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转换

发布时间:2016-10-25 16:26

  本文关键词:从绝对历史理性到交往理性——论西方近现代社会历史观的一个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州大学》 2012年

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转换

王斌龙  

【摘要】: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在对劳动的考察中发现了理解人类史、社会史的钥匙,所以他将劳动称为社会围绕其旋转的“太阳”。他以劳动为逻辑起点建构了唯物史观,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石建构了政治经济学,最后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构了以劳动解放为最终归宿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可以说,劳动范畴是贯穿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也是马克思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石。然而,二战以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物质上的极大丰富,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受到的物质束缚越来越小,物质生产劳动的地位逐渐减弱。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国与国、组织与组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广泛。在这种背景下,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劳动中心论或“劳动范式”提出了质疑,认为当今时代交往的地位已经超过劳动,必须用交往取代劳动的核心范畴地位。本文对马克思的劳动范畴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哈贝马斯用“交往”置换“劳动”的原因和机制,并对这一转换的积极意义和局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089.1;A8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翠;;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单向度“重建”析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2 郑召利;哈贝马斯和马克思交往范畴的意义域及其相互关联[J];教学与研究;2000年08期

3 张盾;;哲学经济学视域中的劳动论题——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理论传承关系的微观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唐正东;马克思与“劳动崇拜”——兼评当代西方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两种代表性观点[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姜喜咏;;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唯物史观意蕴——兼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方法问题[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淑梅;;社会批判理论的“新的范畴框架”——对哈贝马斯区分劳动和相互作用思想的探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叶汝贤;;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不是“人”,而是“人的劳动”[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8 俞吾金;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兼答杨学功先生[J];哲学研究;2002年11期

9 王晓升;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对于现代性问题的解答——兼评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劳动概念的批评[J];哲学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光;;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浅析陌生化手段在“聊斋形象”创作中的运用[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树林;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2 王德峰;论异化劳动学说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周宏;无奈的沉沦与解脱——海德格尔交往理论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高秉江;生活世界与生存主体[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高秉江;胡塞尔“生活世界”的先验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彭富春;海德格尔与现代西方哲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7 徐盛桓;语用和规范——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论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殷杰,郭贵春;理性重建的新模式——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的实质(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4期

9 姜喜咏;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内涵[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黄炎平;从绝对历史理性到交往理性——论西方近现代社会历史观的一个转向[J];求是学刊;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转折点——评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廖和平;蒋平;;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3 李世涛;;主体消解时代的美学——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肖明华;;论詹明信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马元龙;;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上)——略谈张旭东译《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J];博览群书;2006年10期

6 李燕燕;;《达·芬奇密码》:雅皮士游戏[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莱吉夫·塞格;谭群玉;罗嗣亮;;马克思的科技理路——论资本主义的科技发展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下的生产及消费的抱负[J];现代哲学;2007年06期

8 吴兆章;;詹姆逊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单一的现代性》的文本学解读[J];教学与研究;2009年08期

9 王西华;;总体性辩证法的辩护与超越——论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J];理论学刊;2009年12期

10 刘彦博;;《美国丽人》:寻觅遗失的信息[J];电影文学;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昌;;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国家干预论与技术统治论[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田启波;王红;;如何看待马克思社会批判范式的当代价值——基于对以人为本制度维度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何海兵;;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介[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4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张庆熊;;哈贝马斯上海纪行[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6 王正鹏;薛华;;哈贝马斯访谈[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7 詹姆逊;;詹姆逊题词[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8 黄少华;;哈维论后现代社会的时空转变[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9 陈春莉;;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观[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孟建;;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卫东;[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赵斌;[N];光明日报;2001年

3 张亮;[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王凤才;[N];学习时报;2004年

5 早报评论专栏朱大可;[N];东方早报;2005年

6 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琳;[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文/(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译/张旭东;[N];文汇报;2002年

9 宁媛 饶思中;[N];文艺报;2004年

10 王钦峰;[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艳芬;詹明信文化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3年

3 郭晓东;重塑价值之维[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杨礼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亦佳;杰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与阐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白刚;瓦解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7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8 侯斌英;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韩雅丽;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忠华;克劳斯·奥菲关于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理论[D];厦门大学;2001年

2 余波;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思想述评[D];苏州大学;2003年

3 李涛;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曾现锋;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意义[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7年

5 马超;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6 陆峰;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解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李志楠;《小大亨》中后工业社会的后现代混乱[D];河北大学;2011年

8 刘莎;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观探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黄一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董亦佳;马克思主义的滋养与后现代文艺的更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从绝对历史理性到交往理性——论西方近现代社会历史观的一个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3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2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