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二战结束前后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计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21:08

  本文关键词:二战结束前后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计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确立了作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而这离不开德国科学家移民对美国科学研究事业的贡献。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经历了两次德国高端科学家大规模涌入的事件。第一次是1933年开始的对德国犹太知识难民的接纳活动的展开,第二次则是1945年开始的“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与技术专家“计划的实施。前者推动了世界科技中心由德国向美国转移的话,后者则进一步巩固了美国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本文即以“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计划”为研究主题,希望通过对“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计划“背景、演变、双面影响的分析,以期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国内与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该计划出台的总体背景。笔者认为:国内,二战时期美国对科技的重视与接纳德国犹太知识难民的启示是计划出台的间接推动力;国外,二战后期美国对德军事技术情报活动的开展与德国科学家处置问题的提出直接推动了该计划的制定。第二部分将分两个章节进行论述。对于这一部分的研究,笔者将在查阅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云遮雾绕计划”与“曲别针计划”两个具体计划的制定过程、内容、特点、实施情况分别作详细地论述。第三部分旨在对该计划的实施效果与利弊得失进行评价。计划的实施,开创了“知识赔偿”的新的战争赔偿方式,为美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战争赔偿,推动了美国科技的发展,使其在与苏联的“太空竞赛”中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科技霸主的地位。结语部分从“国家利益”与“人道主义”的角度重新阐释该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总结,旨在指出: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美国在“国家利益”驱使下做出的选择。但与此同时,美国抛弃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将大量的纳粹战犯带回美国,使其逃脱法律的制裁,这是对法律和道德的践踏。由此,笔者希望可以启发读者对“利益”与“道德”取舍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美国 德国 科学家 云遮雾绕计划 曲别针计划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s5-8
  • 引言8-16
  • 一、“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计划”制定的背景16-28
  • (一)美国国内背景16-22
  • 1.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对科技的重视16-19
  • 2. 美国接纳德国犹太知识难民的启示19-22
  • (二)国际背景22-28
  • 1. 美国对德军事技术情报调查活动的延续22-25
  • 2. 德国科学家处置问题与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设想的提出25-28
  • 二、临时性的“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计划”:“云遮雾绕计划”的实施28-35
  • (一)“云遮雾绕计划”的出台与实施28-32
  • 1.“云遮雾绕计划”的出台与主要内容28-30
  • 2.“云遮雾绕计划”的实施30-32
  • (二)“云遮雾绕计划”陷入困境32-35
  • 三、长期性的“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计划”:“曲别针计划”的实施35-46
  • (一)美占区德国科学家流失问题与苏联抢夺德国科学家的威胁35-38
  • (二)“曲别针计划”的出台与实施38-46
  • 1.“曲别针计划”的出台与内容38-41
  • 2. 反对声中前进的“曲别针计划”41-43
  • 3.“曲别针计划”的实施43-46
  • 四、“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计划”的实施效果与得失评析46-56
  • (一)“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计划”对美国的积极影响46-51
  • 1. 以“知识赔偿”的方式保障了美国获得战争赔偿的权利46-48
  • 2. 巩固了美国战后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48-51
  • (二)“美国输入德国科学家计划”的黑暗面51-56
  • 结语56-60
  • 参考文献60-69
  • 后记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侯韶图;寻找德国科学家留在中国西部的故事[J];民国春秋;2000年05期

2 佚名;;德国科学家曾帮苏联造核弹[J];21世纪;2010年10期

3 陈雪寒;睡眠新观念[J];武当;2004年12期

4 ;“莫扎特效应”遭质疑[J];幼儿教育;2007年Z1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永华;德国科学家缘何回流?[N];科技日报;2004年

2 ;德国科学家证实女性酗酒危害更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德国科学家发现V型蛋白质结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记者 潘治;美丽取决于平均相貌[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吴凤祥;“从马桶里抢人才”的启示[N];解放军报;2006年

6 葛秋芳;德国科学家发现新抗生素[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7 记者 刘钢;重金来解传染谜[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记者 王艳红;森林火灾危害大 伐木原来是帮凶[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本报记者 吴m#麓;曹广民:小草也成气候变暖疑凶[N];北京科技报;2008年

10 陈淳;考古史上骗局不断[N];东方早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U

本文编号:291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91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3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