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中国生存论史学的现代转化 ——梁启超批判传统史学与建构“新史学”关系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1-11-15 08:44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生存论史学形态—以皇朝生存论史学、正族—异族生存论史学和精英生存论史学为其表现形式—的批判,为他建构现代中国生存论史学思想并创造性地转化传统中国生存论史学形态提供了历史的前提和基石。正是在深入而系统地批判传统生存论史学的基础上,梁启超明确了生存论史学现代转化的方向,形成了以逆反地置换传统生存论史学的表现主体为方式而实现“史界革命”的“新史学”方案。现代中国生存论史学形态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和三个演变环节—国家生存论史学、民族生存论史学、国民生存论史学,—在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批判中第一次清晰地显露了出来。梁启超认为每一个国民都需要从通过对自身全体的历史的阅读中,即从自身历史的全部知识中,养成“国家思想”、“民族主义思想”和“国民思想”,理解国家为何物、民族为何物、国民为何;规定“新史学”必须能够供给国民以历史的全部知识,实际上就是要求每一个国民都必须对于自己的生命存在的社会性或外在性方式,对于自己的生命的表现对象,亦即民族、国家、社会(群、国民全体、社会全体),具有清楚的认识和自觉的意识。这就把国民对于自己的生命的存在方式和生命表现对象的理解和认识(知识)看作其生命存在...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中国前者未尝有史”的双重含义
    2.“中国前者未尝有史”的根源
    3.精英生存论史学的弊端
    4.精英生存论史学之不可欲
    5.现代国民生存论史学对精英生存论史学的价值逆反
    6.书写国民生存史,以养成国民新的历史意识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梁启超史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J]. 郑向.  今日科苑. 2010(20)
[2]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 叶建.  安徽史学. 2008(01)
[3]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J]. 桑兵.  史学月刊. 2007(11)
[4]时代剧变推动下近代史学演进大势(上)[J]. 陈其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7(05)
[5]近二十年来梁启超史学思想研究综述[J]. 胡瑞琴.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当代人作当代史:梁启超史学理论构建的现代意义[J]. 宋学勤.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7]迎接我国的第二次“新世纪,新史学”[J]. 李伯重.  中国史研究. 2005(S1)
[8]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分期简论[J]. 甄娜.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5(03)
[9]梁启超的世界主义和个性主义[J]. 耿云志.  文史哲. 2004(03)
[10]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 吴春梅.  安徽大学学报. 2004(02)



本文编号:3496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496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9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