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十八世纪朝鲜“北学中国”之思想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2 12:59
  朝鲜王朝,一向被认为与明、清两朝之间构就了“典型朝贡关系”。然而,如此判断却无法解释,明清鼎革后半岛方面所全盘表现出来的“尊明攘清”意识。于是,作为补充,一种立足于“华夷之辨”意义下的新理论范式便应运而出了。但不应忽视的是,如此范式却同样不可解释,随着时代发展与内外环境的变化,其知识人中蕴藏的自我调节表现,即反对盲目“尊明”与“攘清”的意见、调和同时“尊明”与“观清”的认识,以及顺势而出的“学中国”之呼吁。基于这一问题意识,本文将以核心知识人为切入点,梳理其彼此间的交游往来与理论关系,尝试从中勾勒出自明清鼎革以降乃至整个十八世纪中,酿生于朝鲜内部的一条以“北学中国”为名的思想脉络。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以明清鼎革为端绪,厘清北学论的早期线索。此间,就朝鲜方面“中国观”的诸般动态,着重拣取出“胡无百年说”“北伐清朝说”“文明守护说”这三种典型的思想表现,以为北学之“克服对象”。同时,结合各派系知识人所处位置的差异,从中分别整理出“南人”的“知识进化认识”、“少论”的“清朝取法认识”、“老论”的“中华内实认识”,以为北学之“承继对象”。正反两面相结合,使该理论得以创生而...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回顾
    三、内容与意义
    四、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北学之早期线索:“中国观”的变迁
    引言
    第一节 明清鼎革后“中国观”的动态
        一、“胡无百年说”之探微
        二、“北伐清朝说”之始末
        三、“文明守护说”之实质
    第二节 派系分立与思想端倪的提供
        一、“南人”系对“知识进化”的认识
        二、“少论”系对“清朝取法”的揭示
        三、“老论”系对“中华内实”的发现
    小结
第二章 北学之前期准备:“东亚观察”的突破
    引言
    第一节 洪大容的“清朝观察”与“华俗可法”论
        一、洪大容的“清朝意象”
        二、洪大容的“共存观”
        三、洪大容对“北学”的贡献
    第二节 成大中的“日本观察”与“夷亦进之”说
        一、成大中的“日本意象”
        二、成大中的“东亚观”
        三、成大中对“北学”的贡献
    小结
第三章 北学之联袂提出(上):朴趾源与“逊志愿学”
    引言
    第一节 朴趾源的性格因素
        一、“务实之心”的主导
        二、“好胜之心”的指向
        三、“乐游之心”的作用
        四、“谨慎之心”的潜藏
    第二节 朴趾源的“北学四阶段”
        一、白塔结邻与北学的准备
        二、中国之行与北学的提出
        三、秘省交游与北学的磨合
        四、外任生涯与北学的尝试
    第三节 关于朴趾源之北学论的理论分析
        一、“分离整合”——对于古圣心法的重构
        二、“唐元故事”——对于模范与方法的确立
        三、“逊志愿学”——对于整利厚正的援引
        四、“大国天子”——对于合理主义的重视
    第四节 关于朴趾源之北学论的内外矛盾
        一、中州关心与域外通信的拒绝
        二、时宜变通与差等认识的坚守
        三、北学深化与匹配哲学的缺失
        四、执鞭愿望与实施平台的未备
    小结
第四章 北学之联袂提出(下):朴齐家与“北学中国”
    引言
    第一节 朴齐家的性格因素
        一、“志士”的执拗
        二、“遐举”的情怀
        三、“畸人”的超迈
    第二节 朴齐家的“北学三部曲”
        一、《北学议》的创生
        二、《丙午所怀》的进呈
        三、《进疏本北学议》的再编
    第三节 关于朴齐家之北学论的论说分析
        一、来源说——“学无渊源”的自由
        二、折衷说——“古人中国”的连通
        三、病药说——“学与不学”的明示
        四、渔鱼说——“国家公器”的强调
    第四节 关于朴齐家之北学论的历史走向
        一、重重禁忌与理论沉寂
        二、政局威胁与个人境遇
        三、困心横虑与后作学问
        四、现实精神与后世影响
结语:关于北学论之理论局限的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779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779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1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