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6-07-11 09:08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时间:13-10-31

  

 【摘要】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传统出发、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现实出发、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需要出发,侧重研究苏东剧变以来尤其是新世纪西方意识形态的最新变化及其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与应对战略,为寻求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道路提供基础支持。在对意识形态研究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全球化、多元—多极化和新科技革命给当代西方意识形态带来的新变化及其深层意蕴,对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过程进行系统深入的结构性考察分析和征象性解析,从多维度、多向度全面深入地对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深入思考战略对策。本论文的内容共包括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意义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整体结构安排等;第二章,基础性研究:意识形态研究的理论梳理与评估;第三章,结构性研究: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过程探析;第四章,征象性研究: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表征解析。围绕问题谱系、时空视域和具体表象的角度,从学术和理论层面的新变化等六个方面来分析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表现,剖析西方跨国利益集团不仅主导着国内的教育塑造、意义生产和话语传播,而且主导着全球性的意义生产;第五章,关联性研究: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第六章,对策性研究: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应对;第七章,结论。本论文提出了以下一些新见解:1.对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应主要从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角度进行研究。其整体性体现在调节性作用、联动性调适和体制性建构,其结构性体现在制度结构、生产结构(意义生产、话语生产、文本生产)、组成结构、传输结构、回馈修整结构。同时,现代是一个多元话语和文化并存的时代,我们研究的思维应是或此或彼的;2.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综合过程,是整体性和局域性统一的过程,是建构与解构互动的过程,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的过程,是意义生产与话语制造融合的过程。在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影响和冲击下,被动应付、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必须重视思考长期的总体性战略安排;3.在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影响中,内含着全球化、现代化和民族化的主题论争。“西方化”与“反西方化”或者说“美国化”与“反美国化”以及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成为了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最大的两个极端,而其影响所及已经远远超出其本身。这种极端的滥觞扰乱了问题的本原;4.全球化中的意识形态传输和权力扩张更具隐秘性、欺骗性。西方通过网络、传媒、话语权等形式潜移默化地推行意识形态霸权;5.全球化加剧了民族文化间的激荡,深刻冲击着人们的文化心理和价值选择。要增加中国意识形态的针对性、适应性、包容性,使意识形态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动态均衡,使意识形态形成多圈层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坚定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意识形态方向。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建立新的研究框架。从基础性研究、总体性研究、结构性研究、征象性研究、关联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等几个方面,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新颖的解释、研究和理论分析体系;2.创新概念和术语。创新性地提出并运用了多个概念和术语,如异变性、模糊性、背离、制导等等,探讨比较前沿。另对有些术语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运用;3.提出了多个比较独到的新观点;4.提出创新性对策。从针对性和操作性角度,创新性地提出了五条战略对策:普遍化、特性化、整体化、均衡化和制度化。本论文的意义和价值在于:1.选题具有重大前沿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与发展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必须认真深入研究以更好应对。是在长期跟踪研究基础上确立的选题,抓住了重大的前沿性理论课题;2.满足了迫切而又长远的现实需要。这是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基本起点和战略依据之一。有助于掌握新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整个国际社会的现实思考,更有助于中国制定新的意识形态安全战略和文化发展对策,也有助于中国在自由主义霸权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双重现实威胁以及新的民主主义浪潮挑战面前,注重宏观的长期的战略思考,并据此制订政策措施;3.目前国内对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尚未作出深入全面的理论说明,这一重大问题将扩展为学术界倾注巨大注意力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4.深刻分析了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背景、过程、特点、实质及其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深层意蕴,从对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分析中,形成高度概括的理论观点,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较前沿的学术性。在提出对策时注意了操作性和层次性;5.在研究中注意了相关性和前瞻性,既有助于推进相关课题的研究,也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比较全面地提出了长期性的基础对策和针对性的战略对策,对实际工作部门和决策者将具有多层面的咨询、参考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 西方意识形态; 新变化; 中国; 意识形态安全; 

 

 

 

 

 

 

中文摘要 4-7

Abstract 7-9

第一章 绪论 14-35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15

        1.1.1 研究目的 14

        1.1.2 研究意义 14-15

    1.2 研究文献综述 15-26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5-21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1-26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6-27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26-27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27

