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史学要义》及其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2 19:29
  卜大有,字谦夫,号益泉,明代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明代史学家。卜大有的史学专书《史学要义》四卷,补卷一卷,共五卷。《史学要义》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史学理论汇编性著作,它汇集了西汉迄明历代史家论史的成果,构建了中国古代史学基本脉络,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的一把钥匙。但由于《史学要义》流传未广,历来学者忽略了该书价值,专门研究甚少。鉴于此,本文重在探讨卜大有《史学要义》及其史学思想,期望能对学界研究卜大有及其史学思想有所助益。全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对辑者卜大有生平著述作简要介绍,同时对《史学要义》的成书原因、主要内容及选编标准、目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大致的梳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和洞悉《史学要义》的史学思想。第二章力求全面地揭示出《史学要义》中的编纂学思想,着重从史书的编纂思想和方法、史书的取材义例及编年、纪传之优劣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重点剖析《史学要义》中的史学批评思想,从经史关系、史学功用论、史家修养论及史学批评的原则与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着重阐述《史学要义》的史学地位,同时指出该书的局限。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卜大有生平著述研究
        二、 《史学要义》的成因研究
        三、 《史学要义》的价值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卜大有及其《史学要义》
    第一节 卜大有生平及著述
    第二节 《史学要义》的内容及选编目的
        一、 《史学要义》的成书原因
        二、 《史学要义》的主要内容及编次
        三、 《史学要义》的选编标准及目的
第二章 《史学要义》中的编纂学思想
    第一节 史书编纂思想和方法
        一、 “会通古今”的撰述思想
        二、 “区分类聚”的编纂方法
    第二节 史书的取材义例
        一、 “博而得其要”
        二、 “简而周于事”
    第三节 编年、纪传之优劣
第三章 《史学要义》中的史学批评思想
    第一节 “经史无二”论
    第二节 史学功用论
        一、 “辨正统,明王道”
        二、 “资治道,存鉴戒”
    第三节 史家修养论
        一、 “博学多识”
        二、 “公心直笔”
    第四节 史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一、 辩证的批评原则
        二、 求实的批评态度
        三、 比较的评论方法
第四章 《史学要义》的史学地位和局限
    第一节 《史学要义》的史学地位
        一、 反映了史学自觉意识的产生
        二、 提供了史学理论汇编的模式
        三、 完善了史学总结和史学批评的意识
        四、 促成了史学的专门化和独立化
    第二节 《史学要义》的局限
        一、 文献失收
        二、 文献重复
        三、 体例失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荀悦史学思想新探——以历史著述思想为中心[J]. 尤佳,周斌.  理论月刊. 2011(04)
[2]编纂思想:推进中国历史编纂学研究的关键环节[J]. 陈其泰.  河北学刊. 2010(05)
[3]从《史通》看刘知几的史学思想[J]. 王静,刘苗.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4]司马迁的史学贡献[J]. 贺信民.  民办教育研究. 2010 (04)
[5]班固《汉书》的编撰思想[J]. 钱荣贵.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6]试论《史通》对明代史学的影响[J]. 安尊华.  贵州社会科学. 2009(06)
[7]论曾巩的史学思想[J]. 喻进芳.  理论月刊. 2008(08)
[8]理学与朱熹的史学思想[J]. 王记录.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9]刘知几《史通》体现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原则[J]. 黎文丽.  唐都学刊. 2006(05)
[10]从《史记》采撰特点看司马迁的史学思想[J]. 金久红.  北方论丛. 2006(04)

硕士论文
[1]荀悦史学思想新探[D]. 赵涛.河北师范大学 2011
[2]《后汉书》序论赞研究[D]. 唐莹.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论郑樵[D]. 吴利华.安徽大学 2007
[4]《史记》《汉书》论赞序比较[D]. 邹军诚.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76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676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2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