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向近代转型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6-10-23 17:12

  本文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向近代转型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向近代转型的作用

● 高志旺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j

摘要: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从总体来说,它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首先,基于基督教的根本信仰带来了近代科学

的大发展;其次,基督教对于西方文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拟从这两方面,来论证中世纪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正面

关系。

关键词:基督教;西方近代科学;西方近代文化 7’ ’

中图分类号:K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9J01--0336--02

在中国的西方历史研究中,研究者把从公元476年罗马帝国

灭亡到英国革命以前的世纪称为“中古时代”或“中世纪”,此词本

身就带有贬义:即认为它是介于近代与古代的—个中间的世纪、一

个过渡年代。就欧洲中世纪的社会文化发展而言,基督教无疑是

中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巴利托说这是一个“思想低落到使人

怜悯的世界”,一切人文学科都变成了“神学的一个卑贱的侍女,即

一种精神的反常。”克罗奇说:“他当然不是进步,而是陷入绝

境。”。[11而14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希

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内容,被认为是西方中世

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分水岭,并开启了近代社会文化的大门。由

于文艺复兴成就辉煌,更使研究者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习惯于否

定前者而盛赞后者。其实,要更好地认识西方近代文化,就必须遵

循它自身所蕴含的历史规则,准确公允地认识基督教文化,看到它

的传承与延伸。事实上,基督教之于西方文化的重要意义,不亚于

儒家伦理之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基督教对西方近代

科学的发展和对西方文化的传承与革新两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基督教的根本信仰带来了近代科学的大

发展

从整个西方文化来看,上帝与理性,宗教与科学是西方文化传

统的两个基本精神。只有把二者理解为统一的,才能阐释西方文

化的个性。

雅斯贝尔斯说:“如果没有源于基督教历史的精神阐述和冲

动,现代科学的诞生也许是不可想象的。啦23他认为:有三条基督教

的精神成为现代科学文化诞生的内在动机,—是“基督教的精神要

求不惜代价的真实。二是“世界是上帝的创造”。三是源于虔敬信

仰的无限认识与由认识到的事实带来的对上帝本身的疑问之间的

冲突,连续不断地促使着人们去进一步认识、检验或证明上帝的真

实。真实是基督徒去追求的最高峰,源于上帝的对真理的追求要

求把认识当作严肃的天职,既然世界是上帝的造物,那么,万事万

物都值得去了解。认识就是对上帝思考的再思考。在这方面,恭

敬的、如实地阅读上帝的大自然这本书,的确成了许多科学家不懈

地探究自然真谛的精神动力,而受造的世间万物任何地方都永远

不是最终的绝对的真实,它总是指向别的东西。因此,,科学必然是

—个无限的追问过程,它由理性涌出又不封闭于其中,于是,形成

了理论建设和经验试验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由此造成对迄

今未知的真实的接近。雅斯贝尔斯认为正是在这种基督教精神的

推动下,现代科学才得以形成[3]。

德国的物理学家厄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曾说过,“每—个

不具偏见的头脑都必须承认,科学和技术重大的发展是发生在神

学占统治地位的年代”。[4]我认为把科学的到来归功于基督教文化

是基于以下三点:首先,基督教的宗教信仰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强

大精神动力。信仰至上,信仰与理性(理解)共存。基督教的根本

信仰是上帝和创世观念,基督教坚持只有一个上帝——即一位理

性的存在,它创造了世界,并独立和区别于世界。大自然作为上帝

的作品和创世的见证,它受到珍视但不会受到崇拜。而在原始宗

教中,人类的自然观被赋予某种神奇的力量,自然成为被尊崇的对

象。人在它面前无能为力,而探索和利用自然,改造和驾驭自然被

认为是冒犯和亵渎神灵;人也是上帝创造的,具有上帝的智慧与头

脑,代表上帝治理世间万物,因此基督教的根本信仰激发了人类极

强的创造欲望。并且人的行动受精神支配,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都

伴随有精神动力。宗教信仰是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人对

神产生自觉地、彻底的献身精神,使人类劳动带上了为上帝做贡献

的性质,这些无疑会对创造性劳动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劳动更

有成效。人们因信仰基督教,从而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基于基督教根本信仰的创始观念改造了人类的自然观。

按照基督教教义,上帝是创造和管理天地万物的主,但是上帝又是

肉眼凡胎所看不到的,如何来认识和接近上帝?第一通过圣经;第

-

收稿日期:2008一07一02

作者简介:高志1珏(1973--).女,河南信阳市罗山县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现代史.

