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美国进步主义时期联邦政府干预劳资关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9 14:17
  进步主义时期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进步主义运动所推动的改革使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出现了变化。笔者通过分析该时期联邦政府对劳资关系的干预,探讨该时期劳资关系发展的新特点。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发展和进步主义运动的兴起,为联邦政府干预劳资关系提供了条件。美国工业化的进程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劳资冲突问题日益凸显,同时暴露了美国传统自由主义的弊端。随着进步思潮的兴起和进步主义运动发展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变革的浪潮中,联邦政府权力得到扩展,为其干预劳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第二部分分析了联邦政府具体干预劳资关系的措施。联邦政府通过制定法案,保互工人的罢工权利,使其由非法变为合法,由被禁止变为自由权利,并且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对于劳资冲突问题,联邦政府由最初武力镇压变为调解、仲裁,这一过程也由偶然的实践逐步形成正规化的调解机制。联邦政府还通过颁布联邦雇员赔偿法和童工法案等保障性法案,对劳工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一战时期,联邦政府制定了战时劳工政策以保证生产,支持美国参战。第三部分对社会各界对联邦政府干预政策的反应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企业和劳工作为劳资关系最直...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对象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 进步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工业化进程与劳资冲突的凸显
        1.经济发展与工业社会转型
        2.贫富差距与劳资冲突频发
    (二)进步思潮与联邦政府职能的扩展
二 联邦政府对劳资关系的干预
    (一)工人罢工权利的取得
        1.早期的“刑事共谋”案
        2.从《谢尔曼法》到《克莱顿法》
    (二)联邦政府干预劳资纠纷
        1.总统的初步实践
        2.调解方式制度化
        3.行政机构分设管理
    (三)保障性劳工立法的制定
        1.工人赔偿机制的建立
        2.童工保护法案的出台
    (四)战时劳工政策
三 社会各界对联邦政府干预政策的反应
    (一)垄断公司与中小企业
    (二)工人运动方式的转变
结论
    (一)“三方协调机制”的雏形
    (二)联邦政府干预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法律机制的形成与思考——以工人运动为视角[J]. 朱海龙,宁丹萍,彭鑫.  国外社会科学. 2016(03)
[2]试析伍德罗·威尔逊政府执政时期美国协调劳资关系的措施[J]. 周余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3]一战时期美国联邦政府的劳工住房计划探析[J]. 李莉.  世界历史. 2014(03)
[4]“三角大火”事件与美国劳资关系法律调控制度的建立[J]. 李颜伟.  史学月刊. 2013(05)
[5]美国总统与进步运动[J]. 赵辉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6]美国学者关于美国企业福利资本主义的研究述评[J]. 李月娥.  国外社会科学. 2006(02)
[7]美国企业福利资本主义缘起的历史考察[J]. 李月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8]关于“美国制造业体系”和“劳动力稀缺论”的讨论[J]. 韩铁.  世界历史. 2003(03)
[9]刍议美国劳工立法的历史演进[J]. 隋永舜.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2)
[10]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机制比较研究刍议[J]. 韩铁.  世界历史. 1990(04)

博士论文
[1]卡尔文·柯立芝政府时期美国劳资关系研究[D]. 周余祥.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美国进步主义时代政府改革研究[D]. 王玮.东北财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政府管制研究[D]. 邹大千.东北财经大学 2012
[2]美国劳工禁令的衍变[D]. 金芳翠.华东政法大学 2011
[3]美国“黄狗”合同的历史探析[D]. 余甬帆.华东政法大学 2009
[4]1869-1929年美国社会变革中的劳工[D]. 张真伟.河南大学 2008
[5]美国劳资关系法的博弈分析[D]. 宋凯.中国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09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309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