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论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伟大变革

发布时间:2016-10-26 11:30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伟大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安大学》 2010年

论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伟大变革

王慧霞  

【摘要】: 马克思把他的哲学立足于社会现实和实践的基础上,从而对西方哲学具有的传统即主客体二分的认识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的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马克思使哲学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范畴,从而使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克服了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缺点,而且还把实践引入了历史领域,实现了实践观与历史观的紧密结合,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全面地把哲学认识真正奠定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之上。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生长点和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马克思成功的确立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成为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核心内容。马克思在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也完成了哲学上的从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传统哲学中惯于坚持的本原问题上的“思辫形而上学”,而转向关注现实的感性世界和实践,最终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当今发展的中国,在“以人为本”的号召下,我们更该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因为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具有全球化的视野,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分析批判,是为了人的自由和解放。现当代资本逻辑虽然把它的触角扩张到全球个地,许多学者都对它也分析过,但是还是没有超越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正因为有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理论基础,才可以更加显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同时也为马克思哲学在现当代的发展里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本文试图在前人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重新理解马克思在哲学上引起革命,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0-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理论探究9-14
  • (一) 学术界对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研究9-12
  • (二) 关于马克思哲学实现变革的历史契机12-14
  • 二、西方哲学传统概述14-21
  • (一) 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传统14-16
  • 1.古希腊与中世纪哲学的认识论思想14-15
  • 2.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发展15-16
  • (二) 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思辨传统16-18
  • 1.哲学形而上学的历史发生16-17
  • 2.哲学形而上学的意义17-18
  • (三) 西方哲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18-21
  • 1. 西方哲学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的起源及其发展18-19
  • 2. 西方哲学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的实质19-21
  • 三、马克思哲学是对西方哲学传统的伟大变革21-34
  • (一) 马克思哲学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定向21-25
  • 1.实践唯物主义构建的历史进程21-22
  • 2.实践唯物主义的科学性22-25
  • (二)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的核心内容25-30
  • 1.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行程25-27
  • 2.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的核心内容27-30
  • (三) 马克思哲学的全球化视野——资本逻辑的发现30-34
  • 1.资本逻辑的内涵30-31
  • 2.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31-32
  • 3.资本逻辑的发展趋势32-34
  • 四、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变革的当代意义34-37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批判34-36
  • (二)从其价值理念来说,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不仅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学,也超越了现当代西方哲学36-37
  • 结语37-38
  • 注释38-39
  • 参考文献39-42
  • 后记42-43
  • 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4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宗海洋;论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2年

    2 张蓉;西方人本主义传统与马克思人的自由解放学说[D];延安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厚诚;;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起点[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吴晓明;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王海锋;;哲学与人的解放——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放”主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潘斌;;当代西方社会认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秦龙;西方哲学形而上学传统的本质追问与意义确认[J];江汉论坛;2005年05期

    6 陈金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诉求[J];江汉论坛;2008年02期

    7 于晓权,周宁宁;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立足点[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8 尚党卫;传统形而上学及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困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孙亚利;;试论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兼评莱文对恩格斯及其自然辩证法的误释[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2期

    10 路旭斌;;从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看哲学的使命——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意义[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刚;瓦解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喜英;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

    2 刘培培;论古希腊的认识论传统和思维方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华;;哲学批判概念阐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陈金全;;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康德法治论解读[J];法学家;2005年03期

    3 张振鹏;;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08年04期

    4 徐丽霞;;人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价值取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5 孔德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6 白刚,吕连凤;聪明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意蕴[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7 赵泳;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J];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8 冯晓峰;;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家的哲学冒险及现代哲学的回应[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9 毛建儒;马俊峰;;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在当代的意义[J];晋阳学刊;2009年01期

    10 张振鹏;;1990年代以来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述评[J];晋阳学刊;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刚;瓦解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雷勇;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及马克思对它的超越[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春红;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D];吉林大学;2007年

    3 钱文剑;浅谈迁徙自由权[D];安徽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开;整体与部分范畴在古希腊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贺来;论辩证法的生命智慧[J];长白学刊;2000年01期

    3 蒲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向度[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孙承叔;关于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J];东南学术;2005年02期

    5 李楠明;实践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和思维方式[J];东岳论丛;2001年04期

    6 鲁鹏;实践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成为本体[J];东岳论丛;2005年02期

    7 何中华;;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东岳论丛;2006年03期

    8 贺来;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杨学功;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从哲学形态转变的视角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道申;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生与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志权;关于“量变”的深入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2 王孔雀;;现行哲学教科书存在的几个问题辨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肖永君;我国哲学教科书对尼采理论的误解[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4 戴凤文;;读者对《关于新哲学教科书》的反应[J];世界哲学;1989年06期

    5 高清海;走哲学创新之路——关于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心路历程[J];开放时代;1996年03期

    6 陈瑜;;寂寞的哲学,活跃的经济学[J];前线;1985年07期

    7 孙正聿;;对作为“范式”的哲学教科书的检讨与反思[J];河北学刊;2008年02期

    8 张树斌;;客体与主体的关系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李广昌;;走出哲学教科书改革的囿限[J];学习与探索;2008年05期

    10 邱守娟;毛泽东读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J];哲学研究;199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广昌;;走出哲学教科书改革的囿限[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崔自铎;;矛盾群论——兼论人是一个矛盾群[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俞吾金;;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的再认识[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志宏;[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王南湜 南开大学哲学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中央党校教授 胡为雄;[N];北京日报;2010年

    4 邵春波;[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强乃社;[N];人民日报;2004年

    6 吴春玲;[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黄明理;[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N];浙江日报;2003年

    9 石述;[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蔡闯;[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苑;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红;对哲学教科书体系批判的反思[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秀娟;哲学教科书的问题及思索[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晓燕;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本比较[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根磊;艾思奇的哲学“阵地战”:新中国成立后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诠释与重建[D];云南大学;2013年

    5 周怀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余丽萍;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漆;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董信泽;高等师范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问题与建议探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9 郑二菠;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

    >吉林大学

    >河南大学

    >云南大学

    >长春师范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郑二菠 >曾漆

    >陈晓燕 >余丽萍

    >王根磊 >周怀平

    >董信泽 >赵红

    >高苑 >马秀娟

    论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伟大变革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伟大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3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f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