万方数据●高志旺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向近代转型的作用 历 史

二,通过上帝的创造物,eli(自然)包括^、来认识E帝,因此,“高级宗

教的出现,意味着宗教这个包罗万象的认识体系,从此把目光更加

集中在人和宇宙的终极存在上,去寻求宇宙的终极答案。峭]基督

教文化在这—过程中完成了人类自然观的一次大转变,“在现代科

学兴起的年代,宗教是当时文化生活中最强大的力量。人们对上

帝(或诸神)的看法影响了他们的自然观,而这种自然观又必然影

响他们探究自然的方法,即它们的科学。巾]自然观的变革为近代

自然科学的兴起埋下了文化的种子,正因如此,“在中世纪的黑暗

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以神奇的速度发

展起来。’E力

最后,基督教认为人领有原罪,所以人在尘世的生活是有缺憾

的,但通过虔诚的赎罪和神之拯救,能在天国实现圆满。这种学识

使得西方人看到,真正的理想在天国世界需要人不断的追求才能

得到,必须克服自己的欲望,向更高的灵魂境界飞升。基督教的这

种文化思想成就了西方』J人定胜天”的人生文化信条。而这种世

界观提高了人在自然界面前的地位,增强了人的力量,为人类探索

自然和利用自然提供了神圣的根据,从而使人类能够放心大胆地

去发展科学技术。事实上,现代科学的产生深深植根于基督教的文

化传统之中并受到它的巨大的精神推动,赫伊卡总结道:“倘若我

们把科学喻为人体的话,其肉体组成部分是希腊的遗产,而促进其

成长的维他命和荷尔蒙则是《圣经》的因索。”嘲

二、基督教对于西方文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要准确公正的认识基督教文化,就要看到它的承继性和延伸

性。应当指出,“中世纪决不是黑暗的和野蛮的,而是充满着文明

的光辉和伟大的思想,它从古代的文化中吸取营养来丰富自

己”。嘲众所周知,基督教是犹太教的“私生子”,即它原由犹太教的

—个支派“纳撒勒”派发展而来,随着公元313年“米兰敕令”的颁

布,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被承认,随即在欧洲各国传播开来。在谈到

基督教的起源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到它的“父亲”一犹太教的多

种文化来源。

早在公元前1600多年前,犹太人的祖先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

迁徙到尼罗河平原,在停留在埃及期间,他们受到埃及一神教——

阿蒙神的深刻影响。当公元前586年犹太亡国,犹太人沦为“巴比

伦之囚”时,两河流域的文化又对他们的宗教观念进行了荡涤。公

元538年,波斯帝国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返回到耶路撒冷的犹太

人重新建立了神权统治集团,但建立伊始即受到波斯帝国严格的

控制。当时波斯帝国的国教顼罗亚斯教——其教义中关于主神崇

拜和对救世主企盼的文化观念,进入了犹太教的思想体系。公元

前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产生时,它接受了犹太教的《圣经》而称之

为《1日约》。因此,可以说基督教文化就是从一个多元性的文化背

景中涅磐而生的。在它产生伊始,尤其是当它开始超出犹太教的

狭隘的民族主义范围,在罗马帝国境内寻求“普世性”的发展时,它

所面对的对手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希腊罗马多神教,而且也是一

个混杂了各种东方神秘主义信仰的“宗教万花筒”。基督教文化就

是在不断地与各种异质文化——希腊罗马的、波斯的、犹太的、埃

及的、日耳曼——的X,-J'i著与竞争中生长出来的。诚如邓晓芒教授

在对巴克教授的回应文章中所言:“基督教信仰区别于其它信仰之

处就在于它是两千年来在对话中不断生长着的信仰o,,ElO]西方文化

的两个源头,即古希腊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在各自经过曲折变化

的历程后,在罗马帝国相遇,碰撞,融合,形成统一的罗马帝国文

化,与此同时,一种融贯信仰至上和理性至上原则的新的文化代

表一基督教文化切人了这一历史场景,并逐渐上升为罗马帝国 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而造就了罗马帝国文化的转型。由此,

