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中西哲学的差异_《安徽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0 14:53

  本文关键词:牟宗三历史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3年

牟宗三历史哲学研究

韦勇  

【摘要】:牟宗三被誉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牟宗三经历了“会通中西、援佛入儒、归宗儒学”的学术心路。哲学是关于人生的追问,生命是人的本真存在方式,历史是人的生命实践活动,所以,历史哲学就是关于生命实践的追问。牟宗三以文化生命解悟历史,主旨在于疏通中国文化生命的大动脉,挺立儒学的主体性,剖析历史发展的事理与情理,为中国历史作一个哲学思考。 在历史本体上,牟宗三认为观念形态是民族的“文化形态”之根。历史发展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明线:就是中国历史的朝代更迭、历史过程、历史事件;一条是暗线: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神。历史精神是个人生命、民族生命、历史生命的综合概念。中华民族是具有原创精神的民族,文化生命是民族的血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孔子仁心德慧的通体精神、孟子的道德主体挺立精神和荀子知性主体的彰著精神,为中国文化生命的大义。牟宗三把中国历史精神归结为综合的尽理精神和综合的尽气精神。中国历史是综合尽理精神的凝练,综合尽气精神的高扬,是文化生命的流淌。综合尽理精神是“精”,综合尽气精神是“气”,文化生命是“神”。分解的尽理精神是西方历史文化的基本精神。分解的尽理精神“尽”的是具体的概念,综合的尽理精神“尽”的是心性之源,即存有即活动,具有创生性,所以可以生生不息。牟宗三“剥蚕抽丝”地概括出历史的基本精神。“综合的尽理精神”开出了超越的理想,“综合的尽气精神”开出了生命的健旺,“分解的尽理精神”开出了科学与民主政治。这三种精神为人类历史注入了生命活力。 在历史进程上,牟宗三认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为主流所决定的一个文化方向和文化形态。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孔孟荀的儒家思想虽然没有占据统治地位,但却彰显了通体的光辉。楚汉的天才时代,展现综合的尽气精神。西汉是理性超越时期,东汉是理性内敛时期。历史是文化生命的曲折承续。 在历史动力和主体上,牟宗三认为“道德的向上的心”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牟宗三重视政治法律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他认为政治法律决定经济形态。他主张“道德的向上的心→政治→经济”历史推进模式。关于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创造者,他一方面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同时,又指出政治家和伟大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中国历史的社会形态上,牟宗三按照政治法律模式,把中国历史分为古代共产社会、封建主义社会、商业资本主义社会、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牟宗三把政治分为贵族统治、君主专制和民主政治,历史发展是民主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历史规律上,牟宗三认为天下兴亡治乱,各有常势,历史发展总有一定规律。第一,从表现方式上看,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治一乱的循环史。第二,从表现形态上看,历史发展是文化生命的曲折承续。牟宗三选定“文化生命”作为历史研究的因子,使历史活了起来。中国历史文化是“以理生气”,遵循“大河向前流”规律,虽弯弯曲曲,但奔流不息,不会断灭。西方历史文化遵循“抛物线”规律,气尽物绝。第三,从发展趋势上看,历史发展虽遭受挫折,但是,总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作主导,故能“独握天枢以争剥复”(王船山)。人文生命为中华民族之大义疏通了经脉,民族是流动的文化血脉,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文化生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中国历史的治道表现为:儒家的德化的治道、道家的道化的治道、法家的物化的治道。政道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客观之道。牟宗三认为中国历史有治道无政道,有治权无政权。