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世界历史》:发表论文目录 2

发布时间:2016-11-04 15:15

  本文关键词: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中有关历史客观性问题的认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了解历史研究的脉络

获悉史学观念的演变

 

 

 
世界历史1983年第1期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及其国际意义 刘思慕 1-9
2  吴于廑谈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吴于廑 10-16
3  苏格兰、日本、英格兰和中国的兄终弟及制 辜燮高 17-25
4  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许明龙 26-36
5  试论马考莱的史学 谭英华 37-50
6  日本德川幕府锁国的原因及其影响 管宁 51-61
7  奴隶贸易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徐济明 62-69+61
8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与热那亚会议 郑绍钦 70-79
9  评当代西方学者对奴隶贸易的一些看法 吴秉真 80-86
10  略论托马斯·莫尔及其《乌托邦》 曹植福 87-90
11  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马克思故乡将举行纪念活动 梁建华 90
12  介绍两本世界古代史论文集 直言 91-92
13  十九世纪世界历史名人群像——介绍《外国历史名人传》近代部分(中册) 一夫 93-95
14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96

 

 

 
世界历史1983年第2期

1  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陈启能,汤重南 1-11+20
2  马克思和无产阶级战争观 鲍世修 12-20
3  中国古代思想与西欧启蒙运动的发展 沈定平 21-34
4  1937—1941年的美德矛盾王明中 35-43+55
5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 刘绪贻 44-55
6  法国无产阶级1848年提出的社会共和国口号的实质孙娴 56-62+86
7  论波菲利奥·迪亚斯 金计初 63-72
8  列宁论“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农民问题 赵平之 73-79
9  中国对东南亚史的研究 史耀南 80-86
10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反奴隶制的进步史学 严钟奎 87-89
11  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苏联现代史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侧记 张姚,于金 90-92
12  评《邪马台国》 林隐 93-95
13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96

 

 


世界历史1983年第3期

1  新发现的马克思两封信 道龙 1
2  让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之花迎风怒放  2-4
3  读者·作者·编者  4
4  开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座谈会发言摘要) 白寿彝,何兆武,刘家和,齐世荣,瞿林东,沈仁安,张文杰,王瓘,陈启能 5-11
5  论玻利瓦尔的拉美联合思想——纪念西蒙·玻利瓦尔诞生二百周年 肖枫 12-19
6  蒙昧时代低级阶段是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 毛昭晰 20-26
7  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 王毅 27-35
8  论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李存训 36-46
9  殷人航渡美洲再探 房仲甫 47-57+26
10  评苏俄初期的农民政策 徐天新 58-64+72
11  试论1944年华沙起义 刘邦义 65-72
12  美国新左派运动诸问题初探 钟文范 73-83+95
13  “扶桑”考证在中国 赵淑凡 84-87
14  学习世界史的良师益友——评介《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 华子 88-90
15  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沙俄驻法大使呈俄国外交大臣的报告 曹特金 91-95
16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96

 

 


世界历史1983年第4期

1  关于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刘大年 1-13+23
2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重视美国史学史研究 黄绍湘 14-23
3  社会主义与文化遗产 张椿年 24-28
4  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学习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张芝联 29-39
5  试论当代非洲的部族问题 宁骚 40-48+39
6  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迷梦的形成及其破灭 吕万和,崔树菊 49-57
7  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探源——论贝尔福宣言产生的原因 华涛 58-65
8  麦卡锡主义的兴衰 张红路 66-74
9  实事求是地评述列宁和布哈林在国家问题上的争论 李振海 75-78
10  列宁和布哈林在国家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消除 郑异凡 79-87
11  关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原因的几种论点 吴柔曼 88-91
12  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李巨廉,王斯德 92-95+91
13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96

 

 

