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错位的“新史学”:何炳松学术路向辨析

发布时间:2022-07-14 20:45
  民国史家何炳松虽以译介鲁滨逊的《新史学》闻名,但与美国"新史学派"却存在相当程度的疏离。何氏对"新史学"的译述以偏概全,不得要领,有负"新史学"代言人之名。更重要的是,其本人的学术立场倾向于兰克派实证史学,继承伯伦汉、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的衣钵,强调史料工作的重要。就本质而言,何炳松归属于以胡适、傅斯年为代表的史料学派。与"新史学"貌合神离的何氏在"新史学"的传播者中竟能独占鳌头,既反衬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实证学风在中国史学界的强劲势头,又折射出"新史学"进入中国时所遭遇的尴尬与无奈。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何炳松译述《新史学》的缘起与缺失
二、学舌兰克派:何炳松本人的史学立场
三、何炳松的学术认同及其因由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玄伯与民国时期古史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路向[J]. 赵满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2]“浙东学派”与民国新史学:何炳松“浙东学派”论之旨趣[J]. 张凯.  学术研究. 2017(04)
[3]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影响[J]. 易兰.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08(00)
[4]何炳松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辨证[J]. 陆荣.  史学史研究. 2007(04)
[5]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J]. 桑兵.  史学月刊. 2007(11)
[6]论梁启超史学的前后期[J]. 汪荣祖.  文史哲. 2004(01)
[7]评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译介[J]. 洪认清.  史学史研究. 2002(02)
[8]何炳松史学研究二题[J]. 邱树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9]鲁滨逊史学跨学科思想述论[J]. 赵建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10]胡适与何炳松比较研究[J]. 王晴佳.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2)



本文编号:3661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661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e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