西方文化发展的下一阶段就定格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下。

‘三、基督教奠定了新的西方文化个性一对 人的终极关怀

让我们还从古希腊的原始宗教谈起:以奥林匹斯神话和英雄

传说为主要内容的希腊多神教是希腊人信仰的宗教,这种原始宗

教具有感性形态,它的基本格调是自然崇拜,自然性和直观性(或

感性化)是希腊多神教的主要特点。希腊主神大多是某种自然力

量的化身。黑格尔指出:“希腊人的神尚非那绝对的、自由的‘精

神’,而是在一种特殊方式里的‘精神’,为人类之各种限制性所拘 束的——依然是依赖于外界情形的有定的个性。咂11]这种原始的

宗教观虽然是人自我认知的一种进步,即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差别, 但这一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要满足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性要

求和自然欲望是他们行事的唯—依据和最高准则。而中世纪早期

动荡的社会现状是:人民生活无着,无依无靠的恐惧感日增,而“人 的依赖感使宗教的基础”,[12]这样,基督教迅速占据了人类精神的 制高点,基督教关于上帝之信仰代替了原始的自然崇拜,改变了人 对自然的绝对服从的状态,使人类建立了全新的世界观,而世界观 的改变也使人们将关注的目光由自然投向人。因为“这个有形的

世界是上帝用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个模型的仿制, 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它

纳入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之内,也能够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

灵魂扩展到它的无限之中——这就是尘世上的幸福。”[毽]正是基

督教的出现,才re_,-&-代的人由自然人的观念发展到了认识“精神的 人”,使得西方世界的人在认识自身的时候达到了精神世界的高

度。

而目从人的角度看,整部《圣经》都指向人要走向的最高境界

或所追求的最高理想。14世纪勃兴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

人文主义为核心内容,它有两大发现:其一是外部世界(自然和地

理)的发现;其二就是主体世界(人)的发现。诚如哈尼斯·哈伊所

言“我们受到近百年来史学的影响,习惯于认为文艺复兴就是现代 文明的诞生”。L14]这种认识有意无意地夸大了基督教文化与近代文 化的鸿沟。首先,“在人与神的关系上,而人文主义者除少数接近

无神论的边缘外,大多并不否认上帝造人这—基本前提”。口5]其次, “人文主义者对教会的批判大多仅限于指出教会的腐败和虚伪,并 未触及基督教的基本理论及其赖以存在的根基,人文主义者倡导

的文艺复兴运动并不是倒神运动,他们关心的是人与神关系的进

一步调整,而不是对上帝的存在与宗教本身价值的怀疑”。[16]从文 化的视角看,正是基督教文化把人关注的目光由自然而投向人,它 和文艺复兴运动都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所以,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近代社会文化的大门,那么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则是大门开启前透进门内的缕缕清辉。在“中

世纪与人文主义之间并没有骤然的断裂或容易划分的界限”(布洛

克语)。“作为古典主义的人文主义并非突如其来。它是在中世纪

思想的纷繁茂盛之中长成的。而中世纪的思想特征和文化模式也

或明或暗的运行于后世文化的各个领域中。"[1刀

因此,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继承了西方文化的源(转第340页)

337

万方数据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第11卷总第43期) 竞争考试的关注继续升温,1870年格莱斯顿又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 制度改革的枢密彰碗冷。法令规定:文官录用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 录用:文官制度委员会在财政部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


  本文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向近代转型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0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0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