他主张通过建立政道以解决王船山所说的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皇位继承和宰相难处的历史症结。中国历史上“新外王”没有形成,主要原因是儒学以仁统智,概念的心灵未彰显,道德主体没有开出概念的知性主体。皇帝是一个无限制的超越体,“宗法制”和“等级制”扼杀了民主。知识分子在争取民主中的作用不明显。所以,中国近代未出现科学和民主政治。“良知自我坎陷”是“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枢机。坎陷的方式有:“道德主体”坎陷“知性主体”,“无执的存有论”坎陷“执的存有论”,“隶属之局”坎陷“对列之局”,“理性之运用表现”坎陷“理性之架构表现”,“理性之内容表现”坎陷“理性之外延表现”。科学和民主政治是“良知坎陷”的必然结果。“三统并建”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使命和必然趋势。肯定道统的宗教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的人生宇宙本源。开出学统,转出“知性主体”,以融纳希腊文化。继续政统,走向民主法制将成为历史必然。 在历史认识上,牟宗三主张“摄物归心”,物随心转,用辩证直觉的方法认识历史。“心”是认识工具,分为“道德心”和“认识心”,“道德心”是主观化之心,“认识心”是客观化的心。在历史认识深度上,要透过“物理”,“解释事理”。在认识能力上,认为“智的直觉”是本心明觉之所发,具有超越性,所以,人虽有限但可无限。 在历史评价上,牟宗三认为历史评价分为道德判断和历史判断。前者是通过“理”来判断历史对错,也就是历史发展应符合“善”,遵循“伦理主义”原则;后者是以“实”来判定历史是非,历史发展应符合“真”,遵循“历史主义”原则。历史评价应道德判断和历史判断两者兼顾。在历史理想上,儒释道的“无限智心”为德福统一奠定了基础。他以对道德生命的关切,对民族生命的忧思,对大同社会的向往,来阐述对人们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是现代新儒家中第一个写《历史哲学》专著的人。其历史哲学的主要贡献:一是从形上的角度概括出中国历史的基本精神。二是认为文化生命是历史跳动的脉搏,只有合乎人性的历史才有生命力。三是提出只有儒学有创生性,为“以理生气”找到了源头,使历史“活”了起来。四是提出“坎陷论”,开启了新外王研究的新途径。牟宗三历史哲学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历史本体上,认为“道德的向上的心”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夸大了“精神”的作用。在历史动力上,认为政治格式决定经济形态,混淆了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根本动力。在历史发展上,机械地看待唯物辩证法。在历史认识上,混淆了“事实一价值”与“现象—物自身”之间的关系。在新外王形成的途径上,“坎陷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内圣开出新外王的问题。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他从三个层面完成了对历史哲学的现代性建构。第一个层面是精神观念的形上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文化生命的实践层面;第三个层面是政道开显的法制层面。在西学东渐、中华民族文化面临挑战的危急时代,牟宗三的“良知坎陷”和“三统并建”为中国历史文化出路把脉问诊,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大综合”不能等,“大理想”不能急,疏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动脉,挺立儒学的主体性,为生命向外凸出,冲破了齐同一色的混沌,在寂寞中显豁出“独体”,开启了对中国历史哲学研究的新时代。牟宗三以“文化生命”把切中华民族历史的脉搏,有助于人们寻找中华民族历史生命本源的律动,这对于历史发展和民族认同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61;K0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莘;历史认识的合法性──从李凯尔特和卡西尔的观念看新康德主义的历史科学观[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杨泽波;理性如何保证道德成为可能——牟宗三道德自律学说的理论意义[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3 张三萍;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4 刘作翔;;“周期率”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不是一个历史规律——关于“周期率”问题的词语新争议及其历史哲学之诘辩[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陶清;;论牟宗三的中国历史观[J];安徽史学;2012年06期

