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史学年报》与民国史学

发布时间:2022-02-11 10:09
  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的强势入侵,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政局不稳与社会动荡使得民族的存亡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进而发生了中西学术的冲突与融合。进入民国时期,史学逐渐摆脱传统学术的羁绊,开始了近代学术科学化与体制化道路的探索与尝试。与此同时,近代报刊的出现与兴盛为新时代的史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空间,它作为一种文本场域,以广泛、迅捷的独特优势,在史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思想传播、学术交流等多方面的媒介作用,不仅有效推动了史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见证了民国史学的与转型与变迁。燕京大学历史学会会刊《史学年报》,从1929到1940,创办了十一年,共12期。它不仅是创办较早的专业性史学期刊之一,而且在民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展现并做出了多方面的学术功用及贡献,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在梳理和掌握了前人关于民国与史学期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民国史学发展为背景,从史学建构、人才培养、学术沟通与交流等多个角度对《史学年报》进行个案研究,考察其在民国史学环境中所取得的学术成绩,以及呈现出来的学术特色,继而探讨它在构建史学性质学术共同体的过...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起与意义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意义
    2 学术史回顾
        2.1 民国期刊与史学关系研究
        2.2 《史学年报》研究
            2.2.1 宏观研究
            2.2.2 具体研究
第1章 民国史学转型与史学期刊
    1.1 民国史学之渊源与变迁
        1.1.1 从中西学战到新史学
        1.1.2 民国史学的近代化路程
    1.2 史学期刊——民国史学转型的时代烙印
        1.2.1 史学期刊的学术作用
        1.2.2 史学期刊的时代特征
第2章《史学年报》的创办及作者群体
    2.1 燕京大学历史学会概貌
    2.2 《史学年报》的创办与发展
        2.2.1 经费筹措
        2.2.2 组织运行
        2.2.3 内容介绍
        2.2.4 《史学年报》终刊
    2.3 《史学年报》作者群体
        2.3.1 《史学年报》作者群体的主要组成
        2.3.2 作者群体的核心成员分析
第3章《史学年报》的学术表达与治学特色
    3.1 史学研究成绩与表达
        3.1.1 古代史实的研究撰述
        3.1.2 史料的考究、整理与补充
    3.2 治史特色及趋向
        3.2.1 重视史料与实证
        3.2.2 反对求用之学,亦关乎现实社会
第4章 民国史学中《史学年报》的学术意义
    4.1 《史学年报》对学术共同体的建构
        4.1.1 学术的规范
        4.1.2 学术人才的聚众与培育
        4.1.3 学术交流与传播
    4.2 《史学年报》在民国史学中的重要角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上海英文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建构及中西文化交流[J]. 朱伊革.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记20世纪40年代中期燕京大学历史系的几位教授[J]. 齐世荣.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3]自律的学术共同体与合理的学术评价[J]. 李剑鸣.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4]齐思和与现代新史学之建立[J]. 陈峰,刘婷.  求是学刊. 2014(04)
[5]试论齐思和的史学批评实践及特点[J]. 杨俊光.  人文杂志. 2013(03)
[6]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再探讨[J]. 王应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7]《史学消息》与史学书评类期刊发展[J]. 叶建.  出版发行研究. 2012(03)
[8]学术共同体的自治和自律[J]. 张曙光.  学术界. 2011(06)
[9]近代中国大学史学教授群像[J]. 尚小明.  近代史研究. 2011(01)
[10]燕大时期顾颉刚的学术事业与禹贡学会[J]. 丁超.  齐鲁学刊. 2010(06)

博士论文
[1]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 颜芳.北京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晚清以来在华教会大学历史教育初探[D]. 林真.四川师范大学 2016
[2]民国史坛上的齐思和(1927-1949)[D]. 刘婷.山东大学 2013
[3]洪业与引得编纂处研究[D]. 郑康邮.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论周一良先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研究的贡献[D]. 周晓.华中科技大学 2013
[5]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研究[D]. 马学良.河北大学 2007
[6]燕京大学历史学会初探[D]. 石增银.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20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620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8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