 
世界历史1983年第5期

1  重视世界史的研究和教学——在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陈翰笙 1-2
2  古代东非沿海的城邦 何芳川 3-12+22
3  美国的对德政策和德国的分裂 林勇军 13-22
4  华盛顿与美国宪法 余志森 23-31
5  论西蒙·玻利瓦尔 洪国起 32-40
6  试论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实质 于沛 41-49+89
7  日本倒幕维新思想的形成 李秀石 50-60
8  马基雅弗利的政治思想 张执中 61-70
9  从反埃到反英的马赫迪起义 王彤 71-79
10  三国干涉还辽与日俄战争爆发 刘真武 80-85
11  怎样理解和评价巴黎公社的四·一六法令 周洪钧 86-87
12  怎样理解巴黎公社的全面选举制 林康裕,谢佐钜 87-89
13  《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简介 菁蕾 90
14  关于劳动解放社的三篇史料  91-95
15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96

 

 

 
世界历史1983年第6期

1  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 陈启能 1-10
2  浅论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张宏儒 11-20
3  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座谈会纪要  20-24
4  关于马丁·路德评价的几个问题——纪念马丁·路德诞生五百周年 于可 24-33
5  俾斯麦外交再讨论——兼与王鹏飞同志商榷 邱凯淇 34-45
6  试论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韩铁 45-55
7  俄国国家杜马的形成及其实质 孙成木 55-64
8  马六甲港在十五世纪的历史作用 余思伟 65-75
9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种流派 约翰·布鲁尔,钱乘旦 75-83
10  维也纳会议的召开和神圣同盟的建立 刘宗绪 84-89
11  介绍《齐亚诺日记1939—1943年》 陈廷祐 90-92
12  《列宁年谱》介绍 余伟民 93
13  本刊1983年第1—6期总目录  94-95
14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96

 

 

 
世界历史1984年第1期

1  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体系 郭圣铭 1-10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田昌五 11-22
3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亡国史鉴”初考 俞旦初 23-31
4  苏联二十年代的土地租佃和雇佣劳动问题 闻一 32-44
5  关于劳役地租的考察 马克垚 45-54
6  戴高乐与欧洲联合 周荣耀 55-67
7  论阿卜杜·卡德尔的埃米尔国家 梅伟强,黄丽英 68-77
8  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记苏联现代史第二次学术讨论会 丁果,孙小雪 78-81
9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记二战起源专题学术讨论会 则化 82-84
10  关于战后世界史的几个问题——记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中南地区第二次学术讨论会 吴友法 85-6
11  简短的答复 刘宗绪 87-88
12  热月政变等问题的再说明 余小慎 88-89
13  我国学者的第一部拉丁美洲史——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评介 陆国俊,金计初 90-93
14  读《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史》 光仁洪,管敬绪 94-95+84
15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96

 

 


世界历史1984年第2期

1  人道主义探源 朱龙华 3-8
2  谈关于人道主义讨论中的问题 周辅成 8-10
3  抽象的人道主义只能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 庞卓恒 10-13
4  人道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朱寰 13-14
5  关于人文主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张椿年 15-17
6  要重视太平洋历史的研究 在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成立会上的发言摘要 周谷城 18-19
7  阿拉伯科学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杨克礼 20-31
8  列宁论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吴仁彰 32-40
9  美国商品奴隶制性质试析 曹文娟 41-49
10  试论伊达尔戈的独立思想 李祥 50-57
11  初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二战场” 金重远 58-65
12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中有关历史客观性问题的认识 张文杰 66-70
13  世界通史体系问题琐议 刘远图 71-78
14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许明龙 79-83
15 初论美国工人运动史学 张友伦 84-90
16  美国“新史学派”述评 张广智 91-95+65
17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1983.8—1984.1)  96

 

 

