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概念发展中的文化分歧

发布时间:2016-11-16 19:25

  本文关键词: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概念发展中的文化分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博硕论文分类列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艺术

数理科学和化学 文学

天文学、地理科学 军事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经济

自然科学总论 哲学

查看更多分类

论文搜索

相关论文

大鼠theta和gamma神经振
miR-885-5p在肿瘤生长和
肺癌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及意义分析
244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控结肠癌干细胞
肿瘤相关miRNAs对树突细胞寿
毛囊干细胞的多分化潜能及其向汗腺
逃逸与追寻—罗伯特·潘·沃伦诗歌
美国意象派诗学思想研究
隋炀帝故事的文本演变与文化内涵
明代文官制度与明代文学
当代中国蒙古族文学叙事的性别研究
明清游历小说研究
初、盛唐音乐思想与文学
近二十年女作家小说中的“乡土女性
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研究
香港粤语语调初探
现代汉语运动事件表达模式研究
现代汉语系词“是”与几个相关问题
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听感格局

科目列表

博士论文    

 

 

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概念发展中的文化分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引言第14-26页

 一、抑郁症和神经衰弱相关流行病学调杏第14-19页

  (一) 抑郁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差异第14-17页

  (二) 神经衰弱患病率的文化差异第17-19页

 二、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概念引发的争议第19-22页

 三、本文的主要宗旨第22-26页

第一章 神经衰弱概念历史演变及诊断变迁第26-49页

 第一节 神经衰弱在西方的历史演进第27-32页

  一、神经衰弱概念的提出第27-29页

  二、神经衰弱概念的盛行第29-30页

  三、神经衰弱诊断的衰退第30-32页

 第二节 神经衰弱在中国的发展第32-41页

  一、神经衰弱概念的引入第32-33页

  二、转向本土的神经衰弱概念和研究第33-34页

  三、由神经衰弱向抑郁症的过渡第34-41页

   (一) 西方精神病学及其诊断标准的影响第35-36页

   (二) 抑郁症概念的官方准入第36-37页

   (三) 抑郁症知识的普及和大众的心理准备第37-38页

   (四) 抑郁症临床诊断地位的确立第38-41页

 第三节 精神疾病诊断系统中神经衰弱诊断标准的变迁第41-49页

  一、DSM系统中神经衰弱诊断标准的变迁第41-44页

  二、ICD系统中神经衰弱诊断标准的变迁第44-46页

  三、CCMD系统中神经衰弱诊断标准的变迁第46-49页

第二章 抑郁症概念历史演变及诊断变迁第49-71页

 第一节 抑郁症概念在西方的发展历史第49-58页

  一、早期西方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第50-55页

   (一) 体液论第50-53页

   (二) 化学和机械因果论第53-55页

  二、近代西方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第55-56页

  三、现代西方医学对抑郁症的理解第56-57页

  四、西方宗教有关抑郁症的概念第57-58页

 第二节 抑郁症概念在中国的发展第58-64页

  一、萌芽期第59-61页

  二、发展期第61-62页

  三、成熟期第62-64页

 第三节 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变迁第64-71页

  一、DSM系统中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变迁第64-66页

  二、ICD关于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第66-68页

  三、CCMD系统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变迁第68-71页

第三章 躯体化、心理化视角下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的文化分歧第71-113页

 第一节 躯体化、心理化二分视角的引入第72-88页

  一、躯体化和心理化二分理论的回顾第72-77页

   (一) 精神分析的视角第72-73页

   (二) Kirmayer的躯体化、心理化二分法模型第73-74页

   (三) Kleinman的疾病习语假设第74-75页

   (四) DSM诊断系统的官方分类第75-77页

  二、躯体化与心理化概念第77-85页

   (一) 躯体化第77-81页

   (二) 心理化第81-85页

  三、神经衰弱、抑郁症与躯体化、心理化第85-88页

 第二节 神经衰弱、抑郁症与躯体化争议第88-97页

  一、神经衰弱与躯体化现象第88-91页

  二、神经衰弱与躯体化障碍第91-94页

  三、神经衰弱与抑郁症的躯体化第94-97页

 第三节 疾病概念争议背后的社会文化差异第97-113页

  一、文化对疾病展现规则和症状报告的影响第97-101页

   (一) 文化对疾病展现规则的影响第97-99页

   (二) 文化对情感聚焦状态的影响第99-100页

   (三) 文化对疾病解释模式的影响第100-101页

   (四) 疾病解释模式对症状报告的影响第101页

  二、疾病观念的社会文化建构过程第101-105页

   (一) 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的社会文化建构过程第101-103页

   (二) 神经衰弱和抑郁症中的身体和社会第103-105页

  三、从心理化、躯体化看抑郁症和神经衰弱的文化分歧第105-113页

   (一) 文化建构的躯体化和心理化第105-107页

   (二) 从躯体化、心理化看神经衰弱、抑郁症概念的文化分歧第107-113页

第四章 临床诊断中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的文化分歧第113-141页

 第一节 临床诊断中的争议第113-117页

  一、临床研究中医生对神经衰弱概念的理解第113-115页

  二、临床诊断中的分歧第115-117页

 第二节 诊断变迁中的文化分歧第117-130页

  一、近期诊断实践中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的变化第117-122页

   (一) 神经衰弱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第117-119页

   (二) 神经衰弱与文化相关综合征第119-120页

   (三) 神经衰弱与抑郁症、焦虑症第120-121页

   (四) 抑郁症在临床诊断中的境遇第121-122页

  二、神经衰弱向抑郁症的躯体化的转变第122-126页

   (一) DSM-Ⅲ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起源第122-123页

   (二) 神经衰弱向抑郁症的躯体化转变的三个阶段第123-126页

  三、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诊断变迁中的文化分歧第126-130页

 第三节 DSM疾病概念本土化的争议第130-141页

  一、症状中的文化差异第130-132页

  二、DSM文化实用性问题第132-136页

   (一) DSM的生物学基础第132-133页

   (二) 西方和非西方社会中病理学的差异第133-134页

   (三) 西方精神病理学标签在非西方文化中的困境第134-136页

  三、DSM对抑郁症、神经衰弱和躯体化诊断的影响第136-141页

   (一) 对诊断的影响第136-137页

   (二) DSM化对神经衰弱治疗方式的影响第137-141页

结语第141-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55页


 

论文编号BS2147563,这篇论文共155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4.2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7.5元 。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本文关键词: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概念发展中的文化分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7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7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e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