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7 14:15

  本文关键词:论德国古典哲学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07年

论辩证法的否定本性

王成  

【摘要】: 否定何以是辩证法的内在本性和灵魂?这既是对辩证法自身的批判性思考,也是理解辩证法何以是人的生存逻辑展现的关键所在。 对辩证法的否定性进行理论思考,既有利于深化对辩证法的理解,又有助于真正把辩证法否定性的思维方式贯彻到实践领域,从而为我们思考形而上的问题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以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寻找一个理论支点。 本文通过梳理哲学史上对辩证法否定性的彰显和遮蔽,以马克思和阿多尔诺在辩证法否定性思想上的比较研究为观察视角,对辩证法的否定性进行理论的论证和阐述。力图说明,只有把辩证法放在实践哲学的框架下,立足于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之上,辩证法的否定性才能得到彻底的和现实的彰显;只有这样,辩证法才能真正成为内在于人的理论,才能充分彰显其所内在蕴含的人文旨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024
【目录】:

  • 内容提要5-6
  • 导言6-8
  • 第一章 否定性——辩证法的灵魂8-15
  • 第一节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困境和辩证法的任务8-12
  • 第二节 否定性何以是辩证法的内在本性12-15
  • 第二章 辩证法史上对否定性的彰显与遮蔽15-27
  • 第一节 古代素朴形态的辩证法对否定性的直观彰显15-18
  • 第二节 近代反思形态的辩证法对否定性的抽象彰显18-21
  • 第三节“否定的辩证法”对否定性的彻底彰显21-27
  • 第三章 阿多尔诺与马克思对辩证法否定性的理解27-41
  • 第一节 对辩证法的否定本性理解的相通之处27-35
  • 第二节 对辩证法的否定本性理解的差异35-41
  • 结束语:对辩证法的否定性的反思41-42
  • 注释42-47
  • 参考文献47-49
  • 论文摘要(中文)49-52
  • 论文摘要(英文)52-56
  • 后记56-57
  • 导师及作者简介5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翔勤;逻辑否定与绝对否定——黑格尔与阿多诺的否定思想之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2 吴炫;论“本体性否定”与阿多诺及黑格尔否定观的区别[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贺来;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与哲学的当代合法性——马克思的"动词性"哲学观及其当代意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4 张盾;辩证法与当代哲学的命运——评阿多诺对辩证法的重新诠释[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张一兵;后人学·无调哲学·否定的辩证法─—阿多尔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现代转折”[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年02期

    6 田海平,马英林;拯救辩证法: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任务[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7 章忠民;走出辩证法绝对同一性的阴影——从阿多尔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谈起[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8 吴晓明;阿多诺对“概念帝国主义”的抨击及其存在论视域[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9 谢永康;;形而上学批判的不同路径——论阿多尔诺与海德格尔的根本性分歧[J];哲学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之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2 胡绪明;;论阿多诺对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维度[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3 魏书胜;刘国华;;从哲学到哲思——中国哲学对哲学当代存在形态的启示[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4 高树博;;试论阿多诺的自然美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楼利锋;马红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J];大舞台;2010年11期

    6 白刚;杨传社;;马克思辩证法超越形而上学的两条道路[J];东岳论丛;2009年05期

    7 白刚;为辩证法划界——《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述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陈燕香;;对“新教材课题实验”的几点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05期

    9 章忠民;;“上帝之死”与黑格尔的“苦恼意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舒远招;论德国古典哲学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绪明;;评阿多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基本路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2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秀艳;真理观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友军;批判的人学[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董晋骞;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再理解[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白刚;瓦解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荣建;“否定的辩证法”核心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汪巳博;当代辩证法的宽容精神[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3 童丰生;反美学的美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万东;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现实生活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鑫;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黑格尔哲学[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高广旭;历史辩证法的逻辑支点[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永安;本真与异化:《存在与时间》中的一个悖论[D];西南大学;2007年

    8 吴海涛;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褚当阳;现代性批判语境下的大众文化及人的解放[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彭文刚;犹太人问题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章忠民;理性与信仰──从本体论证明谈起[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05期

    2 章忠民;黑格尔的普遍性与“理性的颠倒”[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田海平;从“本体思维”到“伦理思维”——对哲学思维路向之当代性的审查[J];学习与探索;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力;;开放的正义域、否定性标准与个人自由——哈耶克的正义观析论[J];道德与文明;2006年04期

    2 袁本良;;古汉语“否”字用法的再认识[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施畅;;论马尔库塞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与方法的确立及限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王丽;;论马尔库塞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以《审美之维》为基点[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8期

    5 张其学;;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反讽——克尔凯郭尔论反讽[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6 张芬;;《刽子手之歌》为谁而唱[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刘彦仕;肯定性与否定性──谈英语中表示强调的手段[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8 麻天祥;吴昕炜;;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立思维的实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仰海峰;;人的单向度化与形而上学的回归——读《单向度的人》[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7年00期

    10 荆亚平;;后现代思维下的残破镜像——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解析[J];齐鲁艺苑;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一兵;;后人学·无调哲学·否定的辩证法——阿多尔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现代转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2 朱红梅;;浅析《伤寒论》中否定性资料的辨证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振林;;现代性的哲学视域[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张以明;;实践哲学与知识论批判——改革开放以来超越传统教科书哲学的两条路径[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楼俊英;;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构建心理家园[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子京;;从事物作用、反作用的辩证关系看“悖论”与“开放”的意义[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7 陈涯倩;;试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谭浩;;《理性与革命》——读后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申文斌;刘琳;梁毅强;宁津生;;利用重力观测探测内核超速旋转的可能性[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许剑波;;不断实现人的解放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鲜明主题[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田 历史学教授;[N];南方周末;2010年

    2 季必灵;[N];中国建设报;2001年

    3 王乾荣;[N];检察日报;2007年

    4 魏洪 托马斯;[N];民营经济报;2005年

    5 徐家永;[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6 霍振宇;[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田享华;[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山东省青岛市工商局崂山分局 张洪光;[N];中国工商报;2006年

    9 徐言;[N];安庆日报;2006年

    10 周其仁;[N];经济观察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刚琴;由否定性到不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万禾;意愿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顾瑞荣;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弢;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6 丁乃顺;阿多诺道德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吴友军;批判的人学[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陈令君;英语学术书评中的评价: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论辩证法的否定本性[D];吉林大学;2007年

    2 朱荣建;“否定的辩证法”核心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吴亚南;中介: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内在建构分析[D];汕头大学;2005年

    4 卫琳;行政诉讼否定性判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王耘;论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涵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娜;否定、再生与异质混成[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丹;马克思语境下的“现代性”概念[D];吉林大学;2009年

    8 童丰生;反美学的美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莉;福柯的断裂理论[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农鸿幸;汉越语否定表达之比较[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德国古典哲学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5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