 
世界历史1984年第3期

1  有关《世界通史》体系的几点意见 李纯武 1-6
2  美国与慕尼黑 何抗生 7-15
3  用系统论方法对十九世纪后半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再探讨 王志乐 16-26
4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性质 吴美芬 27-35
5  阿根廷独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统一 张家哲 36-45
6  尼日利亚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张晓华 46-54
7  尊王攘夷运动在日本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蒋立峰 55-63
8  美国南北战争后的改良工会主义思潮 陆镜生 64-70
9  中国南洋学会的创立和发展 姚楠 71-78
10  谢司起义 程华 79-83
11  西方思想史研究的一项新成果——评《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江鹰 84-86
12  《希腊城邦制度》读后 廖学盛 87-89
13  百家异说 一家之言——评《希腊城邦制度》 修海涛 90-94
14  《珍珠港事件为何发生》两则史实订正 丁克迅 95
15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96
 

 

 

世界历史1984年第4期

1  马克思与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纪念第一国际成立一百二十周年 曹特金 1-10
2  论布哈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郑异凡 11-21
3  没有必要作茧自缚 朱庭光 22-24
4  布隆迪王国及其十九世纪末反对外国入侵的斗争 埃米尔·姆沃罗哈 25-29
5  二战后法德和解的主要因素 张运城 30-38
6 城市、城邦和古代西亚、北非的早期国家 陈隆波 39-48
7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历史地位 郭华榕 49-58
8  唯物史观与西方史学的危机和变迁 庞卓恒 59-70
9  对多卷本《世界通史》体系、主线及中心论的几种意见  71-77
10  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王章辉 78-82
11  非洲奴隶贸易四百年始末 吴秉真 83-88+82
12  一部值得一读的地区史——《东南亚史》评介 马宁 89-91
13  中外学术界对《真腊风土记》的研究 赵和曼 92-95+77
14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96

 

 


世界历史1984年第5期

1  回顾三十五年来的成就 开拓世界史研究的新局面 王敦书,于可,马克尧,陈之骅,高放,王养冲,王觉非,丁建弘,万峰,刘绪贻 1-19
2  世界现代史体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刘绪贻 20-29
3  第二战场与美英的战略企图 朱贵生,华庆昭 30-40
4  中国抗日战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王振德 41-51
5  美国中东政策的里程碑——试论杜鲁门的巴勒斯坦政策 林汉隽 52-60
6  日本对北海道的开发 熊达云 61-71
7  略述俄罗斯民间谚语的史料价值 鲍良骏 72-77
8  从高校世界通史教材谈到多卷本《世界通史》的编写 王也扬 78-80
9  从世界历史看改革 李春辉 81-82
10  关于《太阳城》中的宗教哲学思想 马丁 83-84
11  巴西宣布独立 黄邦和 85-91
12  《世界史·近代史》上册评介 孙祥秀 92-94
13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95

 

 


世界历史1984年第6期

1  论近代亚洲资产阶级早期政治活动的性质和作用 何芳川 1-12
2  中亚文化与我国历史的关系 陈翰笙 13-21
3  评恩克鲁玛晚期政治思想的转变 秦晓鹰 22-31
4  英布战争性质辩析 郑家馨 32-40
5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经济政策和思想 徐秋 41-50
6  试论美国民主党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的演变 谭君久 51-60
7  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形成及其特点 李玉 61-69
8  关于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两个问题 吴恩远 70-77
9  《外国历史大事集》前言 朱庭光 78-81
10  历史文章要写得生动些 曹平 82-83+81
11  从韦伯到汤普森——英国工人运动史研究简介 钱乘旦 84-90
12  评杨人楩《非洲通史简编》 郑家馨 91-92
13  介绍《美洲印第安人史略》 李春辉 93-40
14  本刊1984年第1—6期总目录  94-95
15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96

 

 

 
世界历史1985年第1期

1  古代印度社会几个问题 崔连仲 1-9
2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学说 鲍世修 10-16
3  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几个问题——与黄绍湘同志商榷 刘绪贻 17-23
4  试论松方正义财政改革 孙承 24-30
5  委—圭领土纠纷与美英争夺 翟晓敏 31-36
6  从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的一场辩论看杜鲁门政府的对华政策 袁明 37-45+36
7  《独立宣言》是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吗? 齐文颖 46-50
8  阶级分析不是唯一的历史研究方法 他石 51-53+16
9  近十年来玛雅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孔令平,王培英 54-57
10  一部日本近现代史研究的新著——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介绍 武寅 58- 59
11  《拿破仑评传》——立意清新阐释不凡之作 刘宗绪 60-63
12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在西安召开  64-9

