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抗战前夕《泰晤士报》涉华报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22:22

  本文关键词:抗战前夕《泰晤士报》涉华报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泰晤士报》 抗战 佐藤外交 国共谈判


【摘要】:近十年来,随着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及档案的不断发掘,抗战史研究出现了 大抗战史‖的概念,一则是时间跨度增加为14年,再则为抗战史研究视域扩展到国外。笔者正是在《泰晤士报》数据库的帮助下,试图在国际视域下对抗战史的研究有所贡献。而本研究即是在 大抗战史‖的背景下,借助历史学与新闻学的跨学科平台,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出发,展现抗战前夕的中、日、英的互动关系,勾勒出变动的中国时局。对于抗战而言, 西安事变‖与 七七事变‖是抗战史上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前者开启了国共和谈的大门,后者则迎来了全面抗战的局面。而二者之间的时段,看似是国共和谈直进的过程,是中日备战的平静时段,然《泰晤士报》却并不平静,涉华之报道相当频繁。面对这样的反差,笔者通过对《泰晤士报》在1936年12月至1937年7月的涉华报道进行文本分析,探究《泰晤士报》描述的中国与过往史料所呈现的有何不同。笔者透过《泰晤士报》对此时段较频繁的报道,从 西安事变‖、 佐藤外交‖、中方的抗争三个方面解析暗流涌动的1937年之中国。而报道与以往史料的不同,加之报道本身的深度,也有利于笔者补充新视角下抗战前夕的中国。论文认为,以国际视域研究此时的中国,有助于笔者跳出既有的国共研究,探析出中日关系及国际大环境对中国格局的影响。而中国时局之变化也同样影响了日本政策的调整。
【关键词】:《泰晤士报》 抗战 佐藤外交 国共谈判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1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6
  • 1.1 问题的提出7-8
  • 1.2 选题意义8-9
  • 1.3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9-14
  • 1.3.1 关于《泰晤士报》的现有研究9-10
  • 1.3.2 关于抗日战争的现有研究10-14
  • 1.3.2.1 中国学界对抗战史的研究10-12
  • 1.3.2.2 海外学界对抗战史的研究12-14
  • 1.4 研究概要及创新之处14-16
  • 第二章 《泰晤士报》对抗日战争的报道概况16-22
  • 2.0 必要的引言16
  • 2.1 《泰晤士报》对15年中日战事的报道概况(1931-1945)16-19
  • 2.2 《泰晤士报》抗战前夕涉华报道的概况19-22
  • 第三章 《泰晤士报》中的 西安事变‖22-33
  • 3.1 事变的背后:谁是推手?22-27
  • 3.2 事变之走向:如何解决?27-29
  • 3.3 事变之影响:谁是赢家?29-33
  • 第四章 《泰晤士报》中的 佐藤外交‖33-43
  • 4.1 欧洲的幻想:中日共促和平33-36
  • 4.2 日本的示好:瓦解国共和谈36-41
  • 4.3 佐藤的危机:军部失去耐心41-43
  • 第五章 《泰晤士报》中的 中方抗争‖43-56
  • 5.1 中国的抗辩: 温和‖背后的利益43-47
  • 5.2 英国的失落: 不可寄望于他人47-52
  • 5.3 重启的抗战:统一战线的达成52-56
  • 第六章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62
  • 附录 The Times部分文章英文原文62-7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成亮;;1937年初日本对华“佐藤外交”初探[J];铁道师院学报;1996年02期

2 熊沛彪;论“七七”事变前夕日本“佐藤外交”的实质[J];南开学报;1998年04期

3 夏艺;;真正的开拓、创新之作——读熊沛彪著《近现代日本霸权战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法涛;抗战前夕《泰晤士报》涉华报道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8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538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