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中西方文化差异探析——以霍夫斯特德的价值尺度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6-11-04 21:19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探析——以霍夫斯特德的价值尺度为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学习 >> 中西方文化差异探析——以霍夫斯特德的价值尺度为视角


长白学刊2010年第3期
CHANGBAIJOURNAL
No.3

总第153期 Sum№.153

2010

中西方文化差异探析
——以霍夫斯特德的价值尺度为视角 朱丽娟,胡忠丽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潭、经济基础及社会环境,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荷兰

心理学家霍夫斯特德提出的四个文化价值尺度: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避免不确定性、权力差距与男性一女性。 为进一步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关键im]个人主义一集体主叉;权力差距;不确定性;男性一女性;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f文章编号-]1003-5478(2010)03-0152-03

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经 济基础与社会环境,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 异。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 重要的现实意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 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社会成员从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 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一个社会群 落的基本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 们的心中,坚若磐石,挥之不去,而且代代相传。Ⅲ 0,61)为了克服价值观研究中的一些弊端,20世纪 80年代初,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特德(Hofstede) 对IBM公司的50种职业、66种国籍的雇员所回 答的11.6万份问卷进行分析,经验式地提出了四 个文化价值尺度: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Individual- ism-Colleetivism)、避免不确定性(Uncertainty— Avoidance)、权力差距(Power Distance)与男性一女 性(Masculinity-Femininity),为进一步研究中西方 文化差异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一、从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的维度看中西方 文化差异 (一)霍夫斯特德的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理论
【收稿日期]2009—09—08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并共同组成表征 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的维度。在个人主义社会中。 个人之间的联系很松散,每个人只能指望他自己 或他的家庭照顾自己。[Z](P313)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对,并共同组成表 征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的维度。集体主义的文化 倾向表明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自出生起即在一种强 烈的、凝聚的群体气氛中成长,人们在一生中不断 地得到这种气氛的强化,并以对内部团体无条件 的忠诚换取这种群体对他的保护。Izl(P311) (二)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中华文化中的
集体主义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首要的价值观,是 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典哲 学、希腊城邦政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则对 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
用。

个人主义价值观认为:1.价值是由人体验的, 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 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2.一切 个人都是平等的,反对权威主义和对个人的支配, 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就是要求尊重人的个性及私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试以霍夫斯特德分类法比较分析广告语言中体现的中西方价值观差 异”(2008Bwx08)的研究成果。 f作者简介】朱丽娟(1970-),女,黑龙江肇州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荚 美文学;胡忠丽:(1974-),女,吉林伊通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152-

万方数据

人空间。承认个人有权不同于他人,有权选择自 己的生活方式;反映在文化层面上的积极意义为 高度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以及不拘泥于传 统而大胆创新的个人奋斗精神。3.先有个体。后有 群体。群体是由一个个单独的个体组成的,没有 这些单独的个体,就没有群体。因此,只有当每个 个体都充分自由发展了。群体才会充分自由发 展;只有当每个个体的利益都充分满足了,群体 的利益才会得到保障。131(P44)因此,,在西方,人们通 常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而后才考虑集体利益。 “利己”观念被认为是美国主流文化的六大形式 之首,认为个人主义指的是个人的利益是至高无 上的,一切价值、权利与义务均产生于个人。英美 的广告经常用“个性”(individuality)、“个人”(per- sonal)和“隐私”(privacy)等诉求主题来激发受众 的自豪感,煽动他们的购买欲望。 在中华文化中,集体主义是首要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认为:1.价值是由人类所体验和创造 的,人的集体价值是社会的最高价值;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个人是集 体中的一员,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个人利 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保护集体利益,反 映在文化层面上的积极意义为高度凝聚力和战 斗力的集体奋斗精神;3.先有群体,后有个体。俗 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没有群体,个体就不能 生存和发展,只有群体利益得到保障,个体利益 才会得到满足。“家本位”是中华文化群体价值观 的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家庭是社会组 织结构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基本的单位,个人只是 这个单位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一个传统社会 中的中国人,他的身份、地位、义务和责任都与他 的家庭、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 损。因此。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都是以家庭为 轴心,父母子女互相关心,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患难与共,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极力维护家庭的 稳定。‘3协45) 在不同的时代,集体主义的表现形式和表达 方式虽有不同,但基本内涵却是相同的。孔子的 以“大一统”观念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资产阶 级革命先驱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以及毛泽东大 力倡导的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不体现了集 体主义的思想内涵。 二、从权力差距的维度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霍夫斯特德的/X.力差距理论 权力差距是表征国家文化特征的一个维度。

它是指一个国家的组织和机构中,权力较小的人 期望和接受权力分配不平等的程度。l‘=q(P28)权力差 距大的文化成员(如上司认为自己不同于下属,下 属也认为自己不同于上司)认为权力是社会的一 部分,重视强制的权力;而权力差距较小的文化成 员则相反,相信权力只有在其合法时才可用,倾向 于专家或合法的权力。Pq(P57—58)霍夫斯特德曾对来 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 果显示,在权力差距项下,菲律宾、印度、香港、新 加坡、日本排名最前,排名在后的是丹麦、加拿大、 新西兰、美国。这充分说明东西方对社会权力分 配不平等现象的不同态度。11l(P61) (二)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程度的权力差距 西方人尊重个人权力。向往自由,崇尚平等。 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是一个任何人,无论出身 贵贱,都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从头开始的社会, 也就是许多西方人心中的“美国梦”。按照 Rokeach目的性价值观的划分,自由、平等是他们 生存的最终目标。这一平等观念体现在行为模式 中常表现为对陌生人甚至是家人的过分客气和礼 貌:如对任何服务都要说声“谢谢”,作完报告也要 说声“谢谢”,对待家庭成员甚至是晚辈也是“谢 谢”挂在嘴边,连打个喷嚏也要说声“请原谅”。【Il
(P61)

