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刑法的伦理解释包括_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_《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11 07:03

  本文关键词:刑法的伦理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大学》 2015年

论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

陈婧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让我们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犯罪行为日趋增多,例如:网络谣言犯罪。网络谣言,就是指通过互联网媒介进行传播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具有突发性而且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网络虽然是虚拟社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已经密不可分,如果任由造谣、传谣者在网上兴风作浪、扰乱人心,必定会侵害社会主流价值观,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目前,网络谣言是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的问题,在严厉打击网络谣言方面,各国的立场是一致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旨在对网络谣言犯罪活动正本清源。同样,我国在治理网络谣言方面也做出了努力。2013年9月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两高”解释),对网络谣言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作了明确规定。不过,该解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许多规定还存在有争议的地方,因此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司法实践的障碍。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而刑法学界能够对这些争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司法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得以实施。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该部分主要阐述了网络谣言的特点及其危害性。对于网络谣言的特点只作了简要论述,主要列举了网络谣言的典型特点。而对于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主要是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方面来阐述,并且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作了详细的分析。第二部分:该部分先在上文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将网络谣言入罪的现实意义,后又提出我国《刑法》目前规制网络谣言的一些主要罪名。第三部分:该部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该部分主要是结合“两高”解释对两个典型罪名:诽谤罪及寻衅滋事罪作了简要分析。“两高”解释在出台后,引起了广泛热议。尤其是在对诽谤罪及寻衅滋事罪的定性问题上,法学界争议不断,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该部分主要是在分析一些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第四部分:该部分提出了一些完善网络谣言刑法规制的建议。该部分先列举了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这些国家一般都制定了专门法,并分析了这些做法给我国带来的启示,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金火;;信守诽谤罪构成的法律底线——从“王鹏案”说起[J];法学;2011年05期

2 付立庆;;恶意散布他人捏造事实行为之法律定性[J];法学;2012年06期

3 欧阳旭;魏志强;程洁;;浅谈我国网络舆情管控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以美国网络舆情管控为借鉴[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孙万怀;卢恒飞;;刑法应当理性应对网络谣言——对网络造谣司法解释的实证评估[J];法学;2013年11期

5 于志刚;;“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J];法学;2013年10期

6 刚婉;;论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及应对——以《网络诽谤解释》为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3期

7 孟鸿;李玉华;;我国网络谣言防治对策探讨[J];理论探索;2012年04期

8 陆俊炜;沈慧;;浅析网络造谣的刑事法律适用[J];中国检察官;2013年22期

9 侯帅;;论刑法对网络造谣行为的规制——以对“公共秩序”法益的理解为切入点[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卢会河;;我国网络谣言的治理分析——以两高颁布的《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视角[J];青藏高原论坛;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 曲新久;[N];法制日报;2013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赵秉志 袁彬;[N];检察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萍;网络谣言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2 李湘雯;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新解——兼论但书在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刘拓;韩钰;;2010年度法律方法研究综述[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1年00期

3 孙道萃;;刑法学体系视域中的刑法解释对象与目标新论[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张心向;王强军;;社会风险控制视域下的危险驾驶罪研究[J];法学杂志;2011年S1期

5 冯军;;论刑法解释的边界和路径——以扩张解释与类推适用的区分为中心[J];法学家;2012年01期

6 袁林;;公众认同与刑法解释范式的择向[J];法学;2011年05期

7 谢杰;;“但书”是对抽象危险犯进行适用性限制的唯一根据[J];法学;2011年07期

8 付立庆;;恶意散布他人捏造事实行为之法律定性[J];法学;2012年06期

9 孔崴;;国家工作人员在非公务活动中单纯收受财物问题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10 郑旭江;李芷毓;;解释论之解释——简评刑法中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之争[J];法制与社会;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艾清;;我国商事仲裁制度去“行政化”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2 郭旨龙;;微博犯罪与刑法应对[A];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妮;精神损害赔偿的定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付其运;刑法的伦理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王崇青;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孙建保;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6 王彦强(王强);犯罪成立罪量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鑫磊;帮助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王璐;网络谣言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9 陈烨;刑法的特殊财产类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李小文;行政犯定罪的基本原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洁;浅议刑法折中解释说和实质解释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聂斌;对我国司法犯罪化的反思[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彩;刑法形式解释论的价值及其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何飞龙;刑事司法中的法官解释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周光旭;论刑法解释的立场[D];兰州大学;2012年

6 张磊;实质刑法解释论的提倡[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贺瑞华;危险驾驶罪及其刑事责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柳思含;非法经营罪扩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9 廖雅雯;刑法视野下人体器官移植关联行为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10 李想;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守芬,孙晓芳;论网络犯罪[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石雁;;政府网络监管与个人隐私保护[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申艳妮;;网络谣言传播研究[J];东南传播;2008年12期

4 江晓奕;;网络谣言传播现象探究[J];东南传播;2009年04期

5 刘助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立法迫在眉睫[J];计算机安全;2001年07期

6 李莹;;关于网络广告的法律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7 王良顺;寻衅滋事罪废止论[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8 张维;黄佳宇;;寻衅滋事罪司法困境之评析[J];法学杂志;2011年05期

9 张明楷;;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J];法学家;2008年04期

10 唐煜枫;王明辉;;刑法中言论的行为性辨析——以言论自由的界限为视角[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兴良;[N];检察日报;2009年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江河;[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化冰;互联网内容规制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陈秀萍;论法律的伦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解红;论网络诽谤行为的刑法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周珊珊;我国网络实名制发展状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锐园;网络谣言的刑法分析及其立法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4 梁丽莉;法律规制视角下的网络暴力现象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王梦微;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谣言及其法律规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军车进京”“皮革奶”原来都是谣言——近年在社会产生严重后果的网络谣言案例[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2年05期

2 陈英凤;;破解网络谣言要“自律”更要“他律”[J];中国工运;2012年05期

3 严健;;新加坡铁腕管控网络谣言[J];理论导报;2012年05期

4 白峰;;让抵制网络谣言成为一种自觉[J];中国监察;2012年09期

5 陶鹏;;网络文化视阈下网络谣言的成因与治理[J];领导科学;2012年20期

6 黄培光;;防范网络谣言及其社会风险的法律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康庄;;自觉抵制网络谣言[J];江淮;2012年07期

8 胡诗妍;;网络谣言的机理剖析与决策控制[J];领导科学;2012年23期

9 单梅玲;;网络谣言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张欣若;;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与法律规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亚铭;杨波;王喜严;刘宗元;;陕西省网络谣言治理机制的建构研究[A];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优秀成果选编(2012-2013年度)[C];2014年

2 王佳宁;;不同类型网络谣言对态度改变影响的实验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朱根明;[N];人民公安报;2011年

3 袁浩;[N];人民公安报;2011年

4 ;[N];法制日报;2012年

5 北京学者 吴祚来;[N];东方早报;2011年

6 张同贵;[N];承德日报;2012年

7 毕宏音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崔允涛;[N];解放军报;2012年

9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陈纯柱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 敖永春;[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刘燕;[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兵武;政府对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云峰;网络谣言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谢能武;网络谣言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彭伟英;商业网络谣言的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崔恩慧;网络谣言的扩散与消解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田惠凤;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及治理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晶;网络谣言之政府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何云娜;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的传播与防控[D];湘潭大学;2013年

9 丁海燕;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10 王植;论网络谣言的形成、传播和治理策略[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刑法的伦理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5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55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