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进步运动时期美国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17-03-29 14:03

  本文关键词:进步运动时期美国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1913年第17条宪法修正案的生效,美国的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联邦参议员由最初的州议会选举转变为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改革,标志着美国联邦宪法原初的制度设计出现了重大变化,对后世美国的宪政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体现了当时的州主权观念和反民主的思想倾向。这是因为,在以联邦制和国会两院制为主要特征的美国宪政体制下,州议会选举联邦参议员,可以突显联邦参议院的州主权色彩,同时,州议会选举联邦参议员,也可以体现精英政治,抑制联邦众议院的民主倾向,发挥联邦参议院的制衡作用。 从19世纪2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众民主观念的盛行和普选权的扩大,美国人民的参政意识开始觉醒,这为直选联邦参议员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可靠的制度保障。内战后,在二元联邦制下,州不具有主权逐渐成为美国公民的共识。与此同时,内战后的州议会也出现了信任危机,州议会由人民自由的保护者逐渐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导致了公信力的急剧下降,动摇了联邦参议员的合法根基。 进步运动时期,进步主义者试图通过强化民众的政治参与,完善精英主义倾向严重的代议制度。在这一过程中,“黑幕揭发运动”对联邦参议员选举腐败的揭露,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平民党人则将直接选举联邦参议员纳入其政治纲领。各州也通过修改州宪法初步实行了联邦参议员的民选。在强大的改革呼声下,联邦国会终于制定了第17条宪法修正案,为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改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改革体现了大众民主的进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精英政治的事实,相反它健全了精英政治、完善了代议制民主。
【关键词】:联邦参议员 大众民主 二元联邦制 进步运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71.2;K712.5
【目录】:
  • 目录4-5
  • CONT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7
  • 1. 研究意义9-10
  • 2. 研究综述10-16
  • 3. 论文核心观点16-17
  • 一、联邦参议员的传统选举模式17-26
  • 1. 传统选举模式的确立18-21
  • 2. 传统选举模式确立的原因21-26
  • 二、政治民主的发展对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改革的推动26-35
  • 1. 大众民主观念的流行26-31
  • 2. 普选权的扩大31-35
  • 三、州权威的衰落对传统联邦参议员选举模式的动摇35-45
  • 1. 州主权的丧失35-39
  • 2. 州议会的信任危机39-45
  • 四、进步运动对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改革的催化45-53
  • 1. “黑幕揭发运动”的发难45-47
  • 2. 平民党运动的改革诉求47-49
  • 3. 州直选联邦参议员的尝试49-53
  • 五、第17条宪法修正案的出台53-64
  • 1. 进步共和党人的改革呐喊53-57
  • 2. 国会内的修宪博弈57-64
  • 结语64-69
  • 参考文献69-77
  • 致谢77-7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鸣;关于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几个问题[J];世界历史;1991年06期

2 许国林;黑幕揭发运动与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变革[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张聚国;;从特权到普遍性权利:美国公民选举权的扩大[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剑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J];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5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J];历史研究;2007年01期

6 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J];历史研究;2009年01期

7 任东来;美国早期宪政史上的联邦法令废止权[J];美国研究;2001年02期

8 欧阳惠;韩铁;;美国平民主义运动的历史渊源及政治诉求[J];求索;2009年04期

9 赵辉兵;;美国进步运动研究评述[J];史学集刊;2006年01期

10 孙一萍;;欧美学界对公民投票制度的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进步运动时期美国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74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