维护手段的英汉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程晓燕;中美商务谈判冲突解决风格的跨文化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晓;;面子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朱晓玲;;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赵锐;小议跨文化语用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马崴;;“面子策略”对英语教师口语教学的启迪[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郝义侠;;面子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运韵;;“面子”在社会文化中的体现:中西方国家之间语言方面的比较研究(英文)[J];海外英语;2010年05期

    7 鲁瑜;面子:中西方文化冲撞与解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王绚;;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及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周桔;中西方面子观差异及成因初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蔡翠云;;外语教学中维护学生面子的礼貌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宏菲;中美广告语礼貌原则之跨文化语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吴瑜;中国外语课堂教师话语中礼貌的语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曹杰;课堂礼貌现象的语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欢欢;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面子观和面子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陈晨;中西文化中的面子对比及其语用策略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于慧莹;言语交际中面子维护手段的英汉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蒋春容;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礼貌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杨丹丹;中西面子文化的语用策略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崔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设计的影响[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10 柏玉莲;中外广告文字创意设计的比较美学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丽娟;;谈中华耻感文化[J];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徐波;;中西文化基本精神之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陈淑仪;;西方个人本位与中国伦理道德小议[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4 陈叶红;;中、美选秀比赛看两国面子文化差异[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5 阮炜;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封海清;;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文化走向的转变[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7 李刚;;中西方网络游戏设计理念比较研究[J];装饰;2006年11期

    8 李云川;;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导向失衡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袁在成;;探析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取向[J];中国报业;2011年02期

    10 董雅丽;;中西“关系”文化的历史探源与比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胡辛人;;提倡个人主义道德伦理与中国当代国情不能相容——与《道德建设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现实》一文商榷[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3 冯苗苗;;从民间童话看中西价值观的差异[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徐云;江光荣;;习得性无助理论述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杜雯婷;;从流行广告语看青少年文化中的“个人主义”[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陈小明;;反抗社会、热爱国家——郭沫若五四思想中的个人主义与人格主义成分[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7 蒋丽;;闲谈法国人——法国人的社会文化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德用;;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与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翻译——《红楼梦》中王熙凤个性化语言的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邹广文;;全球化:中国文化的困境与突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王婷婷;;盛宴的背后——在青春文学中寻找和重构青少年身份认同[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孝通;[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张国刚;[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林安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张西平;[N];光明日报;2007年

    6 廖保平;[N];韶关日报;2007年

    7 何兹全;[N];北京日报;2007年

    8 封志强;[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 何星亮;[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顾乃忠;[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金木;启蒙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王珍喜;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4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6 潘小军;艰难中前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王美春;从“先驱”到“附逆”[D];山东大学;2008年

    8 陈奔;爱默生与美国个人主义[D];厦门大学;2008年

    9 李道湘;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D];南开大学;1994年

    10 张萍;高罗佩及其《狄公案》的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丽;面子问题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崔晓蕾;关于中美广告“面子”特点的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芾;康有为的中西文化观[D];苏州大学;2008年

    4 陈晨;中西文化中的面子对比及其语用策略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宋扬;“个”的思想下的鲁迅[D];吉林大学;2005年

    6 葛贞;文化视野中中西讣告新闻差异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朱丹丹;钱穆文化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平;林语堂译作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刘小云;当代大学生个人主义现象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文红;文化视野下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面子:中西方文化冲撞与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4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34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1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