    1.4 结构安排与内容框架 27-33

        1.4.1 逻辑结构 27-28

        1.4.2 研究的内容框架 28-33

    1.5 创新之处 33-35

第二章 基础性研究:意识形态研究的理论梳理与评估 35-83

    2.1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概要 36-60

        2.1.1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 36-42

        2.1.2 列宁意识形态理论 42-45

        2.1.3 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 45-50

        2.1.4 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 50-54

        2.1.5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54-60

    2.2 近年来西方学者的意识形态理论概要 60-71

        2.2.1 新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60-64

        2.2.2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64-66

        2.2.3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66-69

        2.2.4 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他意识形态理论观点 69-71

    2.3 近年来中国学者的意识形态观点概要 71-83

        2.3.1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命题的观点 72-75

        2.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观点 75-76

        2.3.3 关于全球化视野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主要观点 76-80

        2.3.4 关于对西方意识形态思潮基本观点的批判 80-83

第三章 结构性研究: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过程探析 83-122

    3.1 主体:自主性变化过程分析 85-93

        3.1.1 “第三条道路”—--资本主义内部自我调适的新选择 86-88

        3.1.2 从国家垄断迈向国际垄断过渡----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 88-93

    3.2 刺激:外应性变化过程分析 93-101

        3.2.1 苏东剧变——从意识形态到历史的终结 94-96

        3.2.2 “新干涉主义”—“一超独大”格局刺激下的新选择 96-98

        3.2.3 9·11事件—新帝国主义走向前台 98-101

    3.3 全球化:总体性变化过程分析 101-107

        3.3.1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流 102-104

        3.3.2 文化全球化演变成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霸权 104-106

        3.3.3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总体性变化新特点:无意识形态性与隐蔽性 106-107

    3.4 多元—多极:调整性变化过程分析 107-114

        3.4.1 文明冲突论—西方的多元文化观 108-111

        3.4.2 多元文化主义—应对文化多元的挑战 111-112

        3.4.3 应对多极化挑战----单极与多极的较量 112-114

    3.5 新科技革命:适应性变化过程分析 114-122

        3.5.1 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新变化 115-117

        3.5.2 新科技革命与西方意识形态内容体系的适应性变化 117-118

        3.5.3 新科技革命强化了西方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霸权 118-122

第四章 征象性研究: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表征解析 122-163

    4.1 学术和理论层面的新变化 123-135

        4.1.1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126-131

        4.1.2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131-135

    4.2 教育制度层面的新变化 135-141

    4.3 大众媒体层面的新变化 141-147

    4.4 文化层面的新变化 147-152

    4.5 公共话语层面的新变化 152-156

    4.6 政治外交层面的新变化 156-163

第五章 关联性研究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163-199

    5.1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背景、特点、实质 163-167

        5.1.1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背景 163-166

        5.1.2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特点 166-167

        5.1.3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实质 167

    5.2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趋势 167-174

        5.2.1 调整性 167-169

        5.2.2 包容性 169-170

        5.2.3 内统性 170-172

        5.2.4 强制性 172-173

        5.2.5 国际性 173-174

    5.3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174-183

    5.4 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183-199

        5.4.1 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183-191

        5.4.2 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机遇 191-199

第六章 对策性研究: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应对 199-236

    6.1 长期性的基础对策 199-220

    6.2 针对性的战略对策 220-236

        6.2.1 普遍化 220-223

        6.2.2 特性化 223-227

        6.2.3 整体化 227-229

        6.2.4 均衡化 229-232

        6.2.5 制度化 232-236

第七章 结论 236-240

参考文献 240-265

作者简介 265-266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66-267

致谢 267

高校论文网服务承诺:
1.代写论文全部由对口专业硕博士写作老师负责,写作经验丰富,专业实力雄厚。保证论文质量,保证文章原创,后期免费跟踪修改,保证论文顺利通过;
2.本站合作期刊全部为正规刊物,中国知网、新闻出版总署有据可查。稿件录用通知、样刊全部由编辑部直接邮寄给客户,不经过我们这里。保证正刊,保证出刊;
3.本站负责的代写代发一条龙服务,保证全程人性化服务,时时跟踪,,不忽视任何细节;
4.本站八年信誉保证,确保您的全程合作畅通安全,为您解决一切后顾之忧。


客服QQ:591173808
Email:591173808@qq.com
热线电话:15927254059高老师详询。


高校论文网感谢您的光临,祝您全程合作愉快!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68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c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