 

 

 
世界历史1985年第2期

1  英国入侵马来亚的历史背景 徐钧尧 1-9
2  论美国十九世纪逃奴问题 李青 10-17
3  马克思与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创建 孙耀文,李兰琴 18-26
4  古代埃及的早期国家及其统一——兼评《关于埃及国家的诞生问题》 刘文鹏 27-35
5  日本军部、内阁与“九·一八”事变 郎维成 36-44
6  俄国农村公社探究 陈宝江 45-53
7  《资本论》的问世 王锡君 54-60
8  张继平、胡德坤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评介 朱贵生 61-63+9
9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64

 

 


 
世界历史1985年第3期

1  现代亚非拉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作用 林被甸 1-11
2  马来式亲属制与血缘家族 李根蟠,卢勋 12-22
3  利玛窦与中国 李申,何高济 23-29
4  美国文官制的改革 王锦瑭 30-38
5  1929—1933年苏联与西方的经济关系姚海 39-45
6  澳大利亚外交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姜天明 46-51
7  越南西山农民起义 梁志明 52-58
8  世界史研究也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齐东 59-60
9 热烈的讨论 有益的切磋——记欧洲法西斯问题烟台学术讨论会 沈永兴,武寅 61-64+51

 

 


世界历史1985年第4期

1  三次技术革命和两次产业革命的历史经验 阎康年 1-9
2  罗斯福对华政策经纬 邓蜀生 10-19
3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殖民地自治政策 张锡镇 20-30
4  论土耳其三十年代的对外政策 朱克柔 31-38+19
5  战后日本教育与社会就业问题 刘敬文 39-46
6  1848—1849年匈牙利革命阚思静 47-54+46
7  世界上古史若干总体性问题浅探 王阁森 55-60
8  世界史研究要重视新的科学方法论 于沛 61-62
9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63
10  《世界历史》青年作者论文一览表  64-65

 

 

 
世界历史1985年第5期

1  从唯物史观看技术革命的起因及其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兼评《第三次浪潮》 庞卓恒 1-12
2  论美国经济制度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 胡国成 13-23
3  十七世纪东方外交与西方殖民主义 张之毅 24-33
4  意大利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确立 陈祥超 34-41
5  张伯伦政府的东方慕尼黑政策 周启朋 42-47
6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张宏儒,张小雪 49-56
7  以实事求是态度治史 刘宗绪 57-58+56
8  评《第二次世界大战》 夏韵芳 59-62
9  赫伯特·G.格特曼和“美国工人阶级史规划” 蒋劲松 63-64

 

 

世界历史1985年第6期

1  希特勒的上台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实质 许琳菲,,丁建弘 1-14
2  世界经济史学的若干理论性问题 樊亢,钟成勋 15-23
3  试论肯尼迪的国内“新边疆” 何宏非 24-34
4  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正式成立  34
5  十九世纪黎巴嫩大动乱试析 潘光 35-41+14
6  “皇权主义”和普加乔夫起义 徐顺娟 42-47
7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王昭仁 48-53+23
8  书评不要八股化 齐世荣 54-55
9  试论美国西进运动史学(上) 张友伦,倪亭 56-59
10  我国世界史学科一项重大的研究成果——评《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一分册 管敬绪 60-6+55
11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64

 

 