6 孙丽涛;在断裂中架起桥梁:雅斯贝尔斯历史哲学中的拯救意识[J];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7 胡伟希;田超;;儒学的“内在超越性”与“历史总体”问题——从分析牟宗三、李泽厚、安乐哲诸观点出发[J];河北学刊;2011年02期

8 卢兴;吴倩;;“事实/价值”等于“现象/本体”吗?——对牟宗三“良知自我坎陷说”的一个检讨[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李愿来;;新儒家“内圣外王”理想落空的原因——以牟宗三先生为例[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5期

10 赖功欧;牟宗三历史哲学的“文化生命”内核[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晓宇;牟宗三历史哲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8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9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武;龚圣理;;中国古代社会及其私有制的终结——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陈叶;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诗性”魅力[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凤捷;;四十年来我国史学发展中一个规律性现象的探索[J];安徽史学;1991年02期

2 郑剑虹,陈劲;再谈历史心理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何新;;古代社会史的重新认识——从近年出版的两部史著看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危机[J];读书;1986年11期

4 盛国雄;崔世广;;评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J];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03期

5 郭建宁;;试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视角转换[J];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08期

6 姜锡东;关于规律和历史规律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7 李素霞;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J];河北学刊;1995年06期

8 ;多线说还是单线说?[J];世界历史;1981年05期

9 苏双碧;论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和特殊性[J];世界历史;1986年04期

10 汝信;关于历史哲学两个问题的思考[J];世界历史;198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晨海;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家栋;“超越”与“内在超越”——牟宗三与康德之间[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金惠敏;孔子的仁学:一个后现代性的阅读[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杨泽波;先秦儒家与道德存有——牟宗三道德存有论献疑[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王兴国;牟宗三的康德哲学著作翻译[J];世界哲学;2004年06期

5 卢兴;;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发展历程[J];中国哲学史;2008年02期

6 白欲晓;牟宗三儒释道三教的哲学证立与圆教判释[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王兴国;成于乐的圆成之境——论牟宗三的美学世界及其与康德美学的不同[J];孔子研究;2005年01期

8 吕伟;;论牟宗三对张载气学思想的解读[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1期

9 吕伟;;浅谈牟宗三关于“气”的思想[J];东方论坛;2010年02期

10 张晚林;大地的儿子与上帝的选民——徐复观、牟宗三对杜诗的不同评价的成因探析及其启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亦男;;从牟宗三先生的朱子研究探讨朱子思想中的现代性[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闵仕君;;论牟宗三先生的道德形上学建构[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3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泽波;;道德他律的尴尬——牟宗三判定朱子为道德他律献疑[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迎年;;孟子:一个道德形上学家?——在“心”与“利”的剥离中对话现代新儒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李德仁;;新儒家说易[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义俊;;中国儒学:大综和系统[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墨子刻;;道统的世界化 论牟宗三、郑家栋与追求批判意识的历程[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杨泽波;;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道德底蕴——以孟子为中心[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刘述先;;五年来的学思[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继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N];深圳商报;2011年

3 胡伟希 (本报书评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YMG记者 耿晶 通讯员 胡国锋;[N];烟台日报;2010年

5 周原(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生);[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6 陈洁;[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胡晓明;[N];文汇报;2006年

8 丁为祥;[N];光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建平;[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陈占彪 录音整理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 苏柏诚 杨雅婷 郭宗彦 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勇;牟宗三历史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王政燃;本体之思—牟宗三本体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3 唐圣;圆觉主体的自由:牟宗三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昆;牟宗三的道家思想解读及其意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陶悦;道德形而上学[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兴国;从逻辑思辩到哲学架构[D];南开大学;2000年

9 张海燕;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郭荣丽;文化理念的构建与落实[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巍;牟宗三“历史哲学”浅论[D];吉林大学;2010年

2 龙计兵;牟宗三智的直觉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聂增;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杨浩;融通与判定—牟宗三“哲学演讲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聂燕燕;牟宗三“良知坎陷”论述评[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汤小苗;牟宗三认识思想中的直觉主义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夏亚平;传统的超越与回归——对牟宗三现代化观念的反思[D];湖南大学;2010年

8 李冉;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思想体系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9 任新民;牟宗三智的直觉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10 周晓莹;牟宗三《政道与治道》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牟宗三历史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3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f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