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孙甫研究 ——以《唐史论断》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8-24 08:53
  生活在北宋仁宗年间的孙甫,即是一位有名的谏官,同时又是一位史学家。在现存有关孙甫的资料中,有《唐史论断》三卷以及其为谏官时期的一些上疏奏议,集中体现了孙甫的思想。前人对孙甫的研究尚不全面,因此,笔者在前人基础上,系统分析孙甫的《唐史论断》及其相关资料,对孙甫的思想从经学、史学、政治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绪论,阐述孙甫及其《唐史论断》的研究现状,认识本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及其意义。第一章,综述孙甫的生平事迹、交友及其著述经历,指出庆历新政派的思想及所编撰《三朝政要》祖宗故事的经历,影响着孙甫史学的忧患意识。同时,北宋中期融经于史的文化氛围及政治局势的变化决定着孙甫政治思想和经学思想所关注的内容。第二章,孙甫的经学思想。孙甫效法《春秋》的道德标准,阐述正统观念、劝诫君臣应行之道;挖掘《春秋》之微言大义,辨夷夏关系为王道所用。他会通“六经”中经典记录,以义理解经;不以传注解释为据,直接师从经典,挖掘对现实有用的方法。第三章,孙甫的政治思想。孙甫阐述了为君应具备的至公、至正品德,君主要有善于审视、驾驭大臣的方法。他提出为臣尽忠、忘身谏言的应行之道,阐释宰相在天下安危中的决定性作用。他借唐代历史事...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课题来源及研究方法
    二 关于孙甫及其《唐史论断》研究的现状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孙甫生活的时代和《唐史论断》的编撰
    第一节 孙甫生活的时代背景
        一 北宋中期社会文化氛围
        二 仁宗朝的政治变化是孙甫政治思想形成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孙甫和《唐史论断》
        一 孙甫的生平事迹
        二 孙甫的主要著述
        三 《唐史论断》的编撰和流传
第二章 孙甫的经学思想
    第一节 师《春秋》之法
        一 以《春秋》道德之标准,树正统而黜僭君
        二 师《春秋》之意,谨劝诫君臣之道
        三 挖《春秋》之微言大义,辨华夷为王道所用
    第二节 会通六经阐发人事
        一 以经典为据、以义理解经
        二 师从经典,直寻大义
第三章 孙甫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为君之道
        一 君主之品德
        二 君主用人之道
        三 君主治国之体
    第二节 为臣之道
        一 为臣尽忠的条件
        二 为臣之谏言
        三 天下安危在于相
    第三节 以唐讽宋
        一 孙甫的党争观念
        二 对北宋党争的看法
        三 对于宦官专权的看法
第四章 孙甫史学思想
    第一节 史学目的的认识
        一 推崇贤明政治之义
        二 以制度之要来明法度
        三 发难显之情以明臣道
    第二节 史书编撰理论
        一 史书编年体例
        二 编年体中的创新
    第三节 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
        一 历史人物的心理评价标准
        二 历史人物功业的评价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唐英《唐史发潜》初探[J]. 黄博.  史学史研究. 2009(03)
[2]宋初经学与庆历新学风社会成因探析[J]. 张建民.  江西社会科学. 2008(12)
[3]春秋公羊“三世说”:独树一帜的历史哲学[J]. 陈其泰.  史学史研究. 2007(02)
[4]《春秋》例论[J]. 葛志毅.  管子学刊. 2006(03)
[5]论北宋的唐史编纂和政治诉求[J]. 宋馥香.  史学理论研究. 2006(03)
[6]北宋中期的唐史研究述略[J]. 王盛恩,黄秋啸.  平原大学学报. 2006(01)
[7]《春秋》对北宋历史编纂之影响探微[J]. 宋馥香,石晓明.  东北师大学报. 2006(01)
[8]宋代的疑经思潮与《春秋》学的地位[J]. 郭文佳.  中州学刊. 2004(01)
[9]孙甫史学发微[J]. 王盛恩.  史学史研究. 2003(03)
[10]两宋正统史观的历史考察[J]. 张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2)

博士论文
[1]宋代《春秋》学与宋型文化[D]. 李建军.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司马光史学的理学精神[D]. 邱梦艳.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59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359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9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