 
世界历史1985年第7期

1  世界史领域评述历史人物之我见——读《托洛茨基评传》所想到的 朱庭光 1-12
2  《资本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李春辉 13-21
3  略论英国近代两党制度的形成 阎照祥 22-29
4  关于评价第二国际的几个问题 李宗禹 30-39
5  1938年罗斯福的“和平倡议”与英国内阁危机 陈兼,倪培华 40-47
6  十九世纪末津巴布韦人民两次抗英斗争 何丽儿 48-54
7  试论美国西进运动史学(下) 张友伦,倪亭 55-57
8  关于西方史学的两个问题——与庞卓恒同志商榷 王晴佳 58-59
9  第二国际史学术讨论会简况 于沪生 60-61
10  评《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 郑绍钦 62-64
 

 

 

世界历史1985年第8期

1  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而作 宋时轮 1-7
2  英美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的争论(1941年末—1942年) 张继平,日木 8- 17
3  罗马尼亚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而作 朱贵生,康春林 18-24
4  陈翰笙的史学思想 陈洪进 25-41
5  评“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几个问题”——答刘绪贻同志 黄绍湘 42-53
6  岩仓使团出使欧美 汤重南 54-61
7  《中国抗日战争史稿》评介 王建辉 62-63+61
8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64
 

 

 

世界历史1985年第9期

1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为《世界历史》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专刊而作宦乡 1-6
2  中国抗战与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1941—1945) 胡德坤 7-17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深远影响 刘彤 18-25
4  试论德国共产党1935年以前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误及其教训肖辉英 26-34
5  试析1940年11月苏德柏林会谈 侯成德 35-40+46
6  巴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陈海燕 41-46
7  封建势力复活与德国法西斯兴起 吴友法 47-52
8  大西洋会议和大西洋宪章 李铁城,武冰 53-58+52
9  近年来我国二战史研究概况 李巨廉 59-62
10  一部值得注意的《国际关系史》 侯振彤 63-64
 

 

 

世界历史1985年第10期

1  世界史学科建设中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编写战后世界史教科书 张宏毅 1-6
2  蒸汽机到航天飞机的启示 阎康年 7-16
3  原始社会风俗残余——关于妓女祷雨的问题 季羡林 17-20
4  系统科学与世界历史研究 于沛 21-27
5  七二七~九二六年渤日关系述论 武安隆 28-36
6  列宁是什么时候提出和平共处政策的? 洪育沂,郑绍钦 37-44
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中立”与参战 史煦光 45-50
8  胆识·气度·真理——关于“百家争鸣”的二三问题 曹平 51-53
9  罗斯福在慕尼黑事件中的作用——与何抗生同志商榷 黄贵荣 54-57
10  周谷城及其《世界通史》 张志哲 58-60
11  评六校合编的《世界现代史》(1917—1945) 韩国衡 61-63+60
12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64

 

 

 
世界历史1985年第11期

1  古典文明研究在我国的空白必须填补 周谷城,吴于廑,林志纯 1-3
2  关于历史创造者的理论考察 蒋大椿 4-12
3  试谈托洛茨基的中国革命观 李显荣 13-20
4  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 李洪山 21-28
5  三十年代日本财阀与法西斯势力的关系 武寅 29-37
6  十三、十四世纪英国的小土地持有者与庄园经济 郑峰 38-47
7  康居古国初探 莫任南 48-55
8  布尔性质辩异 张隆文 56-64

 

 

 
世界历史1985年第12期

1  论联合国建立阶段的几个问题——纪念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 李铁城,魏能涛 1- 11
2  古希腊“英雄时代”辨析——古希腊史研究之一 王敦书 12-20
3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土生白人地主阶级的特征 郝名玮 21-28
4  英国宪章派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谴责 关世杰 29-38
5  雅尔塔协定和美国的远东战略 周希奋 39-48
6  评波克罗夫斯基的商业资本理论 陶惠芬 49-56
7  关于共产国际的组织性质问题 李忠杰 57-58
8  《国际共运史事件人物录》简介 张宏儒 59-60
9  本刊1985年第1—12期(总第38—49期)总目录  61-63
10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64

 


  本文关键词: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中有关历史客观性问题的认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4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3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