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和中华文化圈的核心,自 然也表现出与其他东方国家相似或相同的权力分 配观点。相对而言。中国人更加维护等级制度,顺 从权威,尊重长辈,强调做事情要符合自己的身 份。汉语中很多复合词的排列顺序就充分展示了 中国人的“尊卑”观念。如:天地、日月、国家、君臣、 父子、兄弟、老少、男女、夫妇、官兵、干群、师生等。 这种“尊卑”观很可能深受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和 社稷崇拜的影响。为了追求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 会关系的和谐,人们可以抑制自己对自由的向往, 循规蹈矩。 三、从回避不确定性的维度看中西方文化差


(一)霍夫斯特德的回避不确定性理论 霍夫斯特德所说的回避不确定性是指具有某 种文化的人们对不确定性和未知情境感到威胁的 程度。这种感觉是由紧张而生的。人们需要对未 知的情境作出可靠的预测;需要成文或不成文的

规则。‘印129)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在心理上难以忍
受模模糊糊的事,对事比较“较真”,它们以制定一 系列的行为规范来减少不确定性,这类文化包括
一153-

万方数据

希腊、葡萄牙、比利时、日本、秘鲁、法国、智利、西 班牙、阿根廷等。而有的文化则很有能力对付模 模糊糊、模棱两可的事,对此没有心理压力,属于 这类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有新加坡、丹麦、瑞典、英 国、印度、菲律宾和美国。嗍(P163)总的来看,西方文 化回避不确定性的程度较低,而中国文化回避不 确定性的程度较高。 (二)西方文化的求变与中华文化的求稳 在提出关于“火”和“逻各斯”的学说之后,西 方文化又提出了“一切皆流,万物皆变”的主动观 念。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旬名言:“我们不 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旨在说明万物皆流,无物常 驻。mb,2s6-2sT)西方文化的真谛就在于求变,核心思 想是“无物不变”。且变化永无停顿。尤其是美国 这样一个移民国家,素有“车轮上的国家”的美誉。 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变化体现出不断打破常规、 不断创新的精神,人们永远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 而不执着于传统的秩序,更不甘受制于家庭、经 济、教育乃至个人能力等条件。阿(P97) 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 一,即寻求人与周围环境、自然界的协调。中国古 人都遵循“以儒治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的生 活模式,他们的主静观念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 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 们好静的品质随处可见。人们常说“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万物静观皆自得”;“以静制动”; “以不变应万变”;以致以“文静”赞誉女孩子,以 “稳重”夸奖男孩子。阁(P256)可见“求稳”一直是我 国大多数国民的主流观念,“统一和稳定”被看作 是社会发展的保证。几千年的农耕思想把人们的 价值观念禁锢在土地上。“安居才能乐业”,“三十 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旦不得不离开 故土,则被称为“背井离乡”。嘲(P9唧 四、从男子气概一女性气质的维度看中西方 文化差异 男子气概:与女性气质相对,并共同构成表征 一个国家文化特征的维度。男子气概的文化特征 是:社会中的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区分得非常清楚, 男人应当表现得自信,有雄心壮志,注重物质方面 的成就;女人应当谦恭、亲切、温柔,注重生活质 量。171(P313) 女性气质:与男子气概相对,并共同构成表征 一个国家文化特征的维度。女性气质的文化特征 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的性别角色互相重合,无 论男人、女人都很谦恭、亲切、温顺,都重视生活质
一154一

量。11哪l 2)
在男性化国家中.男人和女人都持有更强的 价值观;在女性化国家中,男人和女人都持有更恭 顺的价值观。在男性化国家中,无论男女都被教育 要变得有雄心壮志,富于竞争,虽则女子的雄心壮 志是指她们的兄弟、丈夫或儿子所取得的成就。 看看美国电影就可以知道,男孩子举行足球赛时, 总有女孩子组成的啦啦队助兴,惹人注目的总是 啦啦队队长。 在女性化国家中,男孩子与女孩子要学习行为 谦逊、安分,过于自信的行为或是争强好胜会受到 讥笑和嘲弄。如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凡事从 众”。这种态度表明了社会崇尚一种谦逊的风范。
‘2忙101)

价值观的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 因素之一。价值观以种种微妙的、隐性的形式。在 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为了能有效地进 行文化交流,避免无谓的价值冲突,掌握跨文化 交际方面的知识,提高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 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 异,则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 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避免 误会,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以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l】杨宏.跨文化交际语外语教学【M】.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5. [2]Hofstede G一跨越合作的障碍:多元文化与管理【M】. 严毅夫,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胡忠丽.透过广告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在个人主义一 集体主义方面的差异(一)叨.鲁迅研究月刊,2006,02).

【4瑚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M】.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6】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M1.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71张锦帆.跨文化交流中东西方价值观念差异的分析 们.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责任编辑:钟淑洁

万方数据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探析——以霍夫斯特德的价值尺度为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4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d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