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通史编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18:30
  21世纪初期,中国通史编纂一度陷入沉寂,近10年来,中国通史编纂又呈现出了振兴的趋势,不仅国内出现了以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为代表的优秀中国通史著作,海外也推出中国通史力作,例如引进到国内的“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哈佛中国史》,等等。因此,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通史编纂进行一番总结,可谓恰逢其时,得天独厚。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学术史的方法,以代表性的中国通史著作为中心,以史学编纂话题为线索,全面探讨新世纪以来的中国通史编纂的主要内容、特征,回顾和总结21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情况,梳理新世纪以来的中国通史编纂的优劣得失,为将来的中国通史编纂提供理论参考。从“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入手,侧重讨论中国通史编纂的史料问题。在分析“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的中国通史观的基础上,该著作具有重视史料的批判、重视世界史的角度、重视学术成果的吸收等三个特征。从《哈佛中国史》入手,侧重讨论中国通史编纂的叙事话题。在讨论欧美学界对中国历史的整体看法的基础上,该著作具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政治与文化互为表里、创造性的语言诠释的特征。从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入手,重点讨论中国通史的功用问题,在讨论该著作对中...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概念界说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 学术史
        二 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五节 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日本学界的中国通史著作:以“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为例
    第一节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的中国通史观
        一 以中国内在动力为主体,总结中国的社会演变
        二 以日本发展为参照,理解中国历史现象
        三 以世界(东亚)为背景,确定中国历史的方位
    第二节 中国通史观的比较
        一 时代评价
        二 人物评价
        三 事件评价
    第三节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的特征
        一 重视史料的批判
        二 重视世界史的角度
        三 重视学术成果的吸收
    小结
第二章 欧美学界的中国通史著作:以《哈佛中国史》为例
    第一节 《哈佛中国史》的中国通史观
        一 帝制是中国历史的中心
        二 中国历史空间经历定义与再定义的过程
    第二节 中国通史观的比较
        一 时代评价
        二 人物评价
        三 事件评价
    第三节 《哈佛中国史》的特征
        一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二 政治与文化互为表里
        三 创造性的语言诠释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学界的中国通史著作:以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为例
    第一节 卜编《中国通史》的中国通史观
        一 述说中国文明的源头
        二 叙说中国文明的活力
        三 观照中国文明的凝聚力
    第二节 中国通史观的比较
        一 时代评价
        二 人物评价
        三 事件评价
    第三节 卜编《中国通史》的特征
        一 注重构建文化自信
        二 注重时代导向
        三 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 著作
    二 论文
附录
    2000—2019年中国通史新著要目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通史家风”的批判继承——以20世纪上半叶吕振羽、范文澜和翦伯赞的中国通史编纂与理论为中心[J]. 徐国利.  史学理论研究. 2019(02)
[2]作为隐喻的空间——日本史学研究中的“东洋”“东亚”与“东部欧亚”概念[J]. 黄东兰.  学术月刊. 2019(02)
[3]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J]. 陈淳.  历史研究. 2018(06)
[4]汉学主义范式的空间结构——以《哈佛中国史》为中心的考察[J]. 魏孝稷.  全球史评论. 2017(02)
[5]试论钱穆通史路径之时代根源及其所成就的“中国主义”[J]. 刘巍.  人文杂志. 2017(12)
[6]化旧识为新知——20世纪初叶的“国史”观念与中国通史编纂[J]. 李科翔,王东.  历史教学问题. 2017(03)
[7]海外汉学成果译介与学术批评机制的建构——由平势隆郎《从城市国家到中华》的译介及其内容误谬说起[J]. 时培磊.  齐鲁学刊. 2017(02)
[8]试析川本芳昭著述中国史的特点——以《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一书为例[J]. 陶染春.  文化学刊. 2016(05)
[9]诸葛亮执法的四个特点[J]. 梁满仓.  临沂大学学报. 2016(01)
[10]《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中的“宁波之乱”[J]. 汪汉利,孙立春.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04)

博士论文
[1]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D]. 李波.华东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缪凤林史学研究[D]. 陈林兰.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研究[D]. 张秦.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白寿彝通史编纂实践及其理论体系初探[D]. 樊庆臣.曲阜师范大学 2008
[4]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成就与特征[D]. 魏衍华.曲阜师范大学 2007
[5]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 苏敏.广西师范大学 2004
[6]从多卷本《中国通史》看白寿彝先生的通史思想[D]. 郑珺.首都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597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597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