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督教情结

发布时间:2017-04-19 21:17

  本文关键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督教情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包括它的本质,它在西方历史中独特的地位及与中世纪和基督教复杂而特殊的关系。自从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发表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以来,广大学者就持与之相似的态度,认为人文主义同基督教是完全的一对死敌,中间不允许有任何的融通之处,欧洲的近代历史就是“人文主义”与“神本主义”的斗争,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这篇论文试图论证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同基督教有着紧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基于基督教是现代欧洲诸多思想的源泉,人文主义也不无例外的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再者,细加观察,人文主义同基督教思想有着价值和观念之上的不少重合之处,至少双方都支持人类本身特点的发挥与释放;最后,历史的说,除了基督教之外,欧洲中世纪时期没有哪一个社会或文化组织能够成功的孕育出一个完整的,复杂的道德,价值,和行为系统,即人文主义。所以探讨人文主义同基督教的关系,对于人文主义正本清源,以及正确认识人文主义有着莫大的意义。 本篇论文共六章。第一章简要说明了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上关于其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的种种观点;第二章是对于人文主义诞生之地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现实的概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正处于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各种危机,社会的和精神层面上的,层出不穷。第三章是对人文主义的历史演变做出的简述,不同时期有不同学者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有不同的解释。另外,对于人文主义的分析,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的支撑才能说明它与当时社会,中世纪及现代社会的关系。第四章主体论述人文主义同基督教的亲密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人文主义在对教会进行批判的同时,积极地投身教会,并以为教皇和上帝服务为荣。即便他们的进步思想也脱不掉神学的外衣。而教会,反过来,受到当时社会氛围的影响,同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第五章着重分析了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基督教本身也有对人类的关注,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顺应历史的潮流,做出了相应的变化以符合人们对于宗教的要求。此外,文化的传承,包括人文主义对基督教文化的传承,基督教对古代文明的传承,都成为人文主义同基督精神融通的条件。最后,文章得出结论,人文主义是中世纪基督教的自然发展结果,基督教为现代欧洲的人文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基督教 文化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5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0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0-13
  • Chapter Ⅱ Social Background of Italy in Renaissance Time13-18
  • 2.1 Economical Changes in Renaissance Italy13-14
  • 2.2 Political Upheavals in Renaissance Italy14-15
  • 2.3 Spiritual Crisis in Renaissance Italy15-18
  • Chapter Ⅲ Literature Review18-24
  • 3.1 Review of Renaissance Humanism18-20
  • 3.2 Humanism and Christianity20-24
  • Chapter Ⅳ Humanism's Reliance on Christian Culture24-40
  • 4.1 Humanists’ Love for Christianity25-29
  • 4.2 Christian Elements in Humanist Philosophy29-35
  • 4.2.1 Emphasis on Secular Life29-32
  • 4.2.2 Emphasis on Earthly Pleasure32-33
  • 4.2.3 Emphasis on Christian Classics-Biblical Humanism33-35
  • 4.3 Extensive Cooperation between Humanists and Christianity35-40
  • 4.3.1 Limited Criticism35-37
  • 4.3.2 Mutual-Benefi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Humanists and the Church37-40
  • Chapter Ⅴ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ism and Christianity40-49
  • 5.1 Humanistic Element in Christianity40-43
  • 5.2 Humanism's Inheritance to Christian Culture43-45
  • 5.3 Humanism's Compact on Christianity45-49
  • Chapter Ⅵ Conclusion49-51
  • Bibliography51-54
  • Publication from 2007 to 2010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诚;;人文主义视觉下的多媒体外语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4期

2 王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观念[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3 王一方;;医学人文思潮如何成为风暴眼——现代生态人文主义对医学人文勃兴的启迪[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06期

4 梁鸿;;回到语文学:文学批评的人文主义态度[J];南方文坛;2011年05期

5 章柏成;;中国外语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研究:现状、局限与展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6 田仙枝;;从“爱情树”看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情感世界[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6期

7 赵黎明;;一种“文化偏至”,两种“人文教育”——青年鲁迅与胡先殨教育思想之比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陈莉莎;陶嘉玮;;人文视域下的精神依托——乔治·爱略特的人道宗教思想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红梅;;浅析《麦琪的礼物》人文主义情怀[J];长城;2011年08期

10 刘立凤;廖廷田;;物欲时代的社会生活与《项链》中主人公的命运——谈《项链》的人文主义内涵[J];学周刊;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丽燕;;西学东渐中的人道主义[A];“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胡天新;;人文主义与西方现代地理学[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王希杰;;修辞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代序言)[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4 蔡辉;王艳君;;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A];全国中医藏象研究创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John Harley Warner;;医学史中的人性力量:对美国二十世纪生物医学的解答(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民健康:医学的良知与承诺”医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陈炯;;也谈理性主义、人文主义、后结构主义——与孟华先生商榷[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7 杨娟;彭运石;;人文关怀与人心和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郝文卓;霍涌泉;;重塑完整的人——论心理学的整合观[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莉;李抗;;西方心理学的人文主义研究模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孟华;;理性主义、人文主义、后结构主义——走向对话的汉语理论界[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何卫华 浙江理工大学 朱国华 华东师范大学;呼唤一种建设性的人文主义[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邢志涛;呼唤人文主义的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4年

3 张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人文主义与本土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经济发展与人文主义的双重奏[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张清华;人文主义与本土经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通讯员 黄嘉;丽兴钢铁的人文主义情怀(下)[N];现代物流报;2011年

7 本报通讯员 黄嘉;丽兴钢铁的人文主义情怀(上)[N];现代物流报;2011年

8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场人文主义斗争[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思郁;萨义德:如何重构人文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孟广林;“人”的呼唤:人文主义新文学的时代心声[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宗贤;还原真实的大卫·洛奇[D];南开大学;2009年

2 马玉红;论梁实秋人文主义人生艺术追求与实践[D];兰州大学;2006年

3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丽;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之省思[D];复旦大学;2006年

5 董禹;凯文·林奇人文主义城市设计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朱晓U,

